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號?權威人士:中國經濟L型運行 不能加槓桿硬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10 08:00
「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經濟將呈L型走勢,不能加槓桿硬推經濟增長。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昨(9)日刊登對「權威人士」的專訪《開局首季問大勢》指出,中國經濟將呈L型走勢,不能加槓桿硬推經濟增長,要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L形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的幻想。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導,權威人士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綜合判斷,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且這個L型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今後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並存的格局難以出現根本改變。「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
針對宏觀調控的着力點,權威人士表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着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
該人士指出,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因此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
該人士強調,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就是回歸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股市要立足於恢復市場融資功能、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強發行、退市、交易等基礎性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股價操縱等行為。
匯市要立足於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有彈性的匯率運行機制。
該人士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多做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後經濟愈來愈糟。同時,也要把握好「度」,既不過頭,也防不及。
針對供給側改革這場「輸不起的戰爭」,權威人士透露,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接下來中央還要專題研究,並盡快推動貫徹落實。
去產能是供給側改革5大任務之首。權威人士表示,要勇於處置「殭屍企業」,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
這是2015年5月以來「權威人士」第三次在《人民日報》上就中國經濟形勢發聲。那要如何理解「權威人士」提出的中國經濟未來將呈L型走勢的定調?《文匯報》引述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這表明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格局是「穩」。他強調,L型經濟並不是一個消極的信號,我們可以在L型經濟期間去掉浮躁、去掉泡沫,去思考更適合新常態經濟下的發展策略。同時,在L型經濟中打牢更多的發展基礎,為今後穩定、健康的發展做好鋪墊。
宋清輝說,今年「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特意強調放慢速度具有某種必然性,因為中國經濟現在要的並不是速度,要的是質量,磨刀不誤砍柴工。
宋清輝指出,從「權威人士」的表態看,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格局是「穩」。但「穩」不意味着不求上進、原地踏步、停滯不前,也不意味着中國會將經濟增速放置在較低的水平。
「穩」是為了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挑戰,在擴大內需同時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以穩定經濟健康增長。
宋清輝認為,中國L型經濟或將持續到2018年,這3年的基礎鋪墊有助於為中國大部分的建設項目工作打好基礎。同時,3年時間對全球經濟而言都是一個緩衝期,相信全球經濟都會在此期間有所沉澱,共同經歷這個蕭條周期。捱過這個難關,中國經濟將進入新的轉折點,屆時打下的基礎將推動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則指出,本次在3月經濟數據向好的背景下,由「權威人士」提出未來經濟將是L型走勢,意味着政府重點重新變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重心的切換也意味着政策層確認經濟已經見底回升。
《星島日報》引述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解讀稱,「權威人士」代表了中央最高層的看法,釋放了重要的經濟信號,包括「不能也沒有必要用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並首次明確「股市、匯市和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
香港《明報》引述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政府現時不能立刻收緊刺激政策,未來經濟是否能夠企穩將決定政策調控的力度,第2季經濟數據尤為關鍵。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則認為,該文實質上並非在談論「去槓桿」,而是「不要增加槓桿」,中國經濟很難在「去槓桿」的情况下繼續保持增長。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