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紐約時報:亞洲經濟風險 中港資產泡沫化 台灣過度傾中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由近來GDP數據及相關指標可清楚看出,亞洲經濟復甦的爆發力不但遠超歐美,也證明其足以帶動全球成長的堅強實力。

不過《紐約時報》指出,若忽略利多消息,亞洲經濟其實仍面臨諸多挑戰,像是日本的通貨緊縮及台灣的過度倚賴出口等。學者表示,即便是區域支柱的中國,亦面臨房地產泡沫化等隱憂。


隨著亞洲扮演全球經濟的角色漸趨吃重,正視其經濟威脅,意義亦不同以往。野村證券駐香港首席學者舒巴拉曼(Robert Subbaraman)就說:「基本上我們仍看好亞洲,但此區域的確存在許多風險。」

舒巴拉曼說,他最擔心的議題之一,是亞洲經濟被其它先進國家所拖累;全球是個扣連緊密的場域,亞洲很難獨善其身。希臘引發的歐債危機,導致亞洲各國央行不敢太早升息。

亞洲本身的問題,則要從中國先看起。分析師們擔心,去年GDP激增8.7%的中國,經濟恐開始過熱。寬鬆信貸使房市與股市漲得太高,迫使北京當局啟動退場。另有分析師警告,部分放出去的貸款,最後可能收不回來。

BNP Paribas中國暨香港研究部主管山弗特(Erwin Sanft)發布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振興政策的副作用,今年將開始浮現,其中包含通膨、資本錯置、過度投資重工業、原物料匱乏及環境污染。

香港則有房地產泡沫的危機。上周末,新鴻基地產賣掉位於元朗附近Yoho Midtown的900戶住宅,售價較一年前暴增近1倍。

台灣經濟的反彈速度令人驚艷,卻也隱含了若干負面涵義。舉例來看,台灣1月出口總值年增75.8%,對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出口暴增187.8%;對照之下,第二大市場的美國僅增加13.7%。

這代表,與其它主要經濟體相比,台灣倚賴中國出口的程度更高。設若中國經濟意外放緩,對台灣造成影響將較為「嚴重」。

報導另指出,與中國之間的政治議題,亦為台灣未來經濟的變數之一。馬英九總統積極推動與中國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被視為雙方強化經貿往來的重要指標,反對黨則以可能侵蝕政治獨立性等理由強烈抵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