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決策或作重大調整 A股短期面臨兩大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6 10:10
和訊網消息 受一系列政策傳聞和經濟回落預期影響,上周A股走勢低迷,市場在低位縮量調整,一度觸及近兩個月來新低。多名分析師均認為,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復蘇的變數增多,政策重心將從穩增長重回供給側改革,對A股而言,需警惕在此過程中出現的陣痛沖擊。
上周公布的四月經濟數據全線回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6%,低於3月的6.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至10.1%,其中制造業和基礎建設投資增速雙雙回落,民間投資增速也出現下滑,顯示近期市場投資熱情降低。消費方面,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創去年4月以來新低。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認為,4月數據顯示經濟企穩基礎並不穩固,預計近期經濟基本面出現根本性改善難度較大,供給側改革仍是關鍵。
事實上,近期政策面已經開始發生微妙變化。5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權威人士訪談文章提出,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勢。文章顯示宏觀政策重點由2月以來的穩增長、需求側管理轉向調結構、供給側改革,並指出2016年將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要寄望於「采取傳統的放水模式刺激經濟」。5月10日人民日報再發表習近平2016年1月18日的講話,顯示當前政策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而央行周末公布的數據也印證政策已不再是強刺激。數據顯示,4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5556億元人民幣,環比大跌59.5%;M2余額144.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但相比3月末出現下滑。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近期市場主要矛盾是政策面影響風險偏好,未來A股仍面臨兩大考驗。
一是供給側改革過程中的陣痛沖擊。荀玉根分析稱,供給側改革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中期而言利於股市,但在去產能去槓杆過程中,債務違約風險可能會階段性暴露。今年低評級債券的大量到期,三季度將達到高峰,目前財務風險相對較高的債券仍有近500只,總額近7000億,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這些行業的債務違約事件有可能階段性上升。
從歷史來看,債務違約風險上升會使市場風險偏好下降。13年中開始債市監管升級、錢荒接踵而至,債務違約風險上升,一個月內1年期中短期票據信用利差上升70BP,錢荒爆發,股市急跌,滬指跌幅達20%。4月信用利差放大時,信用風險整體可控,並未出現利率飆升情況,未來仍需警惕信用違約事件對資金面及股市的沖擊。
二是股市微觀資金供求壓力在加大。14年和15年限售股解禁市值分別為16168億和32544億,實際凈減持為1414億和2108億,占比8.7%和6.5%,15年減持比例低源於615股市劇烈波動後減持暫停,15年上半年比例為21.5%。16年限售股解禁總市值為21345億,定增解禁規模為13566億,占比64%,而15年此比例為29%。由此可見,16年解禁後的實際減持比例會更高。
5月、6月、7月限售股解禁市值分別為2149億、2453億、803億,其中定增解禁市值分別為863億、2257億、735億。從16年幾個月實際減持的情況來看,3月以來減持意願加大,隨着五六月份限售股解禁高潮到來,短期仍需注意微觀上資金供求的壓力。
荀玉根預計,未來6個月A股仍將以震盪為主,宏觀流動性和經濟增長整體平穩,資金不會系統性流入或流出股市,股市大幅上漲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大。
「短期而言,市場並未進入安全的可操作期,需要觀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的情況,警惕這個過程中出現的陣痛,股市的波動及機會往往來源於此,類似於13年6月錢荒。當前操作上需謹慎,存量博弈市賺錢不易,目前基金倉位未到前期低點,當前下行風險大於上行風險,寧願錯過也不要做錯,弱市要耐得住寂寞,機會是等出來的。」荀玉根表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