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歐日結構性問題突顯 量化寬松難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04 17:40
和訊網消息, 6月4日,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在2016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全球的量化寬松政策解決了金融危機時的流動性枯竭問題,但現在看來效果已經不大,尤其是在日本和歐洲這種結構性問題較多的地方。
宋敏表示,量化寬松是貨幣政策的創新,最早的量化寬松從日本開始,而大規模的量化寬松則從美國開始。2008年金融危機時,銀行間或者市場間互相不信任不借錢,短期利率飆升,流動性一下子枯竭,量化貨幣寬松政策則以央行和政府為信用背書,讓企業有流動性資金,付工資、付利息、付資金,運轉下去。
量化寬松在實施之初十分有效,幫助美國經濟實現V型復蘇,但危機之後,隨着歐洲和日本不斷使用,貨幣政策效果已經沒有那麼大。宋敏指出,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而相比較而言,美國的經濟結構性問題較小,歐洲和日本則更多。
宋敏提到,歐洲整合歐元,把很多國家的貨幣政策整合在一起,但也讓很多國家失去貨幣的靈活性,同時還存在失業率等問題,而日本的老齡化、不太開放等問題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用純粹的貨幣方法和量化寬松很難解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