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匯市論排名 二十年未變美元仍一頭獨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9 14:30
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羅家聰撰文指出,貨幣地位素來都是一國的重要資產。在今天諸國狂印銀紙的年代,這點更為重要,因錢多可使其貶值教人唾棄,但若只絕對而非相對地多,則相對需求未必減而致貶值。適逢國際結算銀行剛公布每3年一度的全球各幣交投調查,今文借其數據看看大勢。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由於匯兌過程交投雙邊均計,故加總起來為200%,因此某幣市場占比實應除2。調查紀錄由1995年起,每隔3年的4月份截數,至今已有20年歷史;固然也有學者如BarryEichengreen有辦法將數據倒推多一百幾十年,但今文只參考官方版本。單單美元交投已占近半,加上歐元後共占六成,再加日圓,則3幣共占七成;若再加上英、澳兩幣,5幣已占八成。故要討論大局,其實選最大3至5幣已足夠。
美元獨大占比逾40%
那麼這幾大幣的市場份額變化如何?自歐元面世前一年的1998年起,美元占比一直在42%至45%之間,未見什麼趨勢變動。至於歐元則占比稍減,由18%至19%,跌至15%至16%,相信與歐債危機甚或整個歐盟前景不明有關。
這樣看來,除了美元地位超然,不怎受經濟因素影響其占比外,其余貨幣都不然:歐元顯然受經濟因素、匯率風險影響,日圓占比則跟其幣值,澳元占比隨其高息而增。這個美元獨大格局在1999年歐元出現前後分別不大,縱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亦分別不大,盡管兩者理論上都威脅美元地位。但想還想,實際還實際,實證結果是絲毫沒動搖。
貨幣看過,至於在地理上的匯市交投占比方面,美國則從來不是一哥,英國才是。趨勢所見,英國匯市交投占比由1995年的三成升至上次調查的四成,或因脫歐關系,今年回落至三成七。排第2的美國則多年來皆占18%至19%,變動不大。排第3、4的不是大國,而是星、港兩小龍;連同排第5的日本,三者肩負亞洲時區的匯市。
細觀這3地的交投占比,皆各約7%,合共接近兩成,即約為美國的占比。換言之,亞、歐、美3時區的占比大概3︰4︰3。愚見以為這有解的。美、亞隔了個大海,但亞、歐連體而歐、美所隔的海峽較窄。是故美、亞交易時段之間(本港清晨)較靜,而歐則與亞、美時段重疊,因此歐洲較易搶去部分亞、美時段的生意,占多了一成。
至於亞洲的三成占比由3個地方瓜分,則3個皆叮當馬頭,但以日本走下坡,星、港漸上,不過當中又以星稍勝港。就最近兩次調查所見,毫無疑問亞洲搶了英國生意。
英國脫歐後會否進一步被搶生意?或許,但觀乎3時區的大概均分比例,即使英被搶,亦未必低於三成;而即使亞洲搶盡了那一成後3地瓜分,本港再多的或僅幾個零頭。
外匯掉期港稍勝星
要推斷前景,或可從另一角度看看這外匯交投占比:不以貨幣、地域分,而分類。外匯掉期占了近半,現貨三成,直接遠期則一成,其余的都不多。這些比例其實自1999年歐元面世至今皆變動不大(即不計1995年調查)。由此可見,要推斷整體交投前景,可從外匯掉期的占比窺探端倪,畢竟做生意的多會以此對沖。
從五大外匯掉期市場的交投占比所見,脫穎而出的英國在占比趨勢上仍保持優勢;至於隨後幾名的占比,多年來實未見很大變化。固然,細看之下亦見小趨勢:美國的近10年稍升但仍難返20年前份額;星、港的則10年來皆趨升,且反以港稍勝星!雖說排名有望升級,但多些少些仍僅零頭,要追及下一個目標美國還是有些距離的。
今文整體所見,在匯市交投上其實無論是貨幣占比還是地域占比,均有一者獨大、其他皆小的現象。而且這些現象亦相當穩定,無論對比10年甚至是20年前,皆差不多,即使歐元面世、金融海嘯甚至歐元有瓦解危機,占比份額皆無大變。因此可以斷言,除非美元或倫敦市場遭到災難性的打擊,不然的話,上述占比料仍會延續很多年。(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