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現諸多異象 引爆危機的交叉點隱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2 09:00
和訊網消息 Upright CApital全球宏觀對沖基金董事長劉陳傑最近撰文指出,中國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在2014年以後開始持續低於融資成本。拉美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在這一交叉點的左側大約一年的時間點,日本發生金融危機在這一交叉點的右側大約5-6年。
劉陳傑指出,2014年以後,中國經濟和金融領域出現了很多不尋常的現象,資金逃離實體經濟,轉向金融領域空轉的現象逐漸顯現。我們把2014年稱之為不尋常的一年,是因為在這一年的前後,中國的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發生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變化。
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在2014年以後開始持續低於融資成本
上證綜指與中國經濟基本面之間由正相關變為負相關;全國整體房地產供需比值指標達到頂點,今後五年呈現逐步下降趨勢,全國范圍內的房地產不再那麼稀缺;新增單位GDP所需的資金密度(比例的加速度部分)開始顯著升高,維持一定經濟增長所要求的貨幣寬松力度在增加。
劉陳傑認為,這些不尋常的變化背後,隱含着中國經濟基本面出現了一些系統性的變化。
經濟基本面的深層次原因,使得我國整體金融風險加大,並在不同時期在各個領域逐步顯現。如果分散應對,那金融監管者很可能疲於奔命,但效果一般。在2014年金融市場出現不尋常變化之後,首先需要厘清現階段我國面臨的主要金融風險以及背後的邏輯、處於什麼階段、各種風險的表現形式。
我國金融風險的深層本質在於不斷下行的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與居高不下的實際融資成本之間的矛盾。單純討論金融風險的意義不大,必須結合實體經濟的運行階段,才能得到合理客觀的判斷。隨着我國進入新常態階段,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逐步下行。然而,隨着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加深,實際融資成本且逐漸上升或維持高位。
文章指出,深層本質揭示我國金融風險的發展趨勢,涉及到我國金融風險的具體表現就更加精確和現實。我國金融風險在以下領域累積較為嚴重:非金融企業的高負債;地方政府債務蠢蠢欲動,而且出現了新形式的地方政府債務平台,繼續擴張負債規模;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壓力很大;金融鏈條過長,掩蓋了金融風險,增加了相關部門的監管難度;新興金融業態險象環生(P2P,互聯網金融等)。
化解金融風險的供給側改革,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是金融監管體制的新制度供給層面;第二是實體經濟基本面提升投資回報率的層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