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解讀ARM成功秘訣:薄利多銷推廣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7-04 16:41


導語:美國電子雜誌Slate周一發表署名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的文章稱,從表面上看,英特爾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是實現筆記本超長續航的功臣,但實際上,這種進步卻源自一個行業趨勢,而背后的推動者恰恰是英特爾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ARM。

以下為文章全文:


速度不再重要

千萬別相信企業標稱的電池續航時間。他們總喜歡玩文字游戲,例如,即使號稱單次充電可以“最長”續航6個小時,就算你只用了45分鐘就沒電了,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話雖如此,但在看到今年推出的一批全新筆記型電腦時,你大可不必再那麼警惕。蘋果公司的新款13英寸MacBook Air號稱具備12小時續航時間——當然,也是“最長”12小時。不過,包括我在內,很多人的測試都表明,這款品確實可以用上一整天都不用充電。很多新款Windows筆記本也都號稱具備類似的能力,我打賭其中很多都能履行承諾。跟別人爭搶咖啡廳裡最后一個插座的時代,似乎在一夜之間結束了。

筆記本電池續航時間為什麼提升這麼多?表面的原因是英特爾的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這是英特爾長達數年的轉型物。一直以來,英特爾的處理器都十分看重速度。該公司每年都會推出有史以來最快的晶片,因為他們認為電腦的性能永遠不會過剩。30年來,這個理念屢屢得到證實。每一次英特爾加快晶片速度,軟件製造商都會充分發揮它們的性能:更好的游戲、更好的音頻和視頻編輯軟件、更快的網絡伺服器。我們對計算性能的渴望似乎永無止境。

但近幾年來,英特爾的理念開始遭到挑戰。由於電腦性能足以應對多數的日常應用,速度已經不再是關鍵——如果你只是想收收郵件、上上網,何必非要買一台怪獸級的PC?電腦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相機、音樂播放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讀器和體積小巧的可穿戴設備成為了新寵。這些品的計算性能算不上強大,但卻輕薄小巧,而且擁有超長續航能力。英特爾的處理器雖然速度很快,但限於過高的能耗而無法充分適應這一趨勢。

ARM異軍突起

於是,一個競爭對手突然崛起,在一夜之間填補了市場空白。它不是蘋果公司,不是谷歌,不是三星,也不是任何一家你所熟知的科技巨頭。它叫ARM,一家規模不大的英國公司。它的大名你或許從未聽過,但它的晶片卻几乎成為了近十年來所有技術創新的核心所在,從數碼相機到iPod,從iPad到Kindle,再到所有著名的智能手機。英特爾的Haswell正是為了應對ARM的挑戰而誕生的。當筆記本能夠實現全天續航時,你真正應該感謝的是ARM。[NT:PAGE=$]

如果你從沒聽說過ARM,可能是因為它的隱匿性:沒有一款使用ARM架構的品會印上它的品牌。另外,與科技行業的其他大牌企業相比,ARM的規模實在小得可憐。2012年,英特爾和谷歌的年利潤均達到110億美元,微軟170億美元,三星210億美元,蘋果公司更是高達410億美元。ARM呢?2012年,該公司的利潤只有區區4億美元——還不到蘋果公司的1%。

順便提一句,ARM公司的名稱應該直接讀作“arm”,不要念成“A-R-M”。這個縮寫原本的意思是Advanced RISC Machines,其中的RISC是一種晶片設計理念的縮寫。但在1998年,該公司決定放棄這種雙重縮寫。所以,與KFC一樣,ARM在官方表述中不代表任何意思。

雖然規模不大,但ARM的處理器卻無處不在。該公司號稱在移動設備市場佔據90%的份額。90%!可以這麼說,你手中至少有一台採用ARM晶片的品,有些人甚至可能有十幾台。手機用ARM,平板電腦用ARM,汽車、相機、打印機、電視機,甚至機頂盒都用ARM。2012年,全球各大廠商的ARM設備出貨量達到90億台,到2017年,每年的這個數字有可能增至410億台。

薄利多銷的智慧

你或許會驚呼:這怎麼可能?如果ARM的處理器無處不在,它為什麼才賺那麼點錢?不過,稍加思索,你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本身已經給出了答案:ARM的晶片之所以無處不在,恰恰是因為它賺的錢很少。換句話說,ARM採用的商業模式只會給自己帶來微薄的利益,從而藉此將品推向世界的每個角落。事實上,從某些角度來看,ARM更像是一家視金錢如糞土的學術機構,而不是一家公司。

該公司特意避開了風險巨大、資本密集的處理器製造業務。它沒有晶片工廠,不購買矽片,也不建設價值上億的凈化室。相反,ARM只做一件事情:設計新處理器。它不親自生,而是把設計授權給全世界。任何想要生ARM晶片的企業都可以購買它的設計,然后手製造。根據購買的授權種類不同,企業可以對ARM的晶片進行調整,甚至隨意命名,乃至去掉其中的某些元件。例如,蘋果公司的最新品名叫A6、三星叫Exynos、高通叫Krait,但它們都有一顆ARM的“心臟”。

ARM的商業模式源自它創立時所處的特殊商業環境。1990年成立時,ARM的勝算極低。英特爾一騎塵,獲得了壟斷地位,所以要脫穎而出,就必須探索一種全新的晶片銷售模式。還有一個問題是,ARM必須為低價設備生低價晶片。但晶片行業風險極高,而且成本巨大——几乎所有的成本都是前期成本——很難從一開始就生出低價處理器。[NT:PAGE=$]

而授權模式則可以巧妙地解決這兩大問題。通過讓其他企業生晶片,ARM就不必承擔任何資本風險。通過讓其他企業修改晶片設計,ARM相當於舉辦了一場“低價競賽”:隨企業不斷尋找改進ARM設計的方法和更好的生技術,價格也將逐步下降。

勝負已定

這與谷歌Android的商業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卻存在一項本質的不同:通過為其他企業提供移動作業系統,谷歌希望打造一個繁榮的智能手機行業,以便有朝一日能為它的廣告業務創造巨額利益。ARM卻沒有這種候選收入來源。相反,每當與新的合作伙伴簽訂授權協議時,它都會獲得一筆一次性的授權費,並最終從每一台出售的設備中抽取很少的分成。這種模式制約了ARM的長期營收增長。無論它的晶片設計有多好,無論普及率有多高,ARM都只能從整個科技行業的利潤中拿到微不足道的一點。

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回報也有巨大的優勢。面對ARM的威脅,英特爾也在加緊改造移動處理器。很快,除了超長續航的筆記本外,我們還將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中看到英特爾晶片。從技術上講,這些晶片已經可以與ARM晶片比肩。但英特爾對不應奢望與ARM的商業模式對抗。由於ARM陣營的企業已經數不勝數,移動處理器行業的成本壓力日益加大,所以這個行業几乎已經沒有利潤可言。

因此,要與ARM展開有效的競爭,英特爾必須大幅降價,甚至降到無利可圖的地步。換句話說:ARM已經贏了。而隨各種價格低廉且具備超長續航能力的ARM設備不斷湧現,作為受益人的我們也都已經贏了。(鼎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