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質量強國之路怎麼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2 15:30



——國務院《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解讀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建設質量強國。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制造2025》從正式啟動轉向全面展開的關鍵時期。《行動計劃》為建設質量強國提出了怎樣的路徑?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進行了解讀。

2016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強國」為主題。圖為選手在比賽現場。新華社發

創品牌,建立國家戰略和頂層設計

《行動計劃》中關於品牌建設的具體措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制定質量品牌「十三五」規劃,主導制定品牌評價的國際標准,推動提升品牌保護意識,加快構建質量和品牌社會共治機制等。

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唐曉芬認為,品牌缺失是我國產業「大而不強」的顯著軟肋。盡管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仍然是一個品牌弱國。以每萬億美元GDP的全球500強品牌數量計算,2014年中國的數值為2.99,而日本為9.13,美國為10.45。

造成我國品牌弱勢局面的直接原因是質量差距。唐曉芬曾對國內外消費者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感受主要是價格低、制造規模大,而在安全性、質量、可靠性、設計能力及社會責任等方面均呈負面認知。

「品牌提升往往需要企業巨大持續的投入,回報周期長,且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她認為,品牌提升並不能單單依靠企業來實現,而應該是一個國家整體的戰略導向,多方施策、多元治理方能完成。德國、日本、韓國等國諸多品牌的崛起都曾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

唐曉芬建議建立國家形象與品牌戰略委員會,整合國家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團體等多方力量,形成一個成體系的國家品牌推廣和提升機構。韓國政府在2009年成立了由總統直接管轄的「國家品牌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推動國家品牌戰略,幫助企業開發全球性自主品牌。

「但國家對品牌的培育提升,不應簡單理解為打打廣告、搞搞評比。」她說,《行動計劃》針對制約我國品牌發展的系列成因,從增強動力、優化環境、培育優勢、夯實基礎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政策設計,構成了一個體系。如果能認真落實,不斷提升,中國品牌發展會迎來一個新的高度。

提品質,給民眾更多選擇更多獲得感

品牌的基礎是質量,《行動計劃》提出要提高民眾對中國質量的「獲得感」,並「點名」提出以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智能手機、廚具等為重點,組織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增品種、提品質。「一下就引起了百姓的共鳴,擺脫了以往政策文件的『高冷』,直入民心。」唐曉芬說。

去日本搶購馬桶蓋、赴德國搶購廚具以及不斷興起的海淘熱潮,讓「國貨」越來越尷尬。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共實施消費品召回24次,涉及數量89.63萬件。我國出口產業中,具有質量競爭力的商品出口在全部出口額中的占比只有9.94%,遠低於日本的64.83%,甚至不及印尼的19.08%。

「供給質量不高,造就了規模龐大的海淘市場,極大地制約了消費需求的有效增長。」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蔣家東說,以這些消費品為重點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有的放矢地開展質量與品牌提升,切實提高廣大消費者的質量獲得感,最終帶動內需的有效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趙劍波認為,海淘的出現也是民眾消費需求升級的表現。當下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要在產品細節、做工、性能上多下功夫,努力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同時積極推動質量技術創新,增加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供應,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這些在《行動計劃》中都有體現。」他說。

在提升質量的同時,《行動計劃》還要求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等;並針對醫療服務質量、公共服務質量、物流服務水平和金融機構服務質量提出專項行動。「這大大加強了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蔣家東說。

抓人才,提升質量教育塑造工匠精神

提品質最終要落實到人身上。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隨後在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再次強調要弘揚「工匠精神」。此次《行動計劃》中提出,開展質量素養提升行動,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質量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於產業工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忠欽指出,我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大的勞動力人口,但勞動力素質潛力還有待挖掘。建設質量強國,工匠精神和質量硬件建設同等重要。技術人才是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德國和日本為何至今制造業占經濟總量比例仍很大,就是因為他們擁有精良的制造團隊。產業質量要升級,中國必須補上人力資源升級這一課。

根據《行動計劃》,今年將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企業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同時,加強質量教育與文化等軟環境建設,支持高校自主設置質量品牌相關學科,廣泛開展質量改進、質量攻關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創新活動。「再前沿的理念、再先進的技術,都離不開穩扎穩打,離不開對技術和質量的完美追求。」趙劍波說。

林忠欽建議,企業應利用薪酬激勵、股權激勵、心理激勵等機制留住工人,打造高級技工培養晉升平台。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主任吳甦建議,在政府或行業層面設立行業和區域范圍的獎項,引導企業、行業乃至全社會對技術工人的認知重塑;鼓勵各地根據人才缺口,對專業性技術人才引進給予政策支持,切實解決這類人才的醫療、教育及社會保障問題。「在培養和樹立工匠精神方面,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和地位。」他說。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