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訪華收獲金融成果 人民幣結算推進
鉅亨網新聞中心
較之前任屢屢糾結于瑣碎議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帶到北京的倡議清單,體現了這位前任財務大臣在中日金融合作方面的一次大膽試探。
2012年中日即將邁向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面臨著改善近2年來的外交僵局,從而進一步為活躍高層交流做準備。
在此背景之下,野田佳彥巧妙地提出了中日應加強金融合作,并貼近了中方一向的雙贏思想:既促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又為眾多在華日企減少了未來的匯率麻煩。
提升人民幣地位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拿到的日方《情況說明書》,野田佳彥在“面向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以日中‘戰略互惠關系’的進一步深化為目的的6個主導”倡議書中,著重對如何深化互惠性經濟關系作出倡議。
野田佳彥在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會談中,表示中日雙方為從金融層面促進日益擴大的日中經濟關系,應就以下5點達成一致:首先,促進在日中貿易中兩國貨幣的應用;其次,促進發展日元和人民幣直接交換市場;再次,促進發展兩國貨幣計價債券市場;第四,推動海外市場中兩國貨幣計價金融商品服務的發展;第五,設置聯合工作組。
最終,上述建議均被采納,并隨后出現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的聯合聲明之中,并稱“中日領導人同意加強兩國金融市場合作,鼓勵兩國之間的金融交易”。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在于“允許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可在中國大陸試點發行人民幣債券”。
如若項目成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將成為首家能夠在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外國政府實體。在此前,英國等國也有過這一方面的訴求,但迄今為止,中國僅僅給予了日本這種發債的可能性。
中國國內債券市場的債券規模總額超過人民幣20.1萬億元,在亞洲排名第二,日本為第一名。但除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之外,還沒有其他的人民幣債券外國發行人,上述兩家機構也并不屬于任何國外政府實體。
其次也是更加“實惠”的一項協議是促進人民幣與日元在兩國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其中包括:便利人民幣與日元在貿易結算中的使用,以降低兩國進出口商的匯率風險與交易成本;日本向中國大陸進行人民幣直接投資,包括投向日本企業在華附屬機構。
26日日方一位負責向外界吹風的官員表示,目前中日貿易額的60%是用美元來結算的,此舉可以降低外匯交易成本,并降低中日企業的匯兌風險。
不過,上述協議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亦沒有實施日期,目前的協議僅僅表現了中日雙方所釋放的善意。在事前購買中國國債問題上,最終的結果也僅僅是“日本當局投資中國政府債券的有關申請程序也正在進行中”。
取得一系列共識
在歐債危機的籠罩之下,日本對中日關系間的訴求伴隨著野田佳彥的上臺,增添了亞洲實用主義的色彩。在更大的背景之下,野田佳彥在會見中甚至明確提出,為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圈(FTAAP),除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之外,還應努力構筑包括中日韓、東盟在內的經濟合作框架,希望與中國繼續開展合作。
在會談中,據記者獲悉,野田佳彥再次強調中國的發展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是一個機遇。中日雙方還最終對就實現明年中國首腦訪日、野田佳彥出席在中國舉行的中日韓首腦峰會、中日高層經濟對話早日舉辦等問題進行協調,并達成了一致。
與此同時,中日雙方就盡早取得中日韓投資協定有了共識,并在此基礎上,爭取于明年較早時段啟動日中韓FTA談判,達成一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