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危機以來中美兩國央行資產及貨幣總量出現巨大反差值得研究

鉅亨網新聞中心


王永利 資深金融人

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央行(美聯儲)資產規模快速大規模擴張(從2008年底9000多億美元擴大到2012以來的4.5萬億美元左右,擴大了約5倍),一度也被世人廣泛詬病為“不負責任開足馬力印鈔票”,但其貨幣總量實際上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成倍的擴張。而中國央行資產規模並沒有像美聯儲那么快的擴張(相對於2007年底,2014年底大約擴大了70%。2015年央行資產規模有所減少),但中國貨幣總量成為這一時期貨幣總量擴張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從2007年底的40萬億元擴大到2015年底的139萬億元,擴大了3倍以上)。

但是,中美兩國央行資產與貨幣總量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很長時間內並沒有引起足夠關注、認真研究,並吸取經驗教訓。

長期以來,很多人把央行資產規模的擴張(基礎貨幣的投放)機械地理解為貨幣總量就必然會成倍的增長,卻忘了基礎貨幣和貨幣總量之間還有個貨幣乘數!


美聯儲在危機后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是基於危機后大量國際資本從商業銀行轉而購買國債和存放央行(避險),加之商業銀行收縮貸款,擴大現金儲備,使市場流動性一下子趨於枯竭,並使央行資產被動擴張。在這種情況下,央行不出面擴大投放,金融市場完全可能崩潰!而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央行“開足馬力印鈔票”,貨幣乘數卻沒有提升,貨幣總量自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大幅增長!

而當時中國的情況完全不同,危機后大量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央行為抑制人民幣升值,被動購買外匯,投放基礎貨幣,再加上政府大力推動刺激政策,銀行比著放貸款,貨幣乘數大幅度提高,貨幣總量必然急速擴張!

危機以來中美兩國貨幣政策和政策結果的巨大反差,其中隱含著深刻的哲理,非常值得認真研究!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金融資訊網采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