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協議》假當真炒無所謂 切莫炒過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9 12:51
專欄作家畢老林撰文指出,兩個多月過去,有關G20財長會議主要經濟體就暫停競爭性貶值達成共識的傳言還在被很多人提起,市場寧信其有假當真炒,「協議」之說撲朔迷離,怕就怕炒過頭。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5月6日,周五。美國上月新增職位僅16萬個,非但為七個月來最低增長,且遠遜市場預期的20.2萬個。失業率則維持在5%水平,但工資增長有加快跡象。
美國工人4月平均時薪按月上升0.3%,按年升2.5%,分別高於3月份的0.2%和2.3%。數字公布後,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國6月加息機會從數據發表前的11%降至9%,美匯指數一度急跌,金價則曾升至1293美元,惟其後兩者皆回順;美股初段偏軟,道指約跌30點。
《上海協議》背後圍繞着中美
本報社評早兩日講貨幣戰新形勢,文內提到,自從G20財長2月底發表《上海公報》以來,盛傳主要經濟體就暫停競爭性貶值達成共識,在不少論者口中,《上海公報》變成了《上海協議》(Shanghai Accord),隱隱然跟1985年美英法聯手逼日德貨幣升值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相提並論。
事隔兩個多月,不管G20是否存在這樣的一種共識,協議雲雲,理應也都炒完。奇就奇在,許多有份量的評論員,例如社評提到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Gavyn Davies,又或老畢本周三在彭博看到的名家Mark Gilbert,仍然句句不離《上海協議》。那麼多人興致勃勃,沒協議都變有協議啦。
社評雖認為相關傳聞站不住腳,但也同意市場寧信其有假當真炒。不過,老畢總覺社評講漏了一個重點。整個《上海協議》的意念,背後其實都圍繞着中美。中國需要放寬貨幣政策支撐經濟,惟此舉難免令人民幣承受更大貶值壓力,資金一天不停止外流,中國都會持續面對兩難,且會增加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的誘因。
「協議」之說撲朔迷離
去年8月,中國因素引發環球金融市場大震盪;今年1月世界股市、商品價格、新興市場齊齊直線下挫,都令美國看到穩定匯率的重要性。中國近年雖為人民幣引入較大的匯率彈性,不再一味緊盯美元,但人民幣走勢主要仍然追隨美元。美匯因美聯儲加息而走強,等於人民幣相對美元以外貨幣趨升,非但削弱中國貨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且有加劇內地通縮之虞。
美元強勢倘能收斂,中國將因此而得到喘息空間,既能有效紓緩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壓力,同時為內地放寬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消除了後顧之憂。G20上海會議後,美聯儲連番「放鴿」押後加息、歐洲央行暗示減息到此為止、日本央行上周更在「萬眾期待」出招遏日元下按兵不動,令「協議」之說更加似層層。
輪到日本、歐洲頭疼
假當真炒無所謂,怕就怕炒過頭。就算《上海協議》確有其事,主旨亦不過讓美元升勢收斂,並非徹底扭轉美元強勢。現在看來,中國可以舒一口氣,輪到日本、歐洲頭疼。(文章來源:hkt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