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陸省份競相“收買”沿海企業 愿為內遷買單
鉅亨網新聞中心
廣東廣州正在建設的一座橋梁。那里的官員反對內陸省市的用稅收優惠吸引企業。
編者按:紐約時報中文網29日刊載《中國內陸省份競相“收買”沿海企業》一文,描述沿海制造企業在高工資等環境下的生存壓力,而內地省份卻非常渴望引入沿海一些制造企業發展地方經濟和帶動就業等,夾在兩頭的制造企業該如何抉擇,請看以下文章。
香港——運年表業集團是曾經幫助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取代瑞士,成為世界鐘表制造業中心的企業之一。但如今,像許多鐘表企業一樣,運年表業集團正在考慮是否要遷入中國內陸。
運年表業的董事總經理劉展灝說,就在上周,中國西部大都市重慶的官員會見了一批鐘表業高管,向他們提供了一個把工廠遷入這座城市的頗具吸引力的方案。優惠條件包括,大幅削減土地價格、不那么苛刻的環境監管,以及更低的工資水平。
廣州廣東的一個市場。廣東是一個沿海省份,那里的地方官員不贊成內陸省市招商引資的做法。
一些高管表達了對搬遷成本的擔憂,但立即得到了答復。“重慶政府說,‘別擔心,如果你們同意把工廠遷入重慶,遷移費用由我們承擔,’”劉展灝說。他接著說,目前至少10家制表廠正在準備搬遷事宜。
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放緩,這樣的會談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由於外國投資不斷減少,內陸省份為吸引國內產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它們為企業提供了優厚的經濟獎勵,甚至在環境監管等重要領域相繼調低下限。在削減成本的需求的驅動下,一些企業正在認真考慮這些邀約。
這場地盤大戰與美國州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轍。長期以來,美國的州政府一直在用優惠的稅收政策勸企業遷移。在中國,這一趨勢正在激怒沿海省份,后者認為,企業應該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比如港口和公路質量,來決定把工廠設在哪里。
“這真的是一個問題。我認為政府不應該為企業的遷移買單,”中國東南部廣東省的最高經濟決策官員李春洪說,“這有違市場透明原則。”
李春洪預測,廣東將能夠留住工資較高的工作崗位,尤其是在電子、設計和軟件行業。全球商業房地產中介機構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的亞洲總裁桑賈伊·維爾馬(sanjay verma)說,已經有大量高科技企業把工程師等人員派到深圳。由於辦公空間短缺,深圳已輕松成為中國最強勁的商業房地產市場。
在接受采訪時,李春洪從西裝口袋里掏出了一部大屏三星智慧手機。他說,這部手機90%的零件都是在接近香港的一個方圓100公里的地區內制造的,這其中包括深圳、東莞和珠海。
“如果工廠需要零件,他們只需要打個電話,一個小時后零件就送到工廠去了,”他說。
上世紀70年代末,廣東省在中國率先推行了市場經濟,它和上海目前是該國兩個主要的出口中心。數千萬外來務工人員從中國各地來到廣東的工廠,這些工廠中許多由香港投資者所有。如今,廣東又率先嘗試解決污染問題,要求許多工廠安裝新設備,搬遷到遠離人口中心的邊緣地區,甚至徹底停產。
如今,工資較低的崗位正在從廣東流向內陸省份。藍領工人在中國各地都十分稀缺,其工資水平不斷增長,這是因為過去10年中,中國大學的入學人數增加了四倍,而大學畢業生很少會考慮進入工廠工作。在更換了幾次工作之后,許多農民工可以不用乘坐30小時的長途火車或汽車抵達沿海省份,而是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就業——因此,一些工廠都在爭搶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工人,廣東省的工廠尤其如此。
由於從中國西部通往歐洲的新鐵路干線,以及中國內陸帶有貨運站的龐大新機場相繼落成,貨物已經可以從內陸工廠直接運到海外市場,無需依賴廣東、上海或其他沿海地區的大型港口。
“越來越多的廠商正在考慮把生產業務從廣東搬遷到內陸更深的腹地,甚至搬到其他國家,”劉展灝說,他也是香港工業總會(federation of hong kong industries)主席。香港工業總會是由一些貿易集團組成的廣泛聯盟,這些貿易集團在中國東南部各地設有工廠。
運年表業是劉展灝1983年在香港創辦的,目前在廣東東莞制造鐘表零件,並且組裝價格相對便宜的手表。該公司也在香港的一家工廠組裝中端手表,在瑞士拉紹德封組裝高檔手表。運年表業擁有的品牌有澎馬(buler)、天普時(temporis)、時添雅(sultana)和珍達斐(jean d’eve),但它生產的大部分手表,都是用那些本身沒有制表業務的零售商的品牌銷售的。
該公司的會議室里擺放著一些展示柜,里面陳列著閃閃發光的名表,劉展灝坐在會議室里,細數了把東莞工廠搬遷到西北方向630英里之外的重慶有哪些利弊。重慶有1730萬城鎮人口,正在建設“珠寶城”,政府試圖說服制造商搬遷到那里。
第一個優勢就是那里的工資水平較低。雖然中國內地的工資在快速上升,卻還沒有完全趕上沿海。重慶政府向制表商保證,那里有充足工人,劉展灝估計每個工人的月薪為375至405美元(約合人民幣2300至2500元),這不包括政府規定公司必須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
相比之下,在東莞,制造商要支付490美元的月薪,才能招到員工。“每個行業都存在員工短缺的現象,”劉展灝說。
重慶還有充足的土地。靠近大路和商業區的地塊,價格不到東莞的三分之一。東莞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僅有的新區位置往往很偏遠,距離市區有幾個小時的車程。
環境監管是最敏感的問題之一。劉展灝說,重慶要求新工廠安裝現代化的污染控制設備,並采用一定治污流程,但后續檢查非常少。重慶四個市政部門拒絕對本部門的活動置評。
在過去幾年中,廣東已逐步減少了空氣污染,方法之一是關閉老舊工廠,要求其他工廠采用新的設備和流程。但對於一些長期存在污染問題的行業,比如制表業,廣東省也要求他們把工廠搬遷到指定的幾個工業區。在這個行業中,金屬電鍍是其工藝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整個中亞至歐洲而言,重慶也是一個新興的鐵路運輸樞紐,幾名在重慶經營業務,或者正在考慮此事的高管說。惠普(hewlett-packard)已經在沿著“新絲綢之路”,整車皮地運輸電腦。
在本周三的講話中,廣東經濟政策制定者李春洪呼吁重新重視“海上絲綢之路”,即大部分中國商品仍在采用的海運方式。對於橫貫大陸的鐵路路線能否取代集裝箱海運,很多貨運高管仍然持懷疑態度。
“海運是歐亞兩大洲之間主要的運輸模式,我們認為鐵路運輸不會取代或者打擊海運的這種地位,”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貨運公司馬士基(a.p. moller-maersk)中國分公司總裁彥辭(jens eskelund)說。
劉展灝說,鐘表業仍然幾乎完全采用空運,所以鐵路服務並不重要。位於歐洲和其他地方的鐘表大買主,通常自行安排從工廠出貨的方式,結果就是出貨量小,次數多,每次的出貨量都不適合采用鐵路運輸。對於鐵路運輸來說,最好是集裝箱整箱出貨。
運年表業尚未做出是走是留的決定。重慶市表示,今年要為同意遷入的前20家廣東手表廠每家提供200萬人民幣的搬遷費。
對於制造業來說,搬遷到其他國家可能不太可行。越南和印尼工人的工資不到中國同行的一半。但投資者對東南亞的興趣已經暫時下滑,因為今年春天,一家中國國企開始在越南海岸線外開采石油后,越南爆發了反華騷亂,暴徒破壞了數以百計的工廠。
“我們從未料到會出這樣的事情,”劉展灝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是安全的——無論你去哪里,都必須承擔風險。”
但是存在另外一個因素,可能會促使劉展灝這樣的制造商留在廣東。
“如果我們搬到重慶,我的助理和技術人員們會跟著一起過去嗎?”劉展灝問道。“我們必須考慮。”
- 亞洲父母瘋搶!這裡成低成本國際教育首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