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成交量創證所稅修正後新低 金管會擁3救市武器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台股昨(26)日整體成交量不到600億元、再見「5」字頭,由於創下證所稅修正案三讀通過以來新低,其指標性引發關注;傳出金管會為提振台股量能,可祭出的「武器」包括:開放「先買後賣」現股當沖、證券自營商得以漲跌停板買賣股票,以及協調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暫行酌降經手費等3大措施。
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可能退場,引發資金打舉從亞洲班師回朝流回美國,連帶導致台股成交量低迷。根據統計,台股昨天的低量潮,是今(2013)年以來第11度單日成交量跌破600億元,創下6/18日以來新低。
但證所稅修法時一再強調掀開鍋蓋後,台股量能將回溫,但自6月25日證所稅三讀通過以來,成交量還是多只維持7、8百億元,甚少衝到千億元,昨天成交量更是證所稅修正後首度再見到跌破600億元,因此備受關注。
券商公會秘書長莊太平便建議,主管機關應儘速開放現股當沖、個股平盤下可放空等做法,以提振台股交易動能。
對此,金管會為提振台股量能,擬祭出包括:開放「先買後賣」現股當沖、證券自營商得以漲跌停板買賣股票,以及協調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暫行酌降經手費等3大措施。
現行規定,目前除信用交易的資券互抵(當沖)外,現股部分尚未開放當沖,金管會正研議開放「先買後賣」的現股當沖。
不過原本預定第4季實施「先買後賣」的現股當沖機制,但因開放現股當沖涉及電腦程式的修改,保證金制度等問題尚須共識,因此,今年確定來不及開放了。
然而金管會還是評估,「先買後賣」現股當沖開放半年後,市場成交量可增加3%,預期可有效擴大資本市場規模,證券商稅負成本下降後,有助權證造市品質。
- 股市老手都在學的K線實戰課程,報名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