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須謹記“理財三點通”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不止一次被問,哪家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率)最高?現在美元堅挺,要不要入些?哪家P2P更靠譜?刷手機發現全球股市都跌了,重新開市究竟該選哪只股票最能抗跌?每每被問到這些問題,身為財經記者也很為難。不是這些問題沒有答案,而是即便是精明、老練的投資高手也很難準確判斷風險。
從17世紀的“郁金香熱”到2001年的安然事件,再到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麥道夫騙局……揭示投資風險的不可預測性和危害的案例不勝枚舉。“錢途”漫漫,究竟要怎么理財?
近來,記者采訪了多位在財經領域深耕超過10年的同行和專家,聽聽他們的“理財三點通”。
一是把握一個原則:“寧可收益少些,勿讓虧損出現”。這一點無論是對於流動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的高凈值客戶,還是工薪階層,都同樣適用。“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但是每次虧損都會推遲資金回籠的時間,而且當某項資產設定虧損50%,即便是再補回50%,仍然虧損25%。所以說,只要是穩定持續的收益,哪怕少一些,也會比那些因虧損而中斷的高收益帶來更多的回報。
二是搞清一個事實:“優質資產荒”。苦於沒有好的理財渠道,不止是老百姓心里不踏實,那些私募大佬、基金經理也在喊“資產荒”,抱怨沒有好的資產值得投資。2014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降低存款利率,許多老百姓由於不知道存款利率最終會降到多少,擔心把錢存到銀行不值錢,於是紛紛跑到資本市場去避險,大量資金入市讓股市呈現遍地黃金、買什么都漲的局面。但后來匯率下行承壓太大,存款利率不再往下降,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30%維持在2%左右,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於2%,但在資本市場,高股息、隱含收益率超過2%的優質個股其實並不多,優質資產稀缺。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投資者盯著那些歷經大浪淘沙真正具有內產生長的中國優質企業,這可能是大家未來財富增值的希望所在。
三是理解一個規則:“把雞蛋放在完全不同的籃子里”。這可不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后者主要是指投資風險要分散,但很少有人會說得特別清楚,分散風險不僅是要持有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更重要的是這些資產的關聯度要越低越好,盡量不要雷同。但有時候,投資了基金、股票、銀行理財產品等不同金融產品,卻發現銀行理財主要是債券型基金,這當中含有20%的股票投資,而基金可能是可轉債基金,也可以轉換為股票。這樣一來,股票的投資比例高出許多,沒能很好地分散風險。(記者 潘曄)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