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舉正專欄】安倍經濟學失敗了嗎?
苑舉正 2016-08-05 09:10
上週,日本安倍首相再度提出28兆日圓的刺激經濟方案,其中13兆用來做財政刺激。這是安倍自上任以來,不曉得第幾次的財政刺激。消息一出,各界反應冷淡,不認為會有什麼實際的效果。我很好奇,想問為什麼一個專家評價沒有效果的政策,在日本這個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會反覆應用呢?
安倍晉三在2012年12月重任日本首相,並於2013年4月晉用黑田東彥為日本央行總裁。這兩人的合作,成為今天所謂安倍經濟學的主要動力,強調將射三支箭,最受注目。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講的是三項經濟政策,包含貨幣寬鬆,財務支出與結構改革。這三支箭的放射時間不同,但前兩支箭射出去以後,達到耳目一新的目標。在2013到2014年間,因為貨幣寬鬆與財政政策奏效的緣故,日本經濟一度興盛,幣值下滑,股市上漲,出口旺盛,大批觀光客湧向日本,尤其是陸客在日本大肆掃貨,風行一時。
最重要的是,原有令朝野上下憂心忡忡的通貨緊縮獲得改善空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並且在這些經濟政策的成功之下,日本經歷了十八年以來GDP成長最為明顯的一段時間。這短暫的成就,讓安倍充滿信心,立即將消費稅從5%調高到8%,做為擴增國庫之需。
被成功沖昏頭的安倍,乘勝追擊,承諾安倍經濟學可以打敗通貨緊縮,提高生產力、工資與就業率。同時還誇下海口,在將來要讓日本的GDP達到600兆日圓的規模。更重要的是,日本將因為經濟成長,有能力提高國家安全與世界第位。
結果呢?嚴格來講,幾乎可以說是一事無成。大量寬鬆的貨幣與財務政策,效用都非常短。常常在實施寬鬆政策後不久,日幣馬上又面對升值的壓力,影響出口不振之外,還讓原有的通貨緊縮持續轉強,生產力未能大幅提升。就業與薪資之成長只好原地踏步。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原先所提到的通貨膨脹到達2%的計畫,化做泡影。同時,經濟成長沒有著落使得第三支箭,也就是結構改革,遲遲未能發射。現在連原先承諾調升至10%的消費稅,都已經延後兩次;看看有沒有可能到2018年實施。這一連串的失望表現,令許多經濟學家,尤其是隔岸觀火的國外經濟學者,一致認為安倍經濟學已經奄奄一席,毫無生機。
真是如此嗎?實際的情況可能讓人很驚訝。在學術上,經濟學家的觀點可能是正確的,但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經濟學家,是沒有什麼定論的。雖然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唱衰量化寬鬆,亂印鈔票,大買國債的舉措,均認為這些作為不能提振經濟。然而,這些看熱鬧的經濟學家,忘了他們所批評的都是教科書上的判斷,而這些政策,在日本的實際情況卻發揮了作用。
實際的情況是,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一切經濟的作為都是為民服務。只要老百姓感覺得到的安倍首相的苦心積慮,他們就會支持他的政策,投票給他的政黨,接受他的政治方向。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因為安倍有意的要透過經濟達到他政治上的目標。
在安倍重掌首相職務之前,日本政治混亂,內閣替換頻繁,首相的變動像走馬燈一般,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新首相。安倍經濟學的目的,並不是要讓日本回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第一的局面,因為伴隨新興國家的崛起,發達國家經濟實力普遍下滑的趨勢,日本完全體認不再具有獨霸全球的經濟地位。安倍不會否認這個事實,但他否認的是那部由美國軍官起草的和平憲法。
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原本就強,加上與中國在中海的對峙,更讓國人寢食難安。北韓肆意試射飛彈,也讓日本人受盡委屈,無處發洩。這也是為什麼,每當安倍的寬鬆政策未能達到效果時,安倍就把經濟三支箭擱在一旁,拿出右派火銃,大開一槍,高喊國家至上。
2015年的秋天,安倍不顧一切,力推海外自衛隊有權海外出兵援助友邦。這對於日本週遭鄰居的歷史記憶而言,當然是一項充滿挑釁的動作,但對日本而言,這卻是一個正常國家應有的自由。安倍的邏輯就是,經濟服務政治,而政治的目的就是讓日本有自由運用軍隊的權力。在這個邏輯當中,經濟只要比前面幾任首相幹得好,那大國夢就不是虛幻的。
在現實裡,安倍首相這三年來,通貨緊縮壓力減輕,工資少許提升,企業獲利改善,老人與婦女的就業增加,這些都是日本民眾可以感覺到的改變。這些改變雖然不如理論上的預期,但它們代表的是一個令日本人興奮的未來。所以,日本人也相應地做了許多配合,發揮了順從的精神,甚至在2013年就與其他11國泛太平洋夥伴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這在以往是無法想像的。
就在今年七月的參議院選舉中,安倍帶領的自民黨與公民黨大獲全勝,竟然同時在日本國會的上、下院中,都取得三分之二的多數。這個結果極為重要,因為這正是日本修憲的門檻,也為日本人引頸盼望修改憲法第九條中「放棄戰爭」的條文打下了法理的基礎。
任何人都知道,跨過這個不可思議的修憲門檻,理由不是安倍經濟學的成功,而是這個經濟學背後的政治目的。從這一點而言,安倍經濟學是成功的!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