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質疑保險"借基"股市謀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09年下半年以來,保險資金波段操作的力度驟然增加,基金經理苦不堪言,甚至質疑部分保險機構有把基金當槍使,借申購贖回基金,擴大保險自身所持重倉股的波動幅度從而借機獲利之嫌。
對此,保險投資人士卻頗感委屈,堅持認為波段操作是其應有的權利。
一些激進的保險公司的獲利手法是:在市場處于低位時,會在股市上買入權重股,然后再申購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拉抬股指到一定水平后,借機贖回基金迫使其賣出股票,導致市場下跌,為其迎來新的建倉機會。
基金惱火:波段操作影響市場
如此循環操作的“妙招”難道是保險一貫的做法嗎?北京某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基金投資部門人士對此表示,從去年市場的表現來看不排除有機構采用了這樣的手法,但這應該只是個別行為。因為按規定保險公司的基金和股票投資部門需獨立運作,其所在的機構就不存在上述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通過對市場大勢的判斷來確定波段的買賣時機。但對于指數型基金在波段操作中的效用,他毫不諱言這是重要工具,“保險機構一向偏好偏股型基金,尤其是高風險的ETF指數型基金,就是要靠指數基金做足價差。”
而基金方面,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基金經理認為,雖然沒有直接證據加以證明,但從市場影響來看,保險資金日漸頻繁的波段操作的確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效果。“以前保險公司買基金都是只找幾家大的基金公司,現在有些保險公司一次申購會買十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目的還不是讓大家知道它在買,刺激市場上漲。”某指數基金經理表示。
“像去年8月份的調整,引發市場下跌的導火索就是大型保險公司巨額贖回基金,8月7號和12號兩天的大陰線基本就是保險贖出來的。而到了3000點之下,這些保險巨頭又巨額申購基金抄底。”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2009年二季度起,國內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就已經制訂了波段操作的策略。去年8月25日,中國人壽有關人士就表示,下半年將加強波段操作。“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上每天幾十億元的頻繁進出在所難免。”
一些基金經理難免會有微辭。“保險資金的巨額進出肯定會對投資造成影響,他們通常也不會提前跟我們打招呼,經常是下了單之后才知道。造成我們不得不跟著被動調倉,嚴重影響了基金的投資節奏。而且保險資金通常按申購日的凈值買入,但錢第二天才能投入市場,等于給自己抬了轎子,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講并不公平。”該基金經理質疑,保險公司在海外市場通常是長期投資者的代名詞,國內監管層引保險資金入市也意在改善投資者結構,穩定市場,“但現在保險資金有時候做的比基金還短。”
對于保險資金波段操作的效果,受訪的基金經理無一表示認可。“要是真能在6000點時逃頂,2000點時抄底,這樣的大波段做出來的確能證明水平高。可有的保險公司2008年底時還認為熊市沒有結束,2009年2月份時還贖了一批,這樣的水平讓人不敢恭維。”該基金經理回憶,2009年保險資金只有在8月份的市場調整中波段操作較為成功,其他多數時段嘗試效果并不好。“像去年四季度市場漲了接近18%,一些保險公司的波段操作要么賣早了,要么抄底不堅決,折騰下來還不如一直持有的好。”他認為,波段操作對投資者市場感覺和經驗要求較高,而且還有一定運氣成份,保險資金其實并不擅長這樣的策略。
同時,保險公司在基金投資方面通常有一套自己的評價體系,建立了備選池、核心池等不同層級的基金池。如果看好市場,保險機構便會申購核心池的基金,如果預判行情變化,看空后市,就會贖回一部分已經達到一定收益水平或買入后一直不賺錢的基金。“很多時候保險資金贖回的時機并不恰當,經常是我正調倉時他們贖回了,結果我的基金漲的最好那一段他們沒趕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