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奧運效應不再 + 本土廝殺 + 外商覷覦 中國體育股難翻身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2-07-23 09:52


倫敦奧運將於本周五 (7 月 27 日) 開幕,全球體育迷即將欣賞到「更高、更快、更強」的精彩比賽,然而在香港上市的體育用品股,卻紛紛墮入「更傷、更弱、更殘」的怪圈,股價慘不忍睹,與之成為鮮明對比。分析普遍認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正面對本土競爭日趨激烈、海外品牌虎視眈眈的困局,短期內股價仍未見底,即便有奧運因素刺激亦都炒不起來,未來將會長時間在底部徘徊。

香港《文匯報》報導, 2008 年借助京奧東風,體育用品行業迎來一輪高速增長期,尤其是「龍頭老大」李寧控股 (2331-HK) ,在「體操王子」本人親自點燃奧運火炬的光環加持下,股價扶搖直上,於 2009 年全年大部分時間均維持漲勢,並在 2010 年年中達到 31.95 元 (港元,下同) ,逼歷史新高;其他同行也不遑多讓,在同一時期股價至少也有 80% 的漲幅,其中以安踏 (2020-HK) 表現最勁,漲幅高逾 3 倍。整個體育用品板塊可為「雞犬升天」,無論是短線出入的炒家還是長線持有的投資者,均在當時賺得「荷包滿滿」,成為京奧效應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世易時移,今屆的倫敦奧運恰逢歐債危機不斷惡化、美國經濟疲弱不振,就連中國內地經濟也放緩的困難時期,體育用品公司普遍在「訂單下跌、庫存過高」的逆境中苦苦掙扎。截至上周五,在香港上市的多家體育用品股中, 5 家股價今年來均大幅下跌,跌幅以安踏為最,累瀉 54% ;其次則為中國動向 (3818-HK) 和匹克體育 (1968-HK) 分別累跌 49% 和 43%。

多數投資者均看淡體育用品板塊,認為即便注入倫奧這支「興奮劑」,該板塊也難以雄起,根本不具備短炒條件。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大中華商業發展部門主管Umang Pabaru表示,內地消費者對倫敦奧運關注度無法與北京奧運相比,不僅因為倫敦與北京存在時差,也因為「北京奧運是在自己家裡舉行,參與感跟倫敦奧運是不一樣的」。

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亦表示,體育板塊仍處於下滑周期,直言投資者對其完全「不感興趣」,不必保持過分憧憬的心態。他稱,首先是因為本屆奧運地點在倫敦,對扎根內地市場的幾大體育用品公司而言,這場盛會未免「太遙遠」,即便要短炒,最多也只有兩三日的效果,相信奧運期間該板塊的整體表現仍會「跑輸大市」。

其次,體育板塊的長遠前景亦成疑。鄺民彬指出,中國市場雖然龐大,但競爭日益激烈,這些體育用品公司近年來發展、擴張的速度過快,存貨量大幅度攀升,而品牌效應卻不增反減,帶來諸多嚴重問題。他估計,倫奧過後該板塊股價未必會繼續大跌,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仍將在底部橫行,全行業需要進行品牌重塑和重新定位,並加快進行業務重整,如若這些措施收到效果,股價才有望逐步緩慢回升。

儘管股價不被市場看好,但體育用品公司仍相當重視奧運商機。李寧本人早前親自站台公司 2012 年奧運裝備發佈會,提出「見證改變,龍耀倫敦」的主題,宣布為體操、射擊、跳水、乒乓球和羽毛球五大項目提供比賽裝備。安踏也不甘示弱,提出相類似的「龍征倫敦」主題,並為中國國家隊提供領獎服。兩大行業領導者明爭暗鬥,一早展開了賽場之外的商場廝殺。

內地媒體引述獨立評論人馬崗指出,在奧運營銷上李寧更有經驗,加上安踏提供的是國家隊領獎服,李寧提供的是比賽服,而且是在國人非常關注的五大「金牌隊」比賽中,由於這些項目的特殊性和直播的緣故,宣傳效果上李寧很可能更勝一籌。
 
2008 年京奧曾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體育熱潮,令內地體育用品公司業界和股價屢創新高,但隨之也暴露出庫存量過大、擴張的速度過快、店舖數量過多和產品同質性太高等一系列問題。在香港上市的 5 大體育用品公司,今年訂單表現均遜於去年,其中 3 間公司均預計全年盈利將受到影響。

李寧早前率先發盈警,並透露其 2012 年全年訂貨會數據顯示,總訂單量將錄得高雙位數百分比下降,加上未來幾年的推廣費用將大幅增長等因素影響,料 2012 上半年以至今年全年的淨利將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鞋產品的訂單金額按年計造成了低雙位數下降,而服裝產品的年跌幅更超過 20%。

安踏公告亦披露,於 4 月份結束的 2012 年第 4 季訂貨會之訂單額錄得低雙位數百分比的跌幅,全年訂貨會之合計訂單額 (按批發價值計算) 更錄得高單位數百分比的跌幅。公告又稱,內地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已對集團之零售商過去幾個季度的盈利能力造成影響」。匹克體育也發盈警,預期截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止 6 個月及截至 12 月 31 日止年度綜合淨利潤將會同比顯著減少,原因是業內庫存調整及疲弱的經濟狀況,對其體育用品的需求產生負面影響所致。 (接下頁)

[NT:PAGE=$]

相對而言,特步國際 (1368-HK) 表現明顯較好,今年 4 月在廈門舉行的第四季訂貨會上,訂單金額錄得中單位數增長,但與去年同一時期 24% 的增幅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361 度國際 (1361-HK) 的數據也勉強維持「體面」,宣布在 2012 年冬季訂貨會上,其成人產品訂單總數 (按批發價) 按年升約 2% ,但與 2011 年 27% 增幅相比,亦錄得嚴重倒退。

分析師及業內普遍認為,從近期訂貨數字看, 5 大品牌今年乃至 2013 年上半年前的情況均不樂觀。摩根大通分析師楊蕾預料,未來 6-12 個月,全行業仍要面對清理庫存的嚴峻挑戰,根據國際品牌的類似經驗,一般需要 12-18 個月才能讓庫存回復到正常水準。海通證券行業分析師王婧雯亦認為,目前內地品牌庫存戰未緩和,「庫銷比 (庫存與銷售比率) 正常應為 3-4 個月,而李寧仍為 9 個月,這等於是要清一年前的庫存」。

雖然內地體育品牌面臨不少挑戰,但畢竟坐擁 13 億人的龐大市場,毋需對行業前景過分悲觀。國家體育總局於今年 6 月發表《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展報告》披露, 2006-2011 年,內地體育用品行業增加值逐年擴大,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7.63% , 2011 年達到 1760 億元 (人民幣,下同) ,佔體育產業比重 80% 以上,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第 2 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主任馬繼龍指出,體育產業佔 GDP 的比例不斷上升, 2011 年達到 0.58% 。同時體育用品業佔體育產業比重也在攀升, 2008 至 2011 年間增幅達 80-85% 。他認為,未來內地體育用品行業將表現為 5 大發展趨勢,分別是逐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將進一步影響行業的發展;行業競爭加劇,面臨二次洗牌;新興市場爭奪升級;體育用品企業進軍電子商務;以及體育用品實現智能化。

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主席尾山基也看好內地市場前景,指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以及消費者更多地參與體育運動,內地已成為運動鞋、運動服裝最重要的生產基地,民族品牌與國際品牌也形成競爭之勢。他預料,內地本土市場將重新洗牌,進入一個對體育用品零售業產生重要影響的零售重組時期。

隨著國際品牌如耐克 (Nike) 、阿迪達斯 (Adidas) 紛紛湧進內地二三線城市,本土中小品牌開始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全行業即將上演一系列慘烈的「留強汰弱」擂台賽,預計中小型及二線品牌將受到較大挑戰,最終會由目前的20家,整合減少至 5-6 家。

路透社引述北京尚普諮詢分析師李紅仙指出,本土品牌收入 60-70% 來自於二、三線城市,產品屬於中價位。但近年來內地二三線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也不斷提高,耐克及阿迪達斯均看準商機,設立了更多店面及開發中價產品搶客,令本地品牌更加不易消化庫存,「因為價格差不多的話,國際品牌肯定比較有吸引力」。她相信,內地市場將進入加速優勝劣汰的時期,未來的品牌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匯富集團研究員周秀成也表示,消費者購買力提升,導致本土品牌遭受了「迎頭痛擊」,市場份額正在日漸喪失,而外國品牌的份額卻在增加。他亦認為本土品牌將會迎來整合潮,第一步是進行分銷網絡整合,包括減緩開新店、關閉效率不佳的分店等;接下來是品牌的整合,中小型品牌可能會變成收購的目標。「上市公司一般而言擁有較好的財務能力,如果在綜效、產品結構或是地域上有互補性,他們會考慮收購那些較小的網絡或品牌」。

特步國際 (1368-HK) 總裁丁水波近期也承認,該行業的趨勢是「大魚吃小魚,長遠發展一定是這樣的」。但他相信, 3 年之內可能還看不到較大的品牌被兼併。

國泰君安發表報告指出,由於行業整合和前景不明朗,體育用品公司估值受到壓制,儘管從長期來看,行業的增長前景仍較好,但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帳率,目前內地的同業估值均低於耐克和阿迪達斯等海外著名品牌。報告預計,內地體育用品公司正在經歷「最困難的時期」,但預期行業整合將於今年年底完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