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中國打造渤海糧倉保障糧食安全 估2020年增產百億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07 09:27


图片说明 
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渤海糧倉」山東省無棣示範樣板項目區內收割小麥。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啟動近半年的「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取得一定成果。今年4月份,科技部、中國科學院聯合環渤海4省(市)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在環渤海低平原區建立一批糧食增產增效示範區,到2020年環渤海地區有增產100億斤糧食的潛力。


專家表示,新一屆政府一向重視三農問題的發展,習近平7月下旬在湖北農村調研時強調,「中國的糧食安全要靠自己」;李克強4日在黑龍江查看糧食收儲情況,上任以來三次考察農業,中央高層料將謀劃農業大局。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分析數據顯示,在環渤海地區的河北、山東、遼寧、天津4省(市)中,有4000多萬畝的中低產田和1000多萬畝的鹽鹼荒地。如果突破淡水資源匱乏和土壤瘠薄鹽鹼等因素制約,這些中低產田糧食增產潛力巨大。科研人員認為,到2020年該地區有增產100億斤糧食的潛力,據此提出了「渤海糧倉」建設計劃。

處於渤海之濱的河北省南皮縣是試點項目之一。據新華社報導,南皮縣穆三撥村許景雲表示,去年以前,穆三撥村的鹽鹼地和其他中低產田,小麥平均畝產也只有200-300公斤。自從改種了中科院提供的「小偃81」小麥品種,當地今年的小麥畝產已達到450多公斤,玉米畝產約600公斤。

據介紹,「小偃」是小麥和偃麥草的合稱,偃麥草是一種牧草,「小偃」系列品種是小麥和偃麥草的雜交後代。正是得益於偃麥草帶來的基因,「小偃81」呈現出出色的耐鹽鹼性。

南皮縣農業局表示,南皮縣有中低產田50多萬畝,今年全縣「小偃81」播種面積2萬畝,目前主要用於繁種,預計2017年全縣可實現增產1.7億斤。

對於中國來說,如何保障糧食安全一直是中央領導層關注的重要議題。習近平總書記7月下旬在湖北農村調研時著重強調,中國的糧食安全要靠自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以來,三次就農業問題進行考察。

官方數字顯示,從2003年到2012年,中國糧食生產已實現連續9年增產。糧食總產從2003年的8613億斤增加到2012年的11791.4億斤,年均增長率接近3.3%。

中國科學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小京指出,中國現有18億畝耕地,要想靠增加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十分困難,必須把目光放在大量的中低產田和科技創新上。「我們在示範田中實行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管理,其中一個環節就是使用微鹹水灌溉。」劉小京說。

中科院院士李振聲認為,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集成多種技術成果,包括抗逆作物品種、鹽鹼地改良利用、中低產田快速培肥、微鹹水安全灌溉與雨水高效利用、棉田增糧等,探索低產農田糧食增產技術模式和「一二三」產業融合技術體系,為解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問題提供科技支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