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深喉嚨斯諾登離港抵莫斯科 尋求厄瓜多爾庇護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事件有突破性發展,美國當局正式起訴他間諜罪和盜竊政府財產罪名,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拘留他後,港府周日(23日)容許斯諾登離開香港。他周日上午乘搭一班俄羅斯客機飛往莫斯科。據了解,他的最終目的地是厄瓜多爾。厄瓜多爾外交部於香港時間今(24)晨表示,已收到斯諾登的庇護要求。

《星島日報》報導,香港權威人士稱,斯諾登(Edward Snowden)周日早上10時25分辦理登機手續,當時有兩人同行。據了解,他們會由莫斯科轉飛古巴,再前往厄瓜多爾。載著斯諾登的俄羅斯航空公司客機,香港時間昨晚9時05分降落莫斯科機場,但他沒有跟隨其他乘客前往客運大樓,一些乘客表示他可能在機場跑道被直接帶走。客機降落及駛近機場客運大樓後,一架汽車泊近該機,來自美國的乘客斯蒂芬斯說:「他們直接將機上三件行李搬上汽車,有些古怪。」


法新社記者表示,他們見到一架掛上厄瓜多爾國旗的大使館汽車停在貴賓通道,另有一架顯然是厄瓜多爾大使館的SUV汽車相隨,似乎將斯諾登接往大使館。

Rossiya 24頻道猜測,斯諾登可能會在莫斯科一個南美洲國家的大使館度宿一宵。

港府的聲明稱,斯諾登周日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徑,離開香港前往第三國。聲明說,美國政府早前曾向特區政府要求向斯諾登發出臨時拘捕令。由於美方的文件未能全面符合香港法律上所需的要求,特區政府在未獲得足夠資料處理臨時拘捕令的情況下,並無法律依據限制斯諾登離境。路透社報道,香港政府一位發言人說,斯諾登是自願離開香港。

據香港一份曾採訪斯諾登的報章較早前報導,30歲的斯諾登可能會轉往冰島或厄瓜多爾。俄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周日引述俄羅斯航空公司消息人士稱,有人以斯諾登名字預訂了一張由莫斯科飛往古巴的機票。官方俄通-塔斯社引述該公司消息人士表示,一名叫斯諾登的乘客,周日由香港乘SU213飛抵莫斯科,周一將乘SU150飛往古巴首都哈瓦那,再轉飛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泄密網站維基解密的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寧(Dmitri V Trenin)紐約時間周日早上5時20分在社交網站twitter表示,他們協助斯諾登在一個民主國家找到政治庇護,並透露斯諾登正與維基解密的法律顧問飛往俄羅斯。

爆料網站維基解密在斯諾登離開香港到第三個國家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除了幫助他在一個「民主國家」找到政治庇護,其法律顧問並陪同斯諾登飛往俄羅斯。

陪同斯諾登的其中一人可能是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的女顧問哈里森(Sarah Harrison ),她3年前策劃在網站披露機密外交電報內容。維基解密也在其網站稱,有數名外交人員護送斯諾登到他的目的地。

現藏身厄瓜多爾駐倫敦大使館的亞桑傑,促請全球支持揭發華府監控行為的斯諾登。亞桑傑同時呼籲勇敢的國家挺身而出,為斯諾登提供政治庇護,又批評美國總統奧巴馬才是真正的「叛國者」。 (接下頁)

[NT:PAGE=$]

和斯諾登同病相憐的亞桑傑說,華府起訴斯諾登間諜罪,是歐巴馬上台後第八名被控泄密者,包括維基解密的線人曼寧(Bradley Manning),證明歐巴馬違反給予希望,改變和透明政府的承諾,背叛了科技頭腦的年輕一代,是真正的「叛國者」。

亞桑傑說:「斯諾登是我們之一,曼寧是我們之一,他們都是年輕,具有科技頭腦的人,但受到奧巴馬背叛,他們都是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

亞桑傑表示,美國政府起訴斯諾登的意圖,是要阻止任何國家庇護斯諾登,國際社會不應讓美國得逞,應該加強協助斯諾登尋求庇護。

前美國中情局職員斯諾登順利離開香港前往莫斯科,惹來港府「放生」疑雲。港府權威消息則強調,斯諾登與港府並無接觸,港府亦無向斯諾登提供任何協助,港府今次只是按照一般刑事案件處理。港府昨午亦發表聲明解釋,港府接獲美國政府要求向斯諾登發出臨時拘捕令,但因美方提供的文件未能合乎香港法律要求,港府未能處理拘捕令,因而並無法律依據限制斯諾登離境。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評論斯諾登離港問題時表示,中央政府一貫尊重香港特區政府依法辦事。

港府權威消息人士強調,斯諾登在港期間,從未接觸過特區政府;港府亦從未向他提供任何協助,包括安全屋。而斯諾登今次離開香港,亦與港府無關;港府只是按一般刑事案件處理,而按照法律程序,港府不能阻止他離開,一切只是依法辦事。

權威消息人士又透露,特區政府有就斯諾登事件知會中央政府,但中央政府並無作出任何指示,此舉充分體現一國兩制的精神。消息人士又相信,在斯諾登留港期間,中央並無透過他獲取任何情報,或從中獲取任何政治得益,強調中央非常重視中美關係。由於斯諾登來港後並無接觸過特區政府,初步判斷,他今次「爆料」動機單純。

特區政府昨午的聲明則證實,美國政府早前曾向港府要求向斯諾登發出臨時拘捕令。但港府指,由於美國政府提供的文件未能完全符合香港法律上所需的要求,特區政府已向美方要求提供進一步資料,以供律政司考慮美方的要求能否符合相關的法律條件,惟在港府未獲得足夠資料處理臨時拘捕令的情況下,並無法律依據限制斯諾登離境。港府已就斯諾登離港一事,知會美國政府。

聲明又指,就早前有報導指香港有電腦系統遭美國政府機構入侵,特區政府已正式向美方致函要求解釋,並會繼續跟進事件,保障港人的合法權利。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看到有關斯諾登已離開香港的報道,但仍不了解具體情況,會繼續關注有關進展。她強調,香港是法治社會,根據《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辦事,中央政府一貫尊重香港特區政府依法辦事。

華春瑩又說,中方對美國政府有關機構對中國進行網絡攻擊等情況,表示嚴重關切,已向美方提出交涉。她重申,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網絡攻擊,願意本互相尊重的精神,與國際社會積極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與安全。

曾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指,特區政府處理斯諾登事件的手法,絕對符合法律,不認為港府「放軟手腳」。她指出,美國政府6月14日才簽發申訴書,控告斯諾登,即使美方立即通知港府,港府亦需時處理,「check幾日好正常,不可以你一要求就拉人封艇」,要求美方提供更多資料,是正常做法。她相信,事件可能對港、美關係有短期影響,但應很快回復正常,希望美國理解香港的法律程序。(接下頁)

[NT:PAGE=$]

另一行會成員林健鋒亦認為,特區政府的處理手法恰當,而斯諾登是循合法途徑入境和離港。但他認為,港府需就香港電腦系統懷疑遭美國當局入侵、監控一事,要求美方交代,若涉及以不正當途徑取得資料,應要求美國當局銷毀相關資料。

自泄密者斯諾登的身分曝光以來,網民一直在白宮網站Whitehouse.gov進行網上請願,要求赦免斯諾登罪責,迄今聯署為他求情的人數已經突破十萬人大關。根據Whitehouse.gov指引,當聯署網上請願的人數超過十萬人時,白宮便要作出正式回應,不能迴避。

聯署網上請願人數突破10萬大關,正值《華盛頓郵報》剛於日前披露美國政府以間諜罪名控告斯諾登之時。為斯諾登情求情的網上請願行動於上月九日發起,是根據「我們是人民」計畫發起的,有關計畫讓美國人民可提出關係到美國國家利益的請願行動。

最近公布的民調顯示,61%的美國人反對政府監控本國公民,而66%美國人支持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監控,51%美國民眾認為歐巴馬不值得信任。

香港《文匯報》報導,前中情局職員斯諾登昨日離開香港,晚上抵達俄羅斯莫斯科後,將經古巴再赴厄瓜多爾。拉丁美洲雖被視為美國「後花園」,但當地左翼國家向來反美,與美國更長期不和,它們與美國簽訂的引渡協議形同虛設,對於成為美國「國家敵人」的斯諾登而言,可能是比冰島更好的庇護目的地。

協助斯諾登離港的「維基解密」,與多個拉美國家關係良好,阿桑奇就獲得厄瓜多爾政治庇護,故斯諾登在他的穿針引線下尋求厄國庇護並不出奇。

厄國外長帕蒂諾上周曾在倫敦與阿桑奇會面,翌日便透露一旦斯諾登向厄國申請庇護,必定會認真處理。厄國與美有引渡協議,但從阿桑奇事件可見,協議不會認真執行。

此前曾盛傳斯諾登將經古巴前往委內瑞拉,外界一般以為古巴和委內瑞拉與美國之間沒有引渡協議,但其實美委早於1922年已簽訂引渡協議,但協議條文極為含糊,且只適用於極個別罪行(例如重婚),故鮮有執行。即使符合條件,有「拉美反美旗手」之稱的已故總統查韋斯也不會輕易與美國合作。

委內瑞拉有完整民主選舉,符合「維基解密」聲明所指的「民主國家」定義。但斯諾登避走當地也並非百分百安全,「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的律師拉特納月初就曾說過,委內瑞拉與鄰國厄瓜多爾一樣,被查韋斯欽點為接班人的新總統馬杜羅,面對美國施壓時能否維持一貫強硬立場仍是問號。

古巴的情況與委內瑞拉差不多,當地自1904年起與美國簽訂引渡協議,但由於美古關係惡劣,美國長期拒絕執行引渡協議,令兩國各自成為雙方犯罪分子或異見人士的匿藏地。

古巴卡斯特羅(卡斯楚)政權反美立場鮮明,是斯諾登尋求庇護的首選。但《衛報》昨日也指出,古巴新聞自由紀錄不佳,斯諾登若逃到當地變相是自打嘴巴,拉特納也指,斯諾登一直聲稱以保衛美國民眾自由為己任,一旦逃往古巴將被視為叛國賊。

熟悉引渡法的美國專家麥克納布指出,有無引渡協議不是首要考慮,「無論是古巴、委內瑞拉甚至俄羅斯,政治談判將扮演重要角色,1成是法律,9成是政治。」

斯諾登此前曾透露希望獲冰島政府庇護,但至今未獲對方明確表態。

《文匯報》拆局解碼作李鍾洲分析,斯諾登昨突離港令不少人感愕然,但鑑於美方已公開其 3 大罪名,他急切離開也絕不出奇。由於美方提出刑事檢控後,可發出國際刑警紅色通牒,屆時斯諾登嘗試離港便極可能被拘,可見他要前往其他遭引渡機會更低國家的「天窗」已接近關閉,唯有溜之大吉。

據「維基解密」稱,斯諾登是主動要求他們協助離港的,可以相信,在港逗留接近一個月的斯諾登,是因為知道美方已經落案起訴他後,估計繼續留港被捕風險極高,所以當機立斷決定離開。

《南華早報》早前引述消息指,斯諾登是否能以自由人的身份離港,取決於香港警方何時根據美方指控發出拘捕令,而相關程序截至前晚仍在安排。發出拘捕令後,警方會把斯諾登的資料交給入境處,屆時他將無法離境。報道引述本港法律界人士稱,法庭可迅速授權作出拘捕,無需先經過斯諾登律師抗辯。

路透社前日引述奧巴馬政府高層消息稱,若港府不立即行動(引渡斯諾登),將影響美港雙邊關係,顯示美國已就事件不惜高調地、公開地向港府施壓,相信這也是令斯諾登決心離港的最重要原因。 (接下頁)
 

[NT:PAGE=$]

斯諾登匿港時序

5月20日:從夏威夷飛抵香港,據稱曾藏身在尖沙咀The Mira酒店。

6月5日:《衛報》披露美國國安局(NSA)透過法庭密令,從電訊商收集數百萬美國用戶的電話紀錄。

6月6日:《衛報》及《華盛頓郵報》報道,國安局及聯邦調查局(FBI)透過「稜鏡」(PRISM)行動,直接從Google、蘋果公司、微軟、facebook及雅虎等9大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的伺服器截取網上通訊資料。

6月9日:《衛報》在斯諾登同意下公開其身份。

6月10日:斯諾登從酒店退房,行蹤不明。

6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言人表示,若斯諾登申請庇護,俄方會積極考慮。

6月12日:接受香港《南華早報》獨家訪問,稱會留港對抗美國的引渡圖謀,同時大爆華府自2009年多次入侵中國內地及香港的電腦,涉及數百個監控目標,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公務員、商界人士和學生等。

6月15日:逾20個團體、近1000人遊行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譴責美國政府侵犯港人私隱,並要求特區政府保護斯諾登。

6月17日:斯諾登在英國《衛報》網站回答公眾提問,強調自己不是中國間諜。

6月20日:報道指代表斯諾登的「維基解密」發言人拉芬森已和冰島內政部和總理辦公室的官員舉行非正式會談,磋商庇護所需的法律框架。

6月22日:美國司法部正式刑事起訴斯諾登。他對《南早》揭露,華府曾入侵中國內地及香港電訊商。

6月23日:早上乘機前往俄羅斯莫斯科。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