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食品股投資 基金嚴防“黑天鵝”事件重演
鉅亨網新聞中心
雙匯瘦肉精事件令基金經理們高度關注食品行業的投資風險。事件發生后,多家基金加快了減持食品飲料板塊的步伐。
據中證網3月29日報道,雙匯瘦肉精事件引發了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令基金經理們高度關注食品行業的投資風險。多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雙匯事件前已經降低了食品飲料板塊的持倉比重,事件發生后則加快了減持步伐,以規避不可預料的投資風險。而受累于基金減持力度的加大,自3月15日至昨日收盤,在滬深300指數總體微漲的背景下,食品指數卻累計下跌了5.24%,部分食品類個股已下跌10%以上。
主動排雷
雙匯事件造成的巨額或有損失,雖只讓少數基金站在了輿論的風尖浪口上,但卻激起了大多數基金經理的警惕之心。三鹿、雙匯之后,誰會是食品安全的下一個“黑天鵝”?沒有基金經理能回答這個問題,因此,減持以控制潛在投資風險,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共同的選擇。
上海某藍籌基金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由于去年A股的投資熱點之一便是消費板塊,許多基金大舉增持了食品飲料行業,過重的倉位也令一些基金在雙匯事件中受創較深,這給其他重倉食品飲料行業的基金敲響了警鐘。“其實年初以來,我就一直在減配食品飲料,而雙匯事件發生后,我感覺這種負面影響會覆蓋到其他食品類個股,減持力度有所加大。”該基金經理說,“其實,即便沒有雙匯事件,基金們今年減配食品飲料也是大勢所趨,因為大家預計市場風格會發生變化,只不過雙匯事件促使減持步伐加快了。”
食品飲料板塊個股近期的表現,驗證了該基金經理的觀點。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31日,食品飲料板塊中基金扎堆持倉最重的是伊利股份,而該股在3月14日尚上漲3.45%,次日形勢便急轉直下,至昨日區間累計跌幅達到10.8%,成交量也有所放大。此外,三全食品、瀘州老窖、張裕A、黑牛食品等多只基金扎堆重倉的個股也自3月15日后上演了持續下跌的一幕。
不會殺“回馬槍”
由于食品飲料板塊去年是基金業的“最愛”,在此輪突發事件導致的集體減持后,基金們會不會又在低位撿回曾拋出的籌碼呢?多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今年市場風格將會發生明顯轉變,尋找估值洼地或明顯受益于經濟復蘇的周期股將成為新一輪投資熱點,而估值相對較高且有潛在“地雷”的食品飲料板塊,則會成為自己持續減持的對象。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則認為,剔除食品安全因素,整個食品飲料板塊在過去兩年漲幅已經過大,對個股未來的成長也給予了較為充分的估值,繼續上漲的動力不足。而如果市場熱點真正切換到低估值的周期股中,則投資者減持該板塊的意愿也會比較強烈,這種時候,即便該板塊個股出現一定幅度下跌,也不會吸引基金買入。“考慮到目前基金在部分食品飲料個股中倉位仍然很重,短期減持仍是主基調。”該投資總監說,“除非出現情緒化殺跌導致估值過低現象,才可能有基金接盤。”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