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裝窮斂財有高招 中石化目標直指“世界一流”

鉅亨網楊祺 上海


7月16日消息,沒人可以否認中國石油企業的壟斷力與巧取豪奪的創造力。美國《財富》雜誌最新評出的2009年度“世界500強”名單中,中國的兩大石油集團都闖入了前15位,其中中石化更是以2078.14億美元的總收入首次擠進前10,名列第9位。

從收入規模來說,中石化與殼牌、埃克森美孚、BP等全球石油巨頭比肩而立;但從利潤率的角度來看,中石化與上述石油巨頭仍有不小的差距。

先看看財務情況。埃克森美孚、道達爾、殼牌公司2008年的淨利潤率分別是9.8%、6.6%和5.7%,中石化是2%;500強排名前三的跨國公司營業利潤率都在15%~17%,中石化僅為1.94%。

中石化內部人士說,這是由于去年國家控製成品油價所導致。的確,去年中石化僅在煉油環節上就宣稱虧損了上千億元,最終國家掏了上百億元給它救了急。因此相比2006年中石化的人民幣451億元和2007年的479億元淨利潤,中石化2008年只有人民幣200億元淨利潤。


生產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員工數量。比較石油企業工人的產值,中石化同樣無法與跨國石油巨頭相提並論。

長期以來,中石化的工人總量就非常高,目前總員工66萬人、用工數為106.4萬人;BP公司現在的職員人數是92000人,在2007年98100人的基礎上,這家老牌英國石油企業2008年又裁掉了6100人之多,占總數的6%;殼牌、雪佛龍的職員數分別在10萬人左右;創造4429億美元收入的全球500強第二名埃克森美孚的員工只有8萬人。

中石化的短板還在于原油產量能力的不足。2008年全集團的原油產量是4180萬噸,相比2007年增長了1.7%。但是中石化去年一年的原油加工量就要1.73億噸,因此約70%以上的原油是要海外購買的,原油與煉油比在1:4。

中石化無法將原油銷售作為一個核心的競爭力。而在國外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埃克森美孚的原油和煉油比例大約是2:3,康菲和殼牌的原油和煉油比例幾乎是1:1,即便是BP公司原油產量和煉油產量的比值也在1:2左右。

未來原油產量的提高將會幫助中石化更加接近其他一體化企業,“中石化在海外目前的權益產量大約是近1000萬噸,這些權益產量既可以運回國內降低生產成本,也可以直接在海外銷售,從而抵消一部分中石化因大量海外進口原油而出現的成本壓力。”中石化內部人士認為,只有加大海內外原油的開採和資源的獲取才能夠保證公司的業績提升。但是,世界上的大油田都被幾個跨國石油公司或中東、南美、俄羅斯的國家石油企業所控制,未來提高原油產量困難重重。

當然,中石化依然有自己的強勢,那就是煉化業務,目前其原油2.06億噸的一次加工能力排名世界第三,乙烯產能615萬噸也進入了世界前五。中國的鎮海、茂名、青島煉油廠在亞洲地區排名前列。

更重要的是,該公司煉油裝置的複雜性也是其他同行不能比擬的。比如中石化現在既可以煉酸性的劣質油,也可以使用低硫的優質原油,而設立在新加坡的一些國際性煉廠只能“食用”優質油。

未來,依靠進一步對民眾敲骨吸髓,中石化在500強上的座次一定還會給人帶來驚喜,我們可以確信的另一點是,起碼在厚顏無恥這一點上,中石化已可算是“世界一流”,而其他方面“趕英超美大躍進”,相信不會太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