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被動為主動 塑造中東事務新角色 引領中東向東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20 11:12
港媒分析指出,2016年開年,中國外交的首場重戲選擇了中東3國,顯示中東巨變令中國化被動為主動,積極發揮大國負責任態度,塑造中國在中東事務中的新角色。專家指出,習近平此訪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東國家「向東看」政策的匯流對接。
習近平於17日起至23日對中東3國進行國事訪問,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也是習近平就任中國最高領導人後首次訪問中東國家。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全球外交地圖已覆蓋5大洲。此次訪問中東地區,為完善全覆蓋外交格局添上關鍵一環。
分析人士指出,深耕「朋友圈」的同時,習近平中東行將傳遞清晰的信號:中國是中東和平的建設者、發展的推動者、文明對話的合作夥伴。國際媒體也認為,習近平此訪對中國整體外交佈局「意義重大」,將有力提升中國同上述3國以及地區國家的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有助於塑造中國在中東事務中的新角色。
香港《文匯報》「文匯觀察」指出,過去很多年來,中國外交新年首訪多以出訪非洲國家開局,而今年,中國外交的第一場重頭戲,選擇了中東3國。這既出乎外界預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近年來,中東局勢持續動盪,給中國外交帶來不少挑戰。此次習近平主席新年的中東之行,顯示面對中東巨變,中國正在改變其以往被動應對較多、主動介入較少的窘境,在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上,更加主動積極地有所作為,發揮負責任大國的積極建設性作用。
目前,中東地區面臨政治版圖重建、政治經濟社會轉型,以及地區地緣政治力量失衡等多重難題困擾,社會動盪不安,經濟發展乏力,失業率高企,戰亂頻仍,急需和平穩定與經濟重建。國際勞工組織預計,中東國家年輕人失業率將在今年攀升到29%。近年,大規模失業與戰亂頻仍已在中東地區形成了惡性循環。
雖然中東地區與中國有數千公里之遙,但這一地區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影響世界和平發展,波及中國的安全、能源、商品出口、企業投資等方方面面。資料顯示,中東能源佔世界60%,同時亦是全球運輸的咽喉要道,波斯灣、亞丁灣、蘇伊士運河都在中東。近年,中國進口石油中,有逾一半來自中東國家,而中國與中東地區的貿易額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500億至5000億美元。可以說,中東穩定與否對中國息息相關。
另一方面,近年來,有跡象顯示,隨着美國等不斷加大插手中東事務的力度,中東地區一些國家對美國等的依賴性上升,特別是在涉及政治、安全防務上更是如此,這給中國處理地區熱點問題帶來新挑戰。與此同時,中東地區極端勢力亦進入相對活躍期,「伊斯蘭國」等恐怖勢力肆虐。有分析認為,這可能直接或間接促使中國境內外的極端和分裂勢力活動加劇,加大中國打擊「三股勢力」的難度。
據悉,習近平此訪將與3國謀劃雙邊關係未來的發展藍圖,就中東局勢的和平穩定進一步提出中國主張、中國方案,並將面向地區國家提出一系列合作舉措。其中,預料能源、反恐、「一帶一路」將是重要亮點和抓手。當前,國際上兩大聯盟在中東問題上各行其道,以共同利益為抓手的「第三種力量」相對弱小。中國方案如能推動中東國家分享更多的和平發展紅利,未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可望進一步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中國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得到中東國家的積極響應。
專家指出,習近平此訪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東國家「向東看」政策的匯流對接。
展望未來10年,國際問題專家指出,全球力量對比東升西降的大勢將更加明顯。中東國家普遍看重中國的發展潛力,把中國視為開拓國際空間,平衡傳統大國影響,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在中東地區原有力量被打破的背景下,他們的東向戰略在未來10年將更多地從意願轉化為行動。可以期待,中國將為中東和平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