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其他新玩意!蘋果「明日之星」可能是3歲的iPad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美國網絡雜誌Slate周三發表署名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的文章稱,蘋果公司的“明日之星”既不是智能手錶,也不是智能電視或智能眼鏡,而是已經推出3年的iPad,因為這款品全面延續了iPod的戰略路線,而且擁有競爭對手無可企及的優勢,潛力不可限量,勢必成為蘋果公司今后業績的重要推動力。
以下為文章全文:
iPad潛力被忽視
iPad總是活在小兄弟iPhone的陰影之下。當蘋果公司2010年春天推出這款平板電腦時,所有人都把它視為一款衍生品——只不過是一款大號iPhone而已!即使是現在,當iPad證明了自己足以在很多方面取代PC后,它也沒有贏得真正的認可。當投資者和財務分析師思考蘋果公司的未來時,通常都會把重點放在iPhone身上——這仍是該公司的主打業務。
據估計,蘋果公司每通過iPhone獲得1美元的營收,就有0.5至0.6美元的利潤。這使得iPhone成了全球最賺錢的品。在2012財年,蘋果公司共計賣出1.25億部iPhone,創收800億美元,實現利潤350億至400億美元。客觀來看,蘋果公司2012年僅憑iPhone一款品獲取的利潤,可能就與谷歌、亞馬遜、Facebook、三星當年的利潤總和相當。
可憐的iPad。面對iPhone創造的驚人業績,每年幾十億美元的iPad營收似乎顯得微不足道。另外,也沒有人將蘋果公司掀起的觸屏浪潮歸功於iPad。要是iPad能親口向世人解釋該有多好——蘋果公司早在2003年就啟動了平板電腦項目,比iPhone早得多,而且該公司的多點觸控作業系統最初也是為平板電腦開發的,后來才被移植到iPhone中。蘋果公司最初曾想在iPhone中使用與iPod類似的點擊式觸摸轉輪模式,但最終改變了方向。
前景仍然光明
但不要氣餒,iPad。你的未來十分光明。事實上,我估計要不了幾年,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蘋果公司的頭號品。首先,你兄弟的主導地位正在逐漸弱化。iPhone可能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科技品,但卻在遭受多廉價競爭對手的猛攻,所以有理由預計,這款品的營收和利潤增速都將放緩。
這是因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已經轉向低端——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正在用廉價智能手機取代廉價功能手機——要適應這一趨勢,蘋果公司只有推出利潤較低的廉價手機。(有關此事的傳言早已甚囂塵上,但事實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NT:PAGE=$]
與此同時,iPad先生,你所面臨的競爭並沒有那麼激烈。借助329美元的iPad mini,你也保持了相對低價。你已經擁有35萬款專用應用——其他任何一款平板電腦都無法與你比肩。你還在越來越好。每年,在其他平板電腦廠商即將趕上舊iPad時,蘋果公司都會適時地推出比競爭對手更好更快的新iPad。
在最新的季報中,蘋果公司宣佈今年前三個月賣出1900萬台iPad。這一數字整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5%。相比而言,該公司當季的iPhone銷量雖然高達3700萬部,但同比增幅僅為7%。倘若這一趨勢持續下去,iPad將於2015年取代iPhone,成為蘋果公司最暢銷的品,甚至有可能提前。另外,我們對蘋果公司的認識也將改變。它將成為同時涉足手機和Mac的全球第一大平板電腦廠商。
延續iPod戰略
我為什麼這麼肯定iPad將成為蘋果王朝的新霸主?因為我去年就曾經說過,iPad遵循了與iPod完全相同的戰略路線。與手機市場不同,蘋果公司通過一款開天闢地的品開創了這項業務,然后逐步擴大品,覆蓋各種價位和使用方式:第一代iPod后則推出了iPod mini、iPod Nano、iPod Shuffle以及iPod Touch。
蘋果公司並沒有從這些廉價機型中賺到太多錢,但他們卻願意犧牲利潤,因為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另外一項因素:用戶忠誠度。一旦你進入到iPod生態系統,便會將音樂存儲在iTunes上,甚至通過iTunes購買音樂,之后便不太願意離開這個平台。如果你的第一部iPod是廉價的Shuffle,最終可能會購買更加昂貴的Touch,因為無論競爭對手的音樂播放器有多好,繼續留在iTunes的生態系統中才是真正合理的選擇。結果,iPod變得所向披靡。上市這麼多年后,它依舊佔據著數字音樂播放器市場四分之三的份額。
iPad也遵循了同樣的模式。過去3年間,蘋果公司的平板電腦已經實現了多樣化:9.7英寸高分屏版本售價499美元,9.7英寸非高分屏版本售價399美元,iPad mini售價329美元。沒錯,這算不上多便宜——你只需159美元就可以買一台亞馬遜Kindle Fire,199美元還可以買到谷歌Nexus 7。
事實上,iPad的銷量似乎的確受到了廉價競爭對手的衝擊。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測算,蘋果公司2012年最后一個季度獲得了44%的平板電腦市場份額,低於2011年同期的52%。IDC預計,蘋果公司今年的份額約為46%,而各種廉價Android平板電腦的合併份額將達到48%。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競爭對手都在賠本出售設備——無論是亞馬遜還是谷歌,都無法直接通過低於200美元的平板電腦賺到一分錢。這反而從側面展示出iPad的強大實力:即使面對賠本賺吆喝的競爭對手,iPad依然保持了優異業績——該品今年以來的銷量飆升了64%,市場份額只出現了微幅下跌。[NT:PAGE=$]
應用是關鍵
這便引出了一個更加本質的問題:既然只要花200美元就可以買到Android平板電腦,人們為什麼還願意花329美元買iPad呢?這不是因為iPad更漂亮或者更強大,而是因為iPad更有用——因為App Store的應用遠多於任何一款平板電腦。蘋果公司表示,iPad專用應用已經達到35萬款,谷歌卻從未披露Android平板電腦專用應用的數量,但如果你訪問過Google Play,必然知道這一數字不會太大。
這是一項關鍵優勢,因為與智能手機不同,如果沒有優秀的應用,平板電腦几乎毫無用處。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iPad的效用: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hitika的統計,iPad大約占到所有平板電腦網絡流量的82%,排名第二的平板電腦則是Kindle Fire,占比僅為8%。
借助廉價iPad mini,蘋果公司已經降低了整體的利潤率,這也是拖累其股價的因素之一。然而,與iPod一樣,短期的利潤損失將有助於鞏固長期的主導地位。這其實是延續了iPod的戰略:蘋果公司相信,現在購買iPad的用戶將會永遠生活在它的生態系統中。即iPad mini銷量本身無法對蘋果公司的利潤形成太大促進,你仍然會為iPad購買很多很多應用。
於是,當你需要再買一台新平板電腦時,就沒有多少理由轉用Android,因為這需要重新購買各種應用。這些用戶形成網絡效應,從而為蘋果公司創造了優勢——由於看重龐大的用戶群,開發者將繼續為iPad開發應用,這反過來也將繼續為iPad吸引更多用戶,從而提升開發者的興趣。
近年來,科技行業一直都在等待蘋果公司推出全新的革命性品。這種呼聲已經令人厭煩,甚至失去理性——沒人知道自己究竟希望蘋果公司推出什麼品,只是一味渴望一些新品,或許是手錶,或許是電視,或許是巨屏手機,甚至是智能眼鏡。但我認為,這將極大地偏離蘋果公司的方向。在沉迷於新品的同時,我們忽略了舊品的潛力。蘋果公司的“明日之星”可能已經誕生,iPad潛力不可限量,等瞧吧。(書聿)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