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中國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將縮量上漲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深圳)投資顧問陳波?認為,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成交將回落,房價在供給大幅減少的預期下,將維持在高位震盪。

據中國證券報8月5日報導,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輪快速復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甚至超越了2007年的最高點;沉寂了一年多的“地王”頻頻顯現,開發商拿地熱情高漲。下半年房地產將何去何從?對其後市研判尤為重要。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深圳)投資顧問陳波?認為,從市場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看,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成交將回落,房價在供給大幅減少的預期下,維持在高位震盪。

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有兩大鮮明特點。其一是剛性需求的集中釋放。以領漲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深圳為例,2007年10月份深圳房價見頂,均價為17,350元/平方米。隨即陷入長達15個月的調整,不僅成交量大幅萎縮,均價也逐月回落至2007年初的水準。2009年初以來,被壓抑了半年有餘的剛性需求逐步釋放,成交在春節前後開始放大。

其二是投資需求的低成本釋放。自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央行逐步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多次下調了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以首次購房最優惠利率計算,投資需求僅需支付4.158%的財務成本即可滿足。在房價回調的背景下,貸款購房的月供極易被租金所覆蓋。由此,被長期抑制的投資需求也開始釋放。


在上述背景下,上半年的房地產市場“量增價升”。但在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嚴格執行國務院2008年12月下發的131號文和央行2007年9月下發的359號文,核心即是“二套房”政策,其中首付要四成,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1倍。本質上來看,銀監會並未出爐新的房地產調控措施,但擠壓房價泡沫,為過快反彈的房地產市場降溫的目的不言而喻。

為什麼如此呵護房地產市場?我們不妨從“保增長”的角度去理解。統計局數據顯示,在GDP增長的三大需求中,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國外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41%,下拉GDP增長負2.9個百分點。不難看出,上半年7.1%的GDP同比增速中,投資帶動的部分超過了九成。而分解來看,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其中既有國家4兆元投資計劃釋放的需求,也有民間投資特別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貢獻。1-6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4,505億元,同比增長9.9%,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的佔比高達18.57%。如果說下半年經濟要步入確定性復甦,那麼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仍將延續,而房地產投資尤為重要。

房地產市場能否健康發展,成為管理層關注的焦點。嚴格執行“二套房”政策成為敲山震虎的工具,隱含的政策基調即是房價不能再大幅飆升下去,否則既超出了剛性需求的購買力,也會帶來新的庫存,進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不過此舉對房價的影響不會太大,對成交的打壓作用則會比較明顯。

首先,去庫存化接近尾聲,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受限。一般而言,開發商從拿地到開新文件商品住宅的預售,極限周期為6個月,大部分情況要9-12個月。經歷了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快速回暖之後,大部分庫存被消化,甚至有部分2008年四季度新開工的項目也被推向市場。而開發商確認市場回暖,開始大規模拿地是在2009年二季度,這也預示著三季度竣工面積不會太多,四季度或者2010年一季度才會有比較多的開新文件商品住宅推向市場。以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龍頭萬科為例,2009年2、3、4月均未拿地,但僅5月份就新增土地儲備計容積率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另外,加上開發商認為行情反轉,捂盤現象也屢見不鮮。因此,預計至少三季度的開新文件商品住宅供給會顯著下降。

其次,房價的快速反彈不僅抑制了剛性需求,也擠出了部分投資性需求。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量增價升”行情,一線城市房價反彈幅度大致在30%左右,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也在20%左右,領漲全國的深圳房價漲幅高達40%。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房價的大幅上漲難免會讓剛性需求望而卻步。對於投資性需求而言,也會因房價上漲空間被擠壓、租金難以覆蓋月供等因素受到打擊。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二手房成交的環比下滑,持幣觀望的情緒會逐步抬頭。

陳波?認為,上半年成交看需求,下半年成交看供給。整體而言,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處於去庫存化的進程中,需求直接決定了成交的大小。而下半年供給會大幅減少,需求也受到有效抑制,根據木桶原理,成交受供給決定的因素要大一些。至於二手房的供給,則受市場需求的直接影響,如果房價繼續上漲,預計二手房的供給會持續攀升。

從市場供給和需求的角度,大致可以判斷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成交的回落。但從管理層關注房價泡沫的政策初衷來看,房價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比較可能的是房價在供給大幅減少的預期下,維持在高位震盪,直到四季度大量開新文件商品住宅推向市場,或者市場成交完全不懼政策面的風險,再繼續放大。到那時,管理層出爐新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就很有必要了。

(徐志嬌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