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悄然生變 價值投資煥發生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周前三天,在溫家寶總理提振股市信心的講話影響下,產業資本積極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各路主力機構展開自救,指數出現快速上漲。
本周四公布的2011年經濟數據顯示,雖然通貨膨脹上漲趨勢得到抑制,但仍高出2011年年初的目標。當日,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也宣布維持現行利率不變。周五,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占款連續三個月下降。使得投資者對于流動性的擔憂有所抬頭,滬深兩市再度出現大幅下跌,上證指數下跌1.33%,中小板指數下跌3.84%,創業板指數跌幅高達6.17%。整體來看,本周上證指數上漲了3.75%,成交量也出現明顯放大。
2012年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大治之年。完善新股發行和退市機制、鼓勵分紅,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清理各類交易場所,打擊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上市、虛假披露等行為,新設立投資者保護局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股票市場以往的一些盈利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如,資產重組的投資魔方,上市公司送紅股的數字游戲,機構的搶帽子戲法等,這些違背價值投資理念的炒作概念正在逐步被市場淘汰。
另一方面,2012年的經濟大環境不會比2008年好,甚至更糟糕。歐洲主權債券危機導致全球性經濟增長減緩,貿易摩擦增大,中國4萬億刺激經濟政策的逐步退出,使得地方債務壓力增大。目前,國內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趨勢得到一定遏制,調控政策依然偏緊,而外匯占款也有下降趨勢。銀行資金方面,由于存貸比監管政策沒有放松,貸款增速短期難以上升,流動性趨緊表現為信貸緊張,貸款難。在微觀層面,企業擴張能力下降,盈利能力下降。這些都加大了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不過,經歷了2011年的大跌之后,目前A股市場很多股票已變得較為便宜了,從而為局部性行情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此外,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的擴大,也為引進機構投資者奠定了基礎。目前,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比重有所增加,機構投資時代逐步來臨。我們認為,機構投資時代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機構投資者注重選擇確定性品種,尤其是未來業績增長更具確定性和盈利能力強的個股。其中,具有不可復制的競爭能力,具有穩定增長性的品種更是備受關注。
二是注重選擇流動性好的品種。上市公司股票規模越大,流動性就越好,也就更容易吸引機構投資者的關注。而且,這些品種對指數貢獻度較大,有利于機構在股指期貨中保值。同時,這些品種也是融資融券的標的證券,有利于其價值發現。
三是注重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注重品牌和持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強,估值水平低的股票是機構偏好的對象,而股票的絕對價格高低和歷史的漲幅大小并不影響機構的投資決策。
四是注重上市公司長期回報。機構資金量龐大,對市場的影響也較明顯。機構投資周期較長,籌碼穩定性良好,這也造成機構越多的股票價格越接近內在價值。
就A股市場走勢來看,按照國內金融機構5年以上的貸款利率大致為7.05%,其倒數為14.2。由此對應的是,按照14.2倍市盈率計算,上證指數的合理估值為2400點。假設本輪反彈的高度在2400點,那么第一波反彈目標為在2300點。短息內,上證指數或者將進一步考驗2200點的支撐,而隨后則有望在績優股的帶動下上攻2400點,但許多估值偏高的個股則有可能依舊原地踏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