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搖錢樹 VS 沒素質 被全球鎂光燈放大後的中國遊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11 09:55


在竊賊眼中,他們是隨身攜帶大量財物的「肥羊」;在當地民眾眼中,他們則是喧鬧不守規矩的「沒素質」群體;在國人眼中,他們是缺乏安全保護的「弱者」;在外國政府眼中,他們更是可以拉動經濟發展的「上帝」。當下,海外中國遊客群體的每一個舉動,都能成為全球媒體的輿論焦點,這些被鎂光燈放大了之後的特徵,或許真實中帶著片面,或許真實中略顯不公,但都值得中國遊客引起警醒。

據中新網報導,中新微博作南若然撰文指出,哪怕是陰雨濛濛的天氣,紐約曼哈頓的街頭上也能看到有說有笑的中國遊客,紛紛在華爾街標誌「金牛」前面合影。每當人群漸漸散去時,另一個中國旅行團就會出現在銅像後面,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穿梭在華爾街上。


的確,海外旅行興致日益高昂的中國遊客,已經各目的地國家的「搖錢樹」,縱觀世界各國發佈的旅遊統計數字,中國遊客在其中都不同程度的佔據了重要比例。

南韓觀光公社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訪韓外國遊客規模有望達1168萬人次,截至2017年將突破1500萬人次。其中今年訪韓中國遊客規模或將達到414萬人次,成為年度第一大訪韓客源。另據分析,訪韓中國遊客規模逐年激增,截至2017年將逼近1000萬人次大關。

澳大利亞旅遊部透露,中國是澳洲增長最快、消費最高的入境遊市場。截至2013年5月的一年中,共有68萬名中國遊客抵澳洲,對比去年同期增長17.6%;截至2013年3月的一年中,中國遊客在澳消費46億元。根據2020年旅遊業策略預測,中國遊客在澳花銷到2020年將增長至超過90億元。

近年來,中國赴法旅遊人數不斷增加,據法國旅遊機構統計,2012年超過了100萬人次,僅巴黎地區就達55萬人次,同比增加了15%。中國遊客也是在法國消費能力最強的群體,已連續3年排名第一,尤其是對奢侈品的消費。2012年中國遊客在巴黎購物後退稅金額達創紀錄的30億歐元。對法國來說,中國遊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為了吸引中國遊客的到來,世界各國的旅遊部門可謂花招不斷,一方面推出簽證減免方案,另一方面推出多角度旅遊主題。但是,踏出國門的中國遊客,首先面臨的就是海外安全問題。

近期,巴黎暴多起華人遇襲事件;英國倫敦街頭越來越多的「飛車黨」,也將目光專門對準了中國遊客;對於處在經濟危機中的西班牙小偷來說,人地兩生勢單力薄懷揣大把歐元的零散中國遊客無疑更是最佳搶劫目標。

據巴黎警察說,扒手特別喜歡偷日本人和美國人,因為他們身上有現鈔。實際上,中國同胞也是扒手的重點目標。大多數組團來法旅行的中國遊客,呼吸到法國的第一口空氣後,就會聽到導遊關於保管好自己財物的提醒以及關於巴黎治安的介紹。而近日,巴黎警方和旅遊部門也首次出版中文版的《巴黎旅遊安全指南》,為遊客提供應對搶劫的辦法。

在法國的中國遊客、留學生接連遇襲引起了法國本地媒體關注和討論,雖然法國方面在事件發生後採取了相應的調查行動,但也有法國媒體報導認為,華人對此反應有些太過激烈。

法國《快報》對此刊文稱,事實上,華人群體在法國不是唯一的受襲對象,亞洲其他國家的遊客也會成為攻擊目標。巴黎一家中法協會會員保羅•弗拉蓋稱:「華人群體一直擔心自身安全,不過,他們不該如此誇張。在法國,單獨行動的遊客最容易成為攻擊對象。」(接下頁)

[NT:PAGE=$]

實際上,當中國遊客同老外的生活習慣產生衝突時,國外媒體毫不留情的批評也不掩誇張。德國《明鏡》週刊近日刊登了該報編輯奧爾特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旅館的中國人警告」。

奧爾特稱,他最近在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家酒店辦理入住手續時,當面收到了一張「中國人警告」,上面提醒客人要注意「中國文化特殊的餐桌禮儀」,內容說:「如果想靜悄悄地吃早餐,請在8點以後來」等等。文章一經登出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甚至被質疑有「種族主義」傾向。

只不過,這種過激反應的發生也並非無事生非,海外中國遊客的整體形象不高導致了當地民眾的偏見。埃及神廟被刻上了中文的「到此一遊」;在普羅旺斯南法薰衣草田裏,兩夥中國遊客為搶拍照位置大打出手;中國人赴泰國旅遊時關車門聲音很大也招致當地人反感,在泰國,大力關車門是對主人表示不滿的方法。

文化的衝突和習慣的不同,導致外國人在看待中國遊客的不同生活、出行習慣上的態度也不盡相同。然而近期的中國遊客「泡腳事件」則被老外無視,當中國遊客和外國人一起在法國盧浮宮前泡腳,中國遊客被國內網友鞭笞為「無德」,巴黎旅遊局平淡表示,法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確實有在大熱天到水池裏玩玩的習慣,至於中國人在盧浮宮水池將腳浸入水池裏,可能也是天氣炎熱的原因,沒什麼特別的。

近年來,一些中國遊客在環遊世界的同時,確實也將不文明行為帶出了國門,公共場所大聲喧鬧、不守規矩、入鄉不隨俗等逐漸成為中國遊客的「標簽」,國人常用「下車尿尿、上車睡覺、景點拍照,回來忘掉」來調侃出境遊。當不文明行為受到批評與指正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表示,中國遊客不文明的現象只是少數遊客的個人行為,現在卻被故意放大。

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遊客也曾被視為「暴發戶」,出境旅遊瘋狂購物、大聲喧嘩等形象深入人心;被貼過「暴發戶」標簽的還有俄羅斯人,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國的酒店業主對俄羅斯遊客很是反感,因為他們幾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膠袋將食物偷偷帶走。英國人在外旅遊時常常會有暴飲暴食,且對當地人不禮貌等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因為在歐洲大陸行為不當而被逮捕,希臘羅得島上的法里拉基甚至設立了相關派出所,專門處理英國遊客的粗鄙行為。此外,法國遊客缺乏禮貌、態度傲慢、愛挑剔、不願意說當地語言等行為同樣招致非議,而美國遊客也貼有「粗魯」、說話聲音大的標簽。

業內人士表示,一些遊客第一次出國門,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說話大聲,心情激動,這些應當被理解,只要稍加引導就可改善,不該給這些行為上綱上線扣帽子。未來隨著中國出境遊市場的進一步成熟,中國遊客的文明出遊意識將越來越強。

由於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頻被曝光,關於出境旅遊文明的話題受到高度關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開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強化文明出遊意識,塑造國家良好形象。中國國際旅行社併發出中國公民出境文明旅遊行動倡議,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正在導正。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