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海棠依舊》:初心是否依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12 17:51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口號,不期然已在國內,尤其是黨內引發了一場方興未艾的政治尋根熱潮,人們紛紛在追問: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麼?我們從哪里來?准備到哪里去?

政治尋根,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因為任何政治運動都有「源」、「流」的關系,正如一條大河,在向前奔流的過程中,會不斷有各種支流匯入,這些支流壯大了大河的聲勢,同時也使河水變得不那麼純潔了。但無論下游有什麼變化,在源頭,總還是存在着沒有被污染的純潔理想。因此一旦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人們總是會自然而然的想回到源頭去探尋「初心」——初心,就是前進方向的指南針。


中國共產黨也是這樣。從1921年建黨算起,迄今已經走過了95年的風雨歷程,期間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文革、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路線、方針、政策等都做過許許多多的重大調整。如今,黨的領導干部脫下中山裝換上西裝,形象和語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黨是不是還記得原初的政治理想?面對未來道路上可能出現的挑戰乃至危機,黨還能否重新找到不盡的力量源泉?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棠依舊》這部以反映開國總理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後27年間工作與生活的感人故事為內容的電視連續劇,可謂來的正是時候,因為它形象的詮釋了什麼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在一定意義上說,周恩來,可謂共產黨「初心」的人格化。

那麼,共產黨的初心究竟是什麼?也許我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既是共產黨的宗旨,也是共產黨的核心價值觀。

1910年,年僅12歲的周恩來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列強欺辱的歷史,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沒齒難忘,希望中華崛起是很普遍的心理。但是,近代中國的各個以「救國」相號召的政治派別都失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把中國從亡國滅種的邊緣帶到了今天「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利位置上——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是因為,只有共產黨找到了通往中華崛起的道路:為人民服務!這既是毛主席在延安寫下驚世名篇的標題,也是他為中國共產黨人確立的唯一宗旨。在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共產黨正是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樣「緊緊地和中國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才有效地動員了全國人民,趕走了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並在建國後用「高積累,低消費」的方式完成了工業化。沒有共產黨通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獲得全國人民的高度認同和萬眾一心的團結,要完成如此艱巨的歷史任務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談起周恩來,許多人都在緬懷他「親切的人格魅力、瀟灑從容的儀態、穩重別致的處事風范」,這當然是對的,但不是最主要的。周恩來總理最偉大的品格,是他在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始終緊跟毛主席,全心全意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周總理晚年,胸前始終佩戴着一枚刻有毛主席手書的「為人民服務」字樣紀念章,正是他這種信念的真實寫照。

看了已經播出的幾集《海棠依舊》,應該說,這部電視劇遵循「大事不虛」的基本歷史原則,通過一系列重大事情的處理,如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派遣駐外大使、抗美援朝、萬隆會議、邢台抗震救災……等,比較好的再現了周恩來全心全意人民服務的偉大風范,也讓觀眾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國前三十年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的不易。

扮演周恩來的演員孫維民的表演也可圈可點。如果說劉勁扮演的周恩來演出了一代偉人的憂郁、深沉的話,那麼孫維民則演出了周恩來的儒雅、謙虛,他們都從一個側面接近了周恩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表演藝術家能夠成功的扮演毛澤東主席(盡管唐國強的表演已經相當出色),對未來會不會出現這樣的藝術家,我也不抱希望——這很可能是因為,毛澤東主席作為中華五千年古典文明和近代憂患共同締造而成的具有世界史意義的偉人,作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的導師,他的獨特氣質和神采,是無法被扮演的。

為人民服務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人民服務體現為「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人民服務體現為二五減租、三三制政權、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反對投降;在解放戰爭時期,則體現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後,則體現為抗美援朝、過渡時期總路線、縮小三大差別……等等,黨的政策隨着國內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為人民服務卻始終如一。

在所有這些歷史階段,周恩來總理都堪稱典范。為人民服務,他做到了始終如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最好的體現了共產黨初心,也可以說是共產黨初心的人格化。

「海棠依舊」來自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詞典里,「人民」的含義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則主要指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經歷了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風疏雨驟」,可謂紅已極瘦——工人、農民、中下層知識分子已淪為弱勢群體;綠則極肥——金融寡頭、地產豪強、官僚買辦則富可敵國。一些黨員干部早已把「初心」丟到爪哇國,屁股完全坐到了「綠」的一方了。我想,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倡「不忘初心」的現實針對性吧?

不忘初心,無疑應該包含重建自己的階級基礎,重新確定誰是「人民」的含義。

周恩來總理已經離開他深愛的人民四十年了。西花廳海棠依舊,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否依舊?每個看過《海棠依舊》的共產黨員都應該嚴肅地思考並回答這個問題。(郭松民)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