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最后一公里餡餅還是陷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1 09:09
雙11熱潮過去,中國快遞企業結束了一年中最具挑戰性的時節。雙11當天1.8億個包裹,11月11日至16日3.46億個包裹,這些數字同比均翻了一番。經過幾年的實戰,今年雙11快遞包裹發貨和中轉環節順暢不少,但“最后一公里”配送壓力之大依然挑戰了快遞公司的極限。
針對快遞末端配送易“卡”的老毛病,各種形態的末端“加速器”紛紛誕生,有人贊這是公益,有人這是商機,也有人質疑其可持續性。“最后一公里”的戰場上,硝煙已升起。
京華時報記者廖豐
□窘境
快遞配送末端易“卡”
“查詢顯示包裹都送出好幾天了,而且明明已經到北京了,為什麼還沒收到?”北京的林女士買了一雙貴州的鞋,發貨后的四天中,有一天的時間包裹其實在北京市內。
對於林女士的體驗,快遞公司也很無奈。貨車進城層層受阻,市內堵車也常常發生,而在雙11期間盡管快遞公司為分揀、轉運中心招聘了不少臨時工,但專業性更強的終端配送快遞員卻極度短缺。快遞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之困往往是使快遞變成“慢遞”的罪魁禍首。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各大快遞物流公司旗下的各級網點數量總和超6000個,因末端網點重覆建設帶來的末端環節各類運營成本(場地、人員、能耗、通信等)浪費高達50%以上。家中無人或只有老人、小孩不便收貨,“二次投遞”白白浪費了社會資源;高校師生白天上課,等待過程中派件人員因任務緊迫離開后,同學又來催件……由於快遞物流行業人員多為外地務工人員,每逢國家重大節假日,快遞物流訂單量激增的同時,恰恰是派件人員大批返鄉之時……
國家郵政局早已認識到上述問題,10月底審議通過了《關於提升快遞末端投遞服務水平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多種形式提升快遞末端投遞服務水平,如鼓勵和引導快遞企業因地制宜與第三方開展合作,引導快遞企業加快自有品牌末端網點建設,鼓勵企業探索使用智能快件箱等自取服務設備等。
□商機
多方手佈局“最后一公里”
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卡”被敏的資本察覺,不知不覺中,多方已手佈局。自提點、自助快件櫃、第三方代收件平台、末端共同配送……它們的出現都是為了“最后一公里”加速。
1 自提點
機動靈活降低成本
今年以來,私密用品網店的小二們發現,消費者愈發青睞於把包裹送貨地址寫成電商自提點。除了保護隱私,今年雙11自提點作為快遞末端配送分流利器,受到了空前的重視。
菜鳥網絡自提點由一些天貓簽約的連鎖便利店、物業公司、社區小店等組成,天貓按包裹數量給予補貼,消費者無需額外付費。代收貨服務品類基本涵蓋所有常規小件貨物,消費者在天貓、淘寶下單后可以查看地址附近的自提點,選擇貨到后憑短信通知和密碼自提包裹。“自提點主要的好處是機動、靈活,有人值守,降低快遞公司末端配送的成本。”菜鳥網絡負責人。
目前菜鳥網絡在全國64個城市有11000個自提點,同比長了3倍,收到的包裹數則同比增長10倍。今年自提點訂單數峰值出現在雙11當天,達31萬單,之后又回落到每天5萬到6萬單。
除阿里系、京東、噹噹等電商外,快遞公司也在加緊佈局自提點。順豐與便利店等社區外部資源的合作較早,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透露,申通今年計劃拿3000萬元建設末端派送體系。
快遞末端自提還進入了大型房地物業公司的盈利視線內。萬科目前開發了幾百個樓盤,近千萬入住人口都是網購的中堅力量,按照快遞的服務半徑,可以安排2000到5000個服務點。
2 自助快件櫃
商務區地鐵口使用率低
雙11前幾天,一排與超市自助儲物箱模樣相似的自助快遞櫃,在北京地鐵口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與北京軌道交通資管理單位一起運營自助快遞櫃的,是北京遞興泊互聯科技有限公司。遞興泊公司的計劃是,初期布點北京地鐵28個網點,年內將完成100個網點佈局。
這些自助櫃高約2米,擁有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格間,設有實時監控攝像頭,必須用快遞員的IC身份證和密碼,或者消費者的快遞單號和取件密碼才能打開。推廣期內,主要電商官網上還看不到送件可勾選自助快遞櫃,但消費者網購時可以主動告知選定自提點。
成都三泰電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和運營的“速遞易”自助快遞櫃已經解決了消費者自助收發快件的問題,速遞易上有投幣器,同時有傳統電子回單櫃。“速遞易”最初在成都運行,涉足當地精品小區、高端樓宇,有小區監督員進行監督,目前已進駐了成都超過200個小區。今年8月,三泰電子發公告稱,將投資6000萬元在北京、上海等15個城市設立子公司,計劃未來4-5年在全國鋪設4萬個網點。每一速遞易標套裝置的成本約在3萬到4萬元,與快遞企業對代收件及臨時寄存進行分成,初期對消費者免費。
據了解,自助快件櫃在大學和小區接受程度較高,北京、上海多所高校內已經在使用。不過,在商務區以及地鐵口的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
郵政系旗下的湘郵科技、上海寶盒速遞、福建友寶等公司,也在研發、運營自助快遞箱,並從注冊地往外擴展。而韻達、圓通等快遞公司也通過採購和外包,在社區或學校投放有快遞公司LOGO的智能快遞箱。
[NT:PAGE=$]3 第三方代收貨平台
代收包裹+O2O體驗
由於各類可發展為自提點的社會資源繁多,而電商、快遞公司親自佈局自提點因排他導致耗時耗力,收益甚微。這時,一些既沒有配送業務,非電商平台,也不擁有任何物業的輕資公司橫空出世,為電商和快遞公司發展並維護自提點。天貓的戰略合作伙伴——深圳貓屋電子商務便民服務有限公司的角色就與之類似。
貓屋一邊對接快遞公司資源,一邊為電商布點社區自提點“貓屋”,直營店按照準自提和O2O體驗店的形式建立,可進行衣服試穿、消費者可以通過店裏的電子終端直接購買商品等;加盟店則是在便利店、洗衣店、美甲店等社區商業業態基礎上,提供包裹代收服務。盡管今年7月初剛在深圳前海成立,貓屋目前已在深圳佈局15個旗艦店、692個代理店,共簽約了1081家代理點。
貓屋創始人王戈表示,對於代理店,公司簽約使用店內1到2立方米的空間,根據代收包裹量提供每單8毛至8元的補貼,如果出現貨物太多,或有貨物兩天以上無人領取,貓屋會派人領走並繼續聯繫收件人。“對於代理店的店主而言,既可以獲得補貼,又可以增加人流,可謂錦上添花。”目前代收補貼暫由天貓提供。
2011年12月上線的收貨寶網則是一家“更輕”的公司。消費者通過收貨寶網站或客服電話選擇方便的代收點后,登記包裹信息,此后快遞公司就將包裹送達收貨寶代收點,消費者7日內可憑取貨密碼到代收點取貨。在這個過程中,收貨寶提供信息系統支持,同時擴張下自提點。對消費者而言,收貨寶的代收服務現在還是免費的,但對於超過100元的包裹,則需要自行選擇保價服務並向代收點支付費用。
4 末端共同配送
受學校和高端小區青睞
“‘最后一公里’不可能全靠自提,還得有配送的部分。”北京城市一百物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柴麗林,有的商家物品較為貴重,需要本人親自簽收驗貨,這種情況必須送貨上門。對於此類特殊要求,一般的快遞公司服務和品結構難以滿足,同時若碰上家中無人的情況,快遞員還得來回跑。城市一百一天多頻次的末端共同配送則為快遞公司或自建物流的電商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選擇,目前安利、天貓、噹噹、京東、夢芭莎及多家快遞公司等都成為了城市一百的用戶。
城市一百的模式得到了管理嚴格的學校和高端小區的青睞,目前其在北京的網點發展到了170個,形態靈活,根據各個區域對末端配送的需求,既有面積不低於50平方米、不低於10名工作人員儲備的準門店,也有與社區超市、洗衣店合作的門店,同時還有僅設自助快遞櫃的網點。
北京的多所大學裏,城市一百通過租用校內場地設立自提點,校園80%的快件在末端可通過自提消化。在居民小區的網點,除自提和末端配送外,還具有更豐富的功能,如提供水果、蔬菜、生鮮等特色農品、海品的配送,此外還提供手機電話充值繳費、信用卡還款、人身財保險、機票火車票代訂等。
城市一百網點的自提業務由電商給予補貼,末端上門配送業務則向電商、快遞公司收費1-2元/件,消費者均無需付費。
□分析
“最后一公里”並不好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志在為快遞“最后一公里”加速的各種業態要想盈利,還面臨諸多困難——商業模式不成熟、各方利益難協調、政策限制需要突破……對於掘金者而言,這“最后一公里”的路並不好走。
商業模式有待檢驗
去年快遞末端服務業務出現較大虧損,靠其他業務“貼補”才不至於讓總體業績太糟糕——這是北京城市一百物流有限公司開展新業務第一年的真實寫照。
“現在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還是前端個性化配送。”城市一百執行董事柴麗林告訴記者,他預計末端服務業務至少要3到5年才能實現盈利,“新興業務一定要有多元化的業務作支撐。同時,快遞末端服務也要因地制宜,多種方式靈活搭配,而不是生硬地複製推廣。”
和城市一百一樣,“速遞易”業務目前也尚未盈利,但三泰電子公佈這一項目計劃后,股票立即漲停。民生物流有限公司總經濟師蔣嘯冰表示,自助快遞櫃這樣的品,在設計、生和銷售方面沒有門檻,但網點規模效應、用戶規模、品用戶黏性和附加增值服務都是運營時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核心問題。未來能讓三泰電子盈利的模式恐怕是“快遞地”,通過匯聚人氣發展增值業務。據了解,三泰電子的主營業務是金融電子設備及系統軟件,當“速遞易”借助快遞吸引到用戶后,可以很容易地將ATM機與自助快件櫃形成關聯,將“速遞易”取件和銀行卡形成關聯,發展社區自助金融服務,接再切入消費環節,進一步發展社區電子商務、物業增值服務等增值服務。當然,這些設想還需要實踐檢驗。
利益博弈無處不在
有快遞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直言,與城市一百這類末端配送公司合作,他們有一系列擔憂:如果末端配送公司控制了“最后一公里”的市場,不與它合作的快遞公司會不會因為進不了小區、難以攬件而陷入被動?當快遞公司都和末端配送公司合作后,后者會不會肆意漲價?把直接體現快遞公司服務質量的末端配送環節交給第三方,會不會對公司品牌生影響?
考慮到快遞公司的這些顧慮,城市一百在創立之際吸收了幾家大型快遞公司入股,結成利益同盟,但末端配送環節的合作也曾遭到來自片區加盟商的阻力。“快遞公司看到我們也有前端配送業務,非常擔心我們藉機攬件。還好,經過兩年的磨合,不少快遞公司已經發現了相互間的業務差別,合作才算比較順暢。”柴麗林告訴記者。
芻蕘(中國)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副總裁趙小敏分析,要在全國範圍內的“最后一公里”市場迅速擴張並盈利,快遞行業內恐怕只有中國郵政和順豐最有優勢,“國資背景,完善的網點佈局,還有不差錢的底氣。”當市場中幾個快遞公司發展成寡頭后,網絡布點已相當完善,末端配送和自提業務完全可以自己一手操辦。
[NT:PAGE=$]實現盈利長路漫漫
“如果沒有其他業務為之輸血,單一的自提業務很難見到盈利的那天。”一位快遞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投入和出不成正比,目前那些對消費者免費的自提網點未來很有可能收費,而中國的網購一族對郵費較為敏感,“又有多少人願意為此額外付費?”
去年1月,京東商城的地鐵自提點上線運營,但當年7月就中止了,因為固定攤位的經營成本太高,一套自助快遞櫃所需設備費用大約為5萬元,后期的定期維修開支也較大。自助快遞櫃以及下自提網點都具有規模經濟的特徵,布點需要大量投入,成本壓力很大。
那些與咖啡館、花店、便利店等合作設立的自提點,看上去可以不用額外交房租,店主還能賺一筆服務費,但許多潛在的成本依舊存在。例如,有的自提點“爆棚”,或者有包裹滯留多日,不但需要人看守,而且店主不能擅自收滯留金,還不得不一一給收件人打電話。這些情況,導致很多自提服務因店主的不滿而停止。
貓屋CEO王戈坦言,目前公司還處於“燒錢”階段,來自天貓的補貼還未起到“造血”的作用,“何時能盈利,取決於O2O程度(線上下互動程度)以及消費者對自提的認可程度。”在中國,“等快遞上門”已根深蒂固。
期待更多政策細則
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已經有了政策支持。從去年8月至今,商務部、財政部共選取20多個城市在服務居民生活領域發展共同配送試點,中央財政已從今年起為此安排資金。
然而,更多操作層面的細則還在醞釀之中。例如,對自助快遞櫃的準問題,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表示目前還在探討之中。10月9日,全國郵政業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通過了《智能快件箱行業準》,但何時公佈,相關部門還有不少顧慮。一位郵政局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市面上的自助快件櫃準不一,準一旦出台,就意味銷售、運營市場上有一批品將被淘汰。此外,誰能運營、怎麼運營自助快件櫃,也涉及許多利益關係。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快遞自提點的存在為電商與消費者的交易過程增加了一個環節,“比如,自取包裹服務與當面驗貨的規定之間就會生矛盾。萬一出現物品毀壞,消費者的維權過程會更複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