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通過上海自貿區自貿賬戶實現融資額逾5600億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08 11:44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 王濤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記者日前從央行上海總部采訪獲悉,截至2016年6月底,企業通過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獲得的本外幣融資總額折合人民幣5681億元,人民幣平均利率為4.12%(當前國內一年期貸款基准利率為4.35%)。
作為自貿區金融改革的基礎設施,自由貿易賬戶啟動以來運行平穩,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應不斷凸顯。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已有45家金融機構直連自貿賬戶體系,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5.5萬個,辦理跨境結算折合人民幣6.7萬億元,服務2.5萬家境內外企業。
“自貿賬戶實現了‘惠實體’‘促改革’和‘防風險’三大主要功能。”央行上海總部跨境人民幣業務部副主任施琍婭介紹說。所謂“惠實體”,是指自貿賬戶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提高了資金結算效率,使企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自貿賬戶首次出現同業拆借負利率現象,這表明自貿賬戶高度接軌國際經濟、靈敏反映市場價格變化,境外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已經傳導至我國。
“促改革”方面,自貿賬戶搭建的“電子圍網”,為自貿區率先推進金融重點領域的改革營造了風險可控的環境。除了跨境貿易融資、跨境擔保、跨境並購等產品和服務,自貿區的跨境債券業務也即將啟動。
“防風險”方面,自貿區通過分賬核算管理,有效防范了金融開放過程中跨境資金流動對境內市場的沖擊風險。
去年10月底,央行等部門發布自貿區“金改40條”,並於當年12月公布首項實施細則,瞄准外匯管理改革。施琍婭表示,外匯管理改革對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是一個給力的支持。“比如企業在境外收購,可以使用境外融資。不但融資成本低,資產和負債在幣種上也是匹配的,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統計顯示,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和實踐,目前上海自貿區向全國復制推廣了20余項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其中,央行和外匯部門已經把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十六項金融制度推廣至其他自貿區和全國,涉及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五大方面。銀監會將簡化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高管准入等四項制度在國內其他三個自貿區不同程度地復制推廣。保監會將保險業簡政放權、鼓勵開展跨境投融資業務等政策復制推廣至國內其他三個自貿區。(完)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