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國家能源部雛形初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實質上將履行一個國家能源部的主要職能,能源委的中間過渡性以及國家能源部的最終構畫已躍現。
中新社援引中國經營報2月1日的報道稱,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任主任。由國家總理來擔綱這一委員會主任,可見這一職能部門出現的緊迫重要性以及國家能源格局背后關系的錯綜復雜性。
根據此次改革方案的精神,國家能源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研究擬訂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審議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協調國內能源開發和能源國際合作的重大事項。也就是說,這一國家重要職能部門的出現將實質上履行一個國家能源部的主要職能,國家能源委員會的中間過渡性以及國家能源部的最終構畫也躍現于世人面前。對于一個研究能源經濟的學者來說,本人是非常樂見于這一國家能源部行政構架藍圖的橫空出世,哪怕是一個國家能源部的雛形階段也是如此。
對于過半對外石油依存度的中國石油格局來說,中國經濟運轉的宏觀風險也在持續增加之中。盡管世界上還有美國這一世界第一強國作為對照,但中國無論在應對能源危機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上都存在相當的差距。因此,此時如果還不加以重視國家工業基礎的能源戰略,對經濟放任主義者來說已是過度自信的表現,而對于那些管制主義的信徒來說更是無力的表現。
實際上,自從1993年撤銷能源工業部以后,中國已經16年沒有一個統一的能源管理部門,主要的政府職能都分散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土資源部、電監會等眾多部委的職能部門之中。即使目前已在發改委中成立一個常設的國家能源局,但相對于國家能源戰略的高度來說,這些調解和監督能力并沒有真正得到實施。最近這些年,各地都頻頻在不同程度上出現電荒,根本原因不在于供電能力的差距,而在于缺乏一種強有力的協調機制,使得煤電定價機制無法理順。
還有,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不斷地出現了煤炭地方改革的沖突、電力供應不足以及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持續上漲等哄亂場面。這對于整個國家應對經濟危機的整體戰略來說是不相匹配的,甚至是在根本上阻礙國民經濟的復蘇。因此,要積極應對此次經濟危機,加強能源保障是一個強有力的前提。
20世紀70年代,美國為了應對與日俱增的能源需求所造成的第一次能源危機,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任總統都試圖推動國家能源管理部門的再重組,同時也完善和健全各種法律監管制度,這些都對中國當前的能源危機有借鑒啟發意義。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將農業部、商業部、交通部、內政部、國防部的相關管理職能轉移到新設的能源部。盡管現在的美國能源部構架已隨著經濟的發展被消除了,但從美國過去的經驗來看則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盡管有人擔心這個能源委員會是否會像當初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一樣跨部門監督反而會變成一個空架子。但我更加樂于以國家能源部的一個雛形來看待這個過渡性的政府職能部門。或者說,國家能源委員會的橫空出世,也恰恰折射出目前中國能源格局的混亂性,以及加強中國整體能源戰略的重要性和應對經濟危機的緊迫性。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