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小子靠什麼擊敗富二代當選倫敦市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9 12:43
有評論指出,來自巴基斯坦移民家庭的工黨新星薩迪克汗(Sadiq Khan)戰勝保守黨對手戈德史密斯當選倫敦市長,究其原因,就是德史密斯采取骯髒彈攻勢,不斷指摘對手與激進伊斯蘭分子同氣連枝,煽動選民基於恐怖主義的驚懼而產生排外情緒,而薩迪克汗不極端,比較謙虛。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英國首都倫敦破天荒出現第一位回教徒市長,將會帶來什麼影響?類似的問題曾出現於八年前的美國,當時的奧巴馬成為這個超級強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世人普遍認為此乃「種族共融」的一大契機。雖然奧巴馬任內,美國仍然發生過多宗涉及種族歧視甚至仇殺的事件,但他起碼開了一個頭,讓更多的非洲裔美國人自我覺醒,挺身捍衛應有的平等權益,例如敢於在電影界頒獎盛事上提出「奧斯卡太白」的尖銳質疑。
倫敦的新任市長是來自巴基斯坦移民家庭的工黨新星薩迪克汗(Sadiq Khan),他以破紀錄的五成七得票率當選,不但是倫敦第一位回教徒市長,也是第一位回教徒在歐盟國家的首都當選市長。現年四十五歲的薩迪克汗拿下一百三十一萬張選票,比來自上流社會的保守黨對手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多出十三個百分點。力爭上游的窮小子,一舉擊敗家底豐厚的富二代,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戈德史密斯采取骯髒彈攻勢,不斷指摘對手與激進伊斯蘭分子同氣連枝,煽動選民基於恐怖主義的驚懼而產生排外情緒。結果適得其反,大批游離選民對於這種不君子的肆意攻訐看不過眼,同情票紛紛投向薩迪克汗,使他成為英國選舉史上個人得票最多的票王,猶勝原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八年前首次當選時的一百一十七萬票。薩迪克汗獲勝後意有所指地表示:「散播恐懼不會令我們更安全,只會令我們更脆弱,倫敦市不歡迎恐懼政治。」
也許是美國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的出位言行太矚目了,所以有人把薩迪克汗的當選形容為「英國式特朗普現象」,理由是民眾開始推崇白手興家的政治家,而不是坐收上輩資產的名流。對於這個似是而非的講法,我們不敢苟同,畢竟薩迪克汗並不是主張民粹主義的極右派,他呼吁團結,對抗分化,而且自稱「一生都為反對極端宗教主義而戰」。薩迪克汗由於支持同性婚姻,收過激進回教徒的死亡恐嚇。這樣的一個人,怎可以跟排斥少數族裔的特朗普相提並論?尤其不一樣的是,特朗普提倡在墨西哥邊境築起美國版「萬里長城」,杜絕非法移民,又禁止回教徒入境,薩迪克汗則贊成英國留在歐盟,亦支持華人繼續發揚中華文化。再說,薩迪克汗只是一位巴士司機的兒子,從小在公屋長大,跟特朗普坐擁億萬財富的「有錢就任性」,完全是兩回事。
沒錯,來自工黨的薩迪克汗贊成英國留在歐盟,這對於首相卡梅倫而言可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保守黨雖然在倫敦市長選舉輸了,不過本來的市長約翰遜卻是一位重量級的脫歐派,如今換上一位留歐派倫敦市長,無疑為力倡留歐的卡梅倫注入一支強心針。
今天舉行的菲律賓總統大選,民調領先的熱門候選人達沃市長杜特地(Rodrigo Duterte)才堪稱「特朗普現象」,因為他同樣是口沒遮攔,政治不正確的極端主張包括殺光所有罪犯。為了維護菲律賓的民主形象,以免獨裁政治再度出現,即將卸任的總統阿基諾三世呼吁,成立一個「反杜特地聯盟」。假如杜特地當選,該國軍人揚言將有政變。
環球政壇真的是由激進分子領風騷了嗎?從薩迪克汗身上大概可以看到,選民始終比較喜歡謙遜的實干型政客,即使是回教徒,也不會產生標簽作用,理性的選民分辨得出宗教背景跟恐怖主義沒有必然關系。
薩迪克汗的成功之道還有一點值得香港人思考,與父母和八個兄弟姊妹擠住公屋出身的他,銳意替倫敦人廣建更多公屋,從而解決房屋問題,關於這一項政綱,連紐約市長白思豪亦大加贊賞。在香港,誰能為市民解決房屋問題,誰就有資格廣泛贏取民心。至於散播恐懼,在香港亦難有很大的市場。(文章來源:hke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