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舉正專欄】蘋果漏稅,歐盟追稅
苑舉正 2016-09-12 08:50
今年 8 月 31 日,是蘋果公司最難忘的一天,也是公開販售蘋果第七型手機的三週前。在這一天,歐盟命令愛爾蘭政府必須向蘋果公司追討應付稅款 145 億美元,外加利息。消息傳出,一片嘩然。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特殊案例,因為人類歷史中的政治實體都是以國家主權為上限,而超國家制度是沒有抽稅這個主權的。但是,二十世紀出現了歐盟這個超越國家主權的民主機構,而且她還擁有對會員國執行實質命令的權力。
稅,就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手段。從上世紀核彈時代開始,避免世界陷入毀滅的恐怖平衡,導致了戰爭規模縮小,甚至不容易發生戰爭的結果。這個結果讓大家認為,國家政治首推內政,而內政的核心就是稅務。因此,「納稅人的權利」,這個名詞不逕而走,成為民主化政治的指標。
做為一個超國家民主機制的歐盟,自然也需要以抽稅作為建設的基礎。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歐盟在 2008 年經歷金融海嘯之後,提出一個平息貧富差距的良策,就是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成立一個抓漏稅計畫,稱為「侵蝕基礎與轉換利潤」(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簡稱 BEPS)。這個抓逃漏稅計畫目前有 88 國參加,而這次歐盟罰蘋果公司漏稅的執行原則,就是來自於這個計畫,並交由歐盟的競爭委員會執行。
憑心而論,這個案件其實有三方面爭議的,使得原來眾志成城的追稅行動,蒙上一層模糊的印象。首先,就是主權的問題。歐盟認為,從 1991 年到 2007 年,愛爾蘭刻意地讓蘋果公司付很低的稅率,違反歐盟中受財政補助國家不得以優惠方式幫助某一特定公司的規定。再者,愛爾蘭的兩家分公司以擁有使用蘋果科技權利的名義,在國內販售蘋果產品因而不受美國 35% 稅制的管轄。結論中說明,愛爾蘭政府所提供的稅制,讓蘋果公司在 16 年來平均每年只付了 1% 的稅。
第二個爭議是,相較於蘋果公司的案例,其他利用類似避稅手法的公司太多了;大多數都是美國公司。目前為止,知名的星巴克與麥當勞均引發了稅務調查案件,其結果在蘋果案例的發展下,看樣子都不樂觀。這些案例在重視商業利的美國人眼裡甚不是滋味。美國公司在海外獲利高達 2 兆美元之多,一旦蘋果公司案例成立之後,美國公司的海外獲利將以賦稅的方式,大幅度的交給外國。
最後,就是本案的罰款數額實在太高。雖然一千四百五十億美元只占蘋果公司資金的百分之七,可是這個數字的計算還要加上利息。關鍵是,此例一開,所有其他公司將會面臨追稅的問題,其結果不但會導致美國公司海外獲利大幅縮水,還會終止方興未艾的全球化商業模式。總而言之,本次歐盟追稅的行動是前所未見的嚴厲,開創了時代的新紀元。
這三件爭議分別牽涉國家主權、國際財經與法理基礎,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首先是愛爾蘭政府在消息披露的第一時間立即發難。財政部長農南說,他會盡一切力量,捍衛愛爾蘭的賦稅制度,不會輕易的接受這一筆超過愛爾蘭一年醫療預算的罰款。
美國政府的反應更是激烈,不但認為這個罰則不公平,而且根本上就不認為歐盟具有這種超國家抽稅權威的合法性。主要原因是,這個案例宣稱應用了 BEPS 的原則,但在原先追稅計畫所達成的共識中,只有國家才能擁有追稅的權力。
美國方面傳出有兩個對策:第一,如果此案成立,將對歐盟採取報復手段,以牙還牙。第二,美國將以保護公司在海外獲利的理由,透過國會立法,達成協議,擱置目前有關稅制的爭議,採取降低稅率的法案,讓美國公司能夠將利潤轉回國內繳稅,不讓歐洲享有任何抽稅的機會。
蘋果公司則從法律基礎質疑此案。執行長庫克認為,這個判決是在許多誤解下,歷經長時期卻不考慮時代背景下所做的決定。同時,本案因為涉及既往的緣故,所以毫無法律效益。他最感憂慮的地方是,歐盟國家的自主權因本案產生極大的衝擊,尤其是有關歐盟法律的確定性,均在此案中增添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直到目前為止,爭議並未平息,但茲事體大涉及主權、財經與法律三個部分,值得我們持續關注這個案例的進一步發展。現在比較確定的是,蘋果公司已經決定展開司法途徑,據理力爭。這麼一來,本案件的訴訟程序必然會拖延至少十年以上。
在這段手機競爭無比激烈的十年時期中,我們實在不知道,蘋果公司還可以賣多久手機呢?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