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Newsweek:若沒有美政府即時紓困 經濟情況會糟得多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9月似乎是個不祥的月份,包括 911 恐怖攻擊事件、雷曼兄弟傾頹都發生在本月。許多關於金融風暴的議論皆環繞一點:雷曼的倒閉能否被避免。對許多人來說,這是金融危機的導火線。另一些人則認為,雷曼倒閉的確是誘發金融危機的成因,但當時金融體系槓桿化情勢已過高,就算雷曼不倒也有其他機構會爆發危機。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若雷曼沒有破產接下來事情會如何演變,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若雷曼沒倒,則政府永遠不會如大夢初醒般展開行動。在雷曼倒閉過後的一個月,美國政府開始一連串大幅度修復金融穩定的舉措。很明顯的,正是這些措施,使美國乃至於全世界免於全面崩毀。


《Newsweek》報導,在雷曼傾頹後,美國經濟體的信貸陷入急凍。銀行停止放貸,就算是信用最好的財星 500 大企業也吃閉門羹。人民無論以何種利率都無法獲得消費者貸款或車貸,公司行號亦無法取得短期貸款支付薪酬。此外,身為現代經濟命脈的私人部門借款,從 2007 年底到 2008 年底間,由占 GDP 的 15% 掉到 -1%。

這立即對經濟產生衝擊。美國經濟 1 季間便萎縮 6 個百分點、高達 170萬 人失去工作,為 65 年來就業下滑最快的一次。失業情勢也繼續延燒,到下一季已有 210 萬人丟了工作。

美國家庭財富則縮水了 5 兆美元,降幅為前所未見的 30%。全世界的數字也不怎麼好看,全球貿易 2008 年底-2009 年初的萎縮幅度,較 1929 年-1930 年時更大。換言之,全球正經歷有如大蕭條般的風暴。

但美國政府的介入阻止了經濟體繼續下行。在政府的 TARP 紓困計畫及聯準會的量化寬鬆間,市場明顯政府正在支撐整個金融體系,於是信貸又開始流動。且就算沒人肯注入資金至金融體系內,則美國政府也會那麼作。半實質性、半象徵意義的,整個政府救援計畫是為了要挽救金融體系的信心及穩定性。

事實上,金融體系復原的速度很快,使得政府於危機最熾的數月間投入的金錢得以快速回收,收回量已達90%,使其成為史上代價最便宜的紓困。TARP 紓困計畫有用的最好證據,即是多數人現在認為其實沒有施行 TARP 的必要。事實上,美國有 60% 的人認為紓困是個壞主意。先前支持它的國會議員則與它保持距離,攻擊他們最有力的言語竟是他們曾經投票支持紓困。

甘迺迪總統曾說,成功人人搶著共享榮耀,失敗則沒人願承擔責任。但以 TARP 的情況來說,它成功救了市,卻人人與它劃清界線。

銀行的紓困向來不受歡迎,沒人喜歡承擔其他人的過錯、尤其是富人的過錯。從道德的觀點來看,TARP 令人難以接受。金融機構製造了爛攤,但接受紓困的也是它們。但政策的推行有時必須將現實擺第一,若整個金融體系從根爛起,則美國經濟將停滯不前。而銀行業也差一點就傾頹了,我們必須挽救銀行來挽救經濟。

TARP 最棒的一點,其實是它讓兩個敵對政黨開始合作。保守的共和黨認可政府撥款、開放的民主黨支持銀行紓困。

在 2008 年 9 月的某一刻,華盛頓同心協力達成目標。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