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北極變熱了,爭議變大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05 12:21


平靜的冰川已不再平靜,美俄的潛艇在此穿梭往來;冰冷的北極已不再冰冷,相關國家部署的軍事基地已紛紛林立。

北緯66°34 以北的北極地區,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片冰天雪地。但氣候的寒冷並不能阻止環北極地區各國進行軍事行動的熱情。7月26日美國海軍戰爭學院(NWC)組建“北極地區研究組”(ASG),目標是促使學員及海軍更好地了解和適應北極,為應對北極地區將來的挑戰做好准備;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俄羅斯今年3月以來,花費數十億美元,在該國東部和北部重新部署力量,增強其海陸空的軍事打擊能力;挪威總統也表示將繼續增強本國在北極地區的軍力,維持高水平的軍力資金投入並尋求與北約更緊密的軍事合作……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魏香鏡

實習生 董文龍 邊小強 王玥

策劃統籌 陳捷生 殷劍鋒

緯度 解凍航道成爭奪重點

北極地區地處北半球最高緯度,一般定義為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包括北冰洋、周圍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泰加林帶。總面積約為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約占800萬平方公里。北極地區氣候寒冷,冬季的氣溫可低至零下40攝氏度,有記錄的最低溫度是零下68攝氏度。

惡劣的環境阻止了技術有限的古人對北極的探索,但隨航海技術的發展,人類逐漸認識到了通過北極地區是從東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線,尤其近些年隨全球變暖,北極地區的航道和資源價值日益顯現,其軍事戰略意義也凸顯出來。

早期熱衷於北極航道開通的國家主要是英國、荷蘭和俄羅斯,在16至17世紀,三國的探險家開闢了經過西伯利亞海岸到達遠東的航線,以及從歐洲向西航行到達了格陵蘭島及哈德遜灣的航線。

二戰期間,英美為向蘇聯輸送戰略物資,在1941年9月開闢了北極航線,起點是冰島,終點是蘇聯北方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口。1945年5月,同盟國向蘇聯先后派出三十七支護航船隊和37艘單獨航行船只,共計743艘運輸船,損失85艘。同盟國提供的戰略物資對蘇聯起了很大作用,也鼓舞了士氣和民心。

二戰之后,隨冷戰開始,美蘇兩國在北極地區動作頻繁。1958年,美國核動力潛艇“諾特拉斯”號第一次從冰下穿過了北極點。1959年,美國“斯凱特”號潛艇第一次在北極點衝破冰層浮出冰面。1977年,前蘇聯破冰船“北極”號破冰航行,第一次衝破冰層到達北極點。[NT:PAGE=$]

由於北極地區是美國和蘇聯間最近的通道,雙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場。北極的冰層為潛艇提供了躲避雷達等感測器追蹤的佳場所,所以北極地區成了美蘇潛艇角逐的舞台。雙方潛艇多次在北冰洋冰蓋下“邂逅”。美國還曾經通過竊聽蘇聯地下電纜和潛艇來獲取機密情報。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張健在談到北極地區的重要性的時候說:“北極地區因為全球變暖,原來不容易到達和開發的地方都具有了重大開發的潛力。其中航道和資源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航道方面,北冰洋以前一直被冰所覆蓋,通行不方便,冰雪融化之后,一些港口能夠短距離實現通行,對世界航運的佈局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最受外界關注的是,北極冰川融化后,北極航線成為連接亞洲、歐洲與美洲的一條捷徑航線。

“此外,北極擁有大量珍貴資源,北冰洋沿岸國家占得‘近水樓台先得月’之便,近幾年對北極開發格外重視。”張健說。

軍事網總裁郭宣分析,北極地區成為軍事熱點,一方面是基於北極地區擁有的資源,由於氣候的變化,其開發潛力逐漸現實化。另一方面該地區軍事戰略意義重大,俄羅斯已經恢復北極艦隊經北極航線進入太平洋的戰略航線。2008年的時候俄羅斯就曾在北極冰面之下試射洲際導彈,並於2010年出台北極戰略,將確立俄羅斯北極能源開發和航運方面競爭優勢作為其北極戰略核心。

熱度

三種力量在此消彼長

環繞北極地區的國家其中基本可以分為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北歐地區國家和俄羅斯三股角力的勢力。近年來,北極各國還紛紛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軍事活動,頻繁進行單邊、雙邊、多邊的軍事演習,或彰顯主權和實力,或展示捍衛利益的決心。

2012年俄西部軍區在北極圈及周邊海域進行了演習,演練了來自空中攻擊北極地區工業及科研設施的目標進行還擊等內容。共有超過7000名官兵參與演習,動用20余艘水面船只和潛艇,30余架飛行器及150多個單位的軍用裝備。俄羅斯還提出將在北極地區建立若幹海軍基地,俄羅斯的軍事設施將出現在北極海上航道途經的俄極圈以北領土上。

對於俄羅斯陳師北極地區,加拿大的反應非常強烈,而且加拿大本身在北極的爭奪中一直動作積極,態度強硬。

2007年在俄羅斯北極“插旗”事件發生之后,加拿大迅速以代號為“納努克行動”軍演做出回應,加拿大總理哈珀親臨軍演並提出在北極新建兩個軍事設施,包括一個深水港和一個軍事訓練中心。該軍演也成為加拿大在北極每年例行的軍演。[NT:PAGE=$]

2010年加拿大提出“北極戰略”,加強和維護其在北極的主權利益。還邀請了美國和丹麥海軍的一些艦只參加了其在北極每年例行的軍演。同時發表《北極外交政策聲明》,強調加拿大對其北極地區擁有主權。2012年初,加拿大又欲在康沃利斯島設立北極基地。

美國在北極地區的爭奪中最近幾年也比較積極。今年5月10日,白宮發布《北極地區國家戰略》,稱“美國是一個北極國家,在北極地區擁有廣泛和根本的利益。我們在該地區謀求滿足我們國家安全的需要,保護環境,負責任地管理資源,照顧到原住民社區,支持科學研究,在範圍廣泛的問題上加強國際合作”。

隨后,為了加強北極地區的安全合作,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參加了北極理事會第八次部長級會議。7月26日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組建了“北極地區研究組”(ASG),目標是促使學員及海軍更好地了解和適應北極,以應對北極地區將來的挑戰。

夾在俄羅斯和美加大國之間的北歐國家地位略顯尷尬,單憑自身的力量很難應付俄羅斯的勢力推進,而美加又很難滲入到北歐與俄羅斯交會的區域,這些國家在北極地區上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挪威在北極問題上的態度一直很強硬,面對最近俄羅斯花費數十億美元在北極靠挪威地區附近增加軍事存在,據《防務新聞》稱,挪威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對此表示,挪威仍繼續增強和強化本國在北極地區的軍力,並且會在提升軍事能力的開支上維持高水平的資金投入。挪威已經尋求與北約更緊密的軍事合作,增強雙方在北極地區的同盟意識。

而瑞典首相林費爾德則試圖淡化俄羅斯所造成的政治關切。5月13日,林費爾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認為俄羅斯不會襲擊瑞典,俄羅斯的安全威脅針對的是其它地區,目前俄羅斯的軍事部署仍維持在低水平,這樣的軍力使俄羅斯無心也無力對瑞典發動攻擊。”

深度

北極成國家間博弈前線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網站7月24日刊文稱,雖然迄今為止北極地區一直保持和平穩定,但仍有可能成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俄對抗的前線。為了避免此類事態的發生,有呼聲要求北極理事會增加處理安全軍事問題的職能。

對於這一觀點,張健進行了反駁,他認為,北約本身就是一個軍事和安全組織,其成員國本身就是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國家,其中也包括北極附近的國家。因此,北約在北極有廣泛利益,在爭奪資源、海域和專屬經濟區的劃分、無主島嶼的紛爭方面必然會卷進來,在參與北極事務中,難免會與俄羅斯有一些矛盾。[NT:PAGE=$]

“外媒這一聲音從側面反映出一些國家對中國參與北極科學考察的一種極端反應,它們擔心中國合理合法的活動對其利益造成損害。”郭宣分析稱,中國在北極有急於科學目的的合理需求,中國這一訴求不應被“妖魔化”為軍事介入北極事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國際問題專家任晶晶指出,從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現實經驗來看,中國參與的領域與軍事目的無關係。近幾年,中國與北極理事會的合作比較順利。2007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臨時觀察員,2009年開始申請永久觀察員資格。

中國的身份屬於“非北極國家”,盡管這一身份不利於中國全面深入參與北極事務,甚至存在被邊緣化的危險,但是它至少為中國申請北極理事會觀察員資格創造了條件,為中國積極參與北極科考打了一針“強心劑”。

“作為觀察員,雖然中國在北極理事會中不會有享有決策權和表決權,但至少可以直接參與北極理事會的部分政策制定過程,既不會失去北極多邊合作的機會,也不會對‘北極八國’主導北極事務的既成事實構成直接挑戰,從而有利於將北極理事會的多邊合作。”

任晶晶指出,中國尊重北極地區國家根據國際法享有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一直就北極相關問題與各方加強互利合作。具體來說,中國重視北極的自然環境變化,積極與相關國家合作從事北極的科研活動。此外,中國亦關心北極冰融加速對全球航運和貿易的潛在影響,希望通過務實合作與北極國家實現互利共贏。在這些合理關切基礎之上,中國希望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以便與北極國家和其他非北極國家密切合作,為北極地區的和平穩定、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願推動北極國家與非北極國家建立合作共贏的關係,”任晶晶稱,中國本和平利用、造福人類的精神,在相互尊重、加強理解、擴大信任的基礎上,與北極國家和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和促進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使北極地區成為和諧世界的一部分。那些認為中國對北極有軍事擴張意圖的觀點不符合中國的外交理念和現實政策,有奪人耳目之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