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投資者"曬虧損" 反思盈利模式轉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


年末是總結的時間,而今年投資者的總結已然演變成了集體“曬虧損”,而多年來單一的僅靠上漲獲利的盈利模式,成為造成普遍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散戶、機構集體虧損

綜觀全年行情,僅有三波級別較小的反彈,持續時間加起來不過四個月,其余2/3的時間里都是在“跌跌不休”的痛苦中度過。截至目前,深滬兩地指數年內跌幅都在20%以上,其中上證綜指跌22%、深成指跌30%,中小板指數跌幅更高達38%。另據媒體報道,絕大部分投資者虧損累累,而區別僅在于虧多虧少。統計顯示,截至12月22日,A股總市值較年初銳減5.08萬億元,A股流通市值銳減2.89萬億元,假定流通市值損失平攤,則投資者人均虧損4.2萬元。而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公司也出現集體虧損,其總體虧損或超過4000億元。

單邊盈利模式亟待轉變


市場下跌無疑是造成虧損的最主要原因,但多年來單一的僅靠上漲獲利的盈利模式,也是造成當前普遍虧損的原因之一。

不僅中小投資者追漲殺跌、頻繁交易造成虧損,甚至一些機構投資者也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投機性操作。如某大型券商總部就在近期重慶啤酒出現連續跌停的情況下,仍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投機買入,之后又不得不割肉賣出造成虧損。筆者認為,在當前股指期貨、融資融券、ETF、大宗交易等交易工具和交易手段逐步完善的情況下,投資者有必要進行金融工程的合理組合,探索研究新的盈利模式,實現由單邊做多的盈利模式向多重組合的盈利模式轉變。

更好發揮股指期貨功能

首先是股指期貨。筆者近期與一些業內朋友交流發現,雖然我國股指期貨已經推出一年半的時間,但真正將股指期貨用作股票系統性風險管理的機構投資者還不多。設想在今年以來的單邊下跌市場,如果能運用股指期貨進行對沖,也許機構投資者的損失會大大減少。而如果一些私募機構能夠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做空,盈利的機會應當大增。當然,任何機會都是建立在方向正確的基礎之上,而這需要強有力的分析研究力量。

積極把握融資融券運用

其次是融資融券。由于轉融通業務尚未正式推出,融資融券的全面放開尚在系統測試階段,因此融資融券在當前的實際運用還沒有真正鋪開。但在年底“虧損”總結的報告里,投資者也有必要把此項業務及其帶來的新型盈利模式提到重要的日程上來,尤其是在融資融券標的證券擴容、ETF引入融券標的、轉融通業務即將推出這些大的政策背景之下更應如此。

從理論上來說,融資融券不僅可以在市場行情趨暖時融資做多放大盈利,也可以在單邊下跌的市道里實現融券做空盈利。而在ETF引入融券標的的情況下,投資者還可以較為“精準”地把握相關板塊的做空機會。未來融資融券正式轉為券商的常規業務之后,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和盈利模式將更加多元化,如杠桿交易、配對交易、Alpha對沖策略、130/30策略、期指反向套利等投資策略均可實現,從而改變目前這種單邊下跌市道中僅可以通過降低倉位,實現“虧少為盈”取得相對收益的盈利模式。

除了上述各類策略之外,投資者還可以積極開發組合交易和程式交易。比如程式交易軟件,可以在當天開盤后尋找高開的個股進行適度組合,并通過程式交易快速下單委托,從而取得較好的收益。當然,無論采用哪種新型的交易策略,其前提都是建立在投資者對時機和趨勢正確判斷的基礎上,如果時機不成熟甚至方向做反了,投資者的虧損也將放大,因此需要扎實的研究工作和必要的風險管理作為前提。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