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人民幣已超越歐元 躋身全球第2大貿易融資貨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04 07:48
據全球性金融電文機構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資料顯示,人民幣在10月已超越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2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分析指,歐元區經濟較難有所突破,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預料人民幣可繼續處於相對領先位置,但較難挑戰美元作為最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的地位。
香港《文匯報》報導,相對歐元區經濟仍處於傷後復原階段,中國大陸經濟急速發展,對外經貿往來越漸頻繁,促使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第二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據SWIFT最新資料指出,人民幣在全球傳統信用狀及託收款項的使用比率,由2012年1月的1.89%,躍升至今年10月的8.66%。而同時期,原排名第二的歐元則由7.87%下滑至6.64%,排名被人民幣取代。美元繼續遙遙領先,使用比率達81.08%。
在10月份,首5個使用人民幣作貿易的經濟體依次為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德國及澳洲。大陸佔人民幣貿易融資總額的59%,香港佔21%、新加坡則佔12%。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融資的使用率大幅增加,可見中國是貿易大國,相信有關人民幣使用比率可增長至10%。
星展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周洪禮表示,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的使用比率大幅增加,相信很大程度由於中央近年積極擴大人民幣使用範圍,人民銀行已與20多個經濟體簽訂人民幣外幣互換協議,至今規模已達2.5兆元人民幣。
周洪禮指,現時人民幣貿易融資使用比率8.66%,相對美元的81.08%仍有較遠距離,估計在排名上仍會與歐元有所爭持,但歐元區經濟無甚突破,相信人民幣使用比率始終會上升。雖然數月前爆出大陸進出口外貿數字存有「水份」,但事情已經過整頓而且為數不大,相信對是次數據的影響十分輕微。
經濟學家關焯照也認為,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第2大貿易貨幣不足為奇,歐元區經過數年積弱,而大陸仍維持7%以上的經濟增長,貿易壓力大,在進出口使用人民幣是大勢所趨。預期人民幣仍會維持第2大貿易貨幣地位一段時間,除非大陸經濟爆煲,相信人民幣與歐元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但較難挑戰美元的地位。
SWIFT為經營世界性金融電文網絡的協作組織,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該組織與同業交換電文以完成交易,故有關資料被視作權威數據。該會亞太支付與貿易市場主管Franck de Praetere表示,人民幣已成為重要的全球貿易貨幣,尤其在亞洲區,其重要程度更甚。
此外,據SWIFT資料,10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體系交易的排名仍維持第12位,與9月份相同,但有關使用比率則由0.86%微跌至0.84%,付款價值亦僅增長1.5%,低於所有支付貨幣的總增長率(4.6%)。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稱,人民幣已取代歐元成為第二大常用的國際貿易融資貨幣,僅次於美元。不過,記者採訪的多位珠三角港商卻表示,因人民幣仍然不是全球流通貨幣,他們大多以美元結算,很少以人民幣結算。
受訪港商大多數以美元作結算,用人民幣只佔少數。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從事塑膠產品生產的港商新興集團主席何廣健表示,該公司今年出口金額約1000萬美元,較去年下降四成至五成,而主要結算貨幣是美元,其佔比為80%,歐元佔比15%,港元僅佔5%。因人民幣非國際貨幣和流通貨幣,所以沒有用人民幣進行業務結算。他稱,美元之所以佔其結算份額的八成,其中的關鍵是歐洲部分客戶、澳洲和日本都用美元結算。如果未來人民幣是國際流通貨幣,他將考慮用人民幣來作結算。
廣州連峰製衣有限公司董事簡曼麗表示,該公司年出口金額近千萬美元,仍以美元為主,歐元佔比不多,近幾年歐元兌港元貶值,所以其用歐元作貿易結算就更少了。不過,因為其香港公司要與廣州公司結算,她在香港每月會將10萬美元轉為人民幣,一年約700萬元人民幣支付給廣州公司。因此,通過香港銀行購買人民幣期貨而規避了匯率損失。
港資日用品深圳保潔麗市場總監莫先生稱,該公司有40%產品出口香港,其中港元結算佔八成,其餘用美元和歐元結算,人民幣很少用。同樣的問題是,因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沒有流通不怎麼好用,所以未有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另據香港金管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為3,153億元人民幣,今年前9個月,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同比增長36%至2.6萬億元人民幣。目前人民幣結算主要發生在內地企業與香港企業之間,尤其是中資企業之間。
- 貿易戰再起 新興市場債券還能投資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