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抗議處決什葉派教士 伊朗示威者火燒沙國使館 中東教派衝突一觸即發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沙烏地阿拉伯駐伊朗大使館遭示威者投擲汽油彈起火,並冒出大量濃煙。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回教遜尼派掌權的沙烏阿拉伯2日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爾,掀起中東什葉派信徒怒火。伊朗昨(3)晨有示威者在沙烏地阿拉伯駐德黑蘭大使館前示威,高叫反沙國口號,並向大使館投擲汽油彈導致起火,甚至衝入大使館破壞,也有人爬上大使館屋頂。警方到場驅趕示威者,據悉至少44人被捕。怒火席捲什葉派社群,葉門、巴林、伊拉克等地均現示威,伊拉克其他宗教領袖指沙國「侵略」,中東教派衝突一觸即發。

除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外,示威者也在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的沙烏地阿拉伯領事館前抗議並縱火,部分人爬上領事館,扯下沙烏地阿拉伯國旗。伊朗外務部要求警察保護兩地沙國使節,阻止在使領館前的示威,同時促請示威者保持冷靜,尊重外交使節。

沙烏地阿拉伯上周六(2日)處決47名涉及各種襲擊的囚犯,被處決者包括尼姆爾和其他3名什葉派教徒,以及數10名據稱屬「基地」恐怖組織的囚犯。英國廣播公司(BBC)獲悉,2004年殺害BBC特約攝影記者坎伯斯的槍手也在被處決者之列。尼姆爾一直公開批評沙國皇室,推動當地少數什葉派在「阿拉伯之春」中對抗政府,呼籲實行直選。

《星島日報》援引伊朗官方電視台報導,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描述處決尼姆爾是「政治錯誤」。他表示:「這個被壓逼的殉難者在不公不義下濺出的鮮血,無疑會很快就顯現其後果,這些沙烏地阿拉伯政客將受到天譴。」伊拉克什葉派最高宗教領袖西斯塔尼周日(3日)也發表聲明,譴責沙烏地阿拉伯處死尼姆爾是「不公正的侵略」。

伊朗總統魯哈尼昨(3)日亦批評沙特處決尼姆爾,將會損害沙特政府形象,但同時譴責伊朗境內的激進示威者,坦言有關衝擊行為違法及無法接受,已下令內政部長徹查襲擊者身份,並把他們繩之以法。

沙烏地阿拉伯鄰國巴林連續第2日爆發示威,各地有什葉派示威者上街,高叫反對沙國王室及巴林王室的標語。巴林警方發射水炮及小號鉛彈驅散示威者。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英國等多個國家也出現反沙特示威。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沙國大使館及聯合國設施門外,早前亦有示威者集會,抗議沙國處決尼姆爾。當地武裝組織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昨日發表電視講話,形容事件「事關重大,必須認真看待」。真主黨早前發聲明,形容處決尼姆爾是「沙特之恥」及「懦夫行為」,形容沙國「正在挖掘自己的墳墓」。

美國警告沙烏地阿拉伯處決尼姆爾,可能加劇教派之間的緊張關係,要求沙國尊重和維護人權。歐盟亦憂慮沙特處決尼姆爾,可能令到這個已充斥教派緊張的區域出現危險的後果。

法國和德國昨日亦開腔譴責沙國處決包括什葉派教士在內的47名囚犯,擔心令中東的緊張局勢惡化。  (接下頁)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表示已經傳召伊朗大使,抗議德黑蘭發表「挑釁」言論,指這些言論公然干預沙國內政。沙國也要求伊朗負起全面責任,保護沙國駐伊朗使領館及工作人員的安全。

什葉派當權的伊朗與遜尼派佔多數的沙烏地阿拉伯一向是宿敵。伊朗回應尼姆爾遭處決時指,沙國政府支持恐怖主義運動和極端分子,卻以鎮壓和處決來對付國內異見人士。伊朗革命衞隊更表示,沙國處決尼姆爾必會自食惡果,導致這個支持恐怖分子的反伊斯蘭政權垮台。

香港《文匯報》引述外電分析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將遜尼派恐怖分子及什葉派信徒一同處決,是向外界顯示對兩派一視同仁,不會容忍沙國國內出現政治暴力。另有分析指出,沙國處決什葉派教士,或導致沙國與伊朗在敘利亞及葉門的「代理人戰爭」升級,認為沙國是想趁伊朗尚未成氣候、美國依然支持沙國時,故意激化與伊朗的衝突以打擊對方,從而確保自己在中東的領導者地位。

伊拉克具影響力的什葉派教士薩德爾號召國內乃至中東全境的什葉派教徒,到相隔25年剛於上周五重啟的沙烏地阿拉伯駐巴格達使館示威。牛津大學沙特專家馬蒂森說﹕「尼姆爾在全球什葉派之間家傳戶曉。很多人視處決他為底線,將加劇教派之間的緊張。觀察家尤其關注巴林的局勢,這個鄰近沙國的島國由遜尼派統治,但什葉派人口佔多數,在「阿拉伯之春」期間靠沙國出兵鎮壓反政府示威。

香港《明報》引述中東分析家哈辛(Hassan Hassan)表示,沙國情願犯眾憎處死謝赫尼米爾這麼聞名的人物,顯示該國政府認為尼姆爾的知名度對其構成威脅。不過,沙國此舉既令其與伊朗及伊拉克這兩個什葉派人口佔多數的鄰國關係進一步惡化(一些伊拉克國會議員已倡議中斷與沙特邦交),亦加深西方盟友對其疑慮。

伊朗和沙國長年爭奪穆斯林世界霸主地位,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後,兩國先後在敘利亞和葉門展開代理人戰爭,也在黎巴嫩、伊拉克和巴林支持敵對政治勢力,今後兩國在政治外交領域的交鋒料將更為激烈。沙國本靠壯大別國遜尼派來平息中東區內事端和抗衡伊朗的影響力,惟區內動盪連年,尤其是敘利亞與伊拉克局勢惡化,已令它日益憂慮。最大盟友兼保護者美國去年就核問題跟伊朗和解,更令沙特不安。惟英國《獨立報》分析指,利雅德在國內外日趨霸道,逐漸惹西方盟友憂慮,特別是想緩和中東局勢的美國。《衛報》稱此事還可能影響它本擬拉攏伊斯蘭世界共同對抗ISIS的大計。

西方輿論近月已紛紛質疑沙國暗地裏扶植ISIS,淪為該組織肆虐的幫兇,沙國奉行的嚴苛伊斯蘭教法亦被批評者拿來與ISIS殘酷打壓異己的手段相提並論。伊朗革命衛隊便趁機抨擊沙國處決異己之舉與ISIS無異,指這種「中世紀野蠻行為」勢將導致沙國的王權「末落」。

事件還可能衝擊沙國穩定,「打倒沙國家族」等反沙國王室的口號在什葉派聚居地重現。沙國向來鐵腕控制居於東部省石油蘊藏區的什葉派追求權益,2011年曾派兵鎮壓示威。沙國身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雖持續增產捍衛市場佔有率,但國際油價近年重挫令其經濟大受打擊,去年底不得不宣布提高國內燃料、能源和用水價格。沙國去年至少處決了157人,較2014年度急增74%。該國於11個月前頒布反恐法,把要求國家改革者都定義成「恐怖分子」。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