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寶寶軍團”世風日下 網絡保險理財風起云涌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目前互聯網“寶寶”收益大幅縮水,在4%~4.6%之間徘徊,而就在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將要跌破4%的時候,互聯網金融似乎又找到了另一個“神器”——保險理財。

近日,多家與互聯網金融平臺聯姻的保險公司,推出6%甚至7%預期收益率的保險理財產品,引發投資者追捧。不過,保險理財產品在推廣宣傳中提到的超高收益率,是否能夠保證實現值得關注,因此投資者需謹慎對待。


圖片0

余額寶收益節節敗退,白領小王有點坐不住了。“以前余額寶里面固定會有5萬元上下的金額,工資一發下來也會固定放幾千元進去,一個月下來可以看到自己賬戶里面都有20多元的收益,但是最近每天大概只能收到5毛錢,收益每個月比之前至少縮水10元。”小王表示,現在余額寶的收益率持續在4%徘徊,“但是在淘寶理財平臺,我還看到了不少收益率去到6.9%的產品,真想把資金倒騰一下賺取更高收益。”記者發現,不少保險產品也紛紛抱“互聯網大佬”大腿,在互聯網平臺上推出高收益類保險理財產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事實上,有小王上述心理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不少投資者更是出於對一些理財平臺的信任也將資金轉到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平臺當中。

但專業人士提醒,這類高收益保險產品最終能否實現承諾的高收益有待觀察,消費者在轉移資金之前應當仔細考量投資后資金的投資時間、后期的手續費用、退保費用以及較低的人身保障是否真正滿足自己的需求。

保險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直逼7%

記者昨日登錄淘寶理財平臺看到,除了余額寶選項,平臺上面推出了收益率至少為5%的保險類理財產品,宣傳最高收益率高達6.9%。

截至記者發稿時,一款期限為一年,預期收益率為6.4%的萬能險產品的預約人數高達21萬人。而那款三年期預期收益率為6.9%的前海人壽聚富四號萬能險預約人數為1.3萬人。

高收益類互聯網保險產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上個月,京東就推出了一款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9%的保險理財產品,據介紹這也是一款萬能險產品,最低門檻是1000元,單筆小於20萬元。據媒體報導,產品一上線就受到秒殺。而互聯網大佬百度也聯合保險公司一道推出了預期收益率為6.5%的保險類理財產品。

有網站統計顯示,目前包括阿里、京東、網易、百度等均已推出各自的保險理財產品,大多數預期收益率超過6%,且大部分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起購金額為1000元,少數低至1元。這些高收益產品非常熱銷,不少在開售當天就被搶購一空。

 

圖片0

保險系“寶寶”高收益率能否實現成疑

小王算了一筆賬,假設將余額寶中的5萬元資金全部轉移到保險產品里,按照預期6.9%的年化收益計算,每個月至少都能比余額寶多出近一倍收益,何樂而不為?不過保險專家指出,目前互聯網上銷售的所謂高收益率保險理財產品的本質多是萬能險,根據監管機構規定,萬能險的最低保障利率僅為2.5%。“最終能否達到產品宣稱的收益率,還需要看產品的具體運作情況,所以宣傳的預期高收益率能否實現有待觀察。”

網友eles表示,出於對余額寶的信任就在理財平臺買了一個比余額寶收益更高的產品,最終預約完發現這是一款萬能險保險產品,“那我這是被騙了嗎?”保險專家指出,預期高收益率是宣傳的一種手段,只要其所承諾的高收益率沒有以白紙黑字在合同上出現,其最終實現的收益率都是不固定的,消費者都應當留一個心眼。

不過,有專業人士指出,險企之所以能提出如此高收益率,也與險資掛鉤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較高的回報有關。“尤其集合信托計劃、政府基建項目等的投資收益會比投向銀行的大額協議存款更有競爭力,而且網絡銷售成本較低,可變相提高投資收益。也不排除最終互聯網平臺用自有資金對投資者進行補貼。”

圖片0

保險理財產品與“寶寶”們的區別

專家指出,余額寶可以理解為準備在淘寶平臺購物的錢用作暫時性的理財,其背后對應的是貨幣型基金,而投向保險理財產品中的資金將是專門用於購買保險產品的資金。“兩者有本質區別,貨幣型基金有收益性靈活的特點,可以在T+1或者T+2個工作日隨時擷取,但是保險類產品往往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理財期限,短期的三到六個月不等,長期的甚至是一年到三年。”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多數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需要運作1年之后才可以自由退出,而極少數持有超過1個月就可以退出的產品預期收益率也偏低,“以預期收益率6.9%為例,持有一個月實際到手的收益率也很少。”所以其流動性無法與貨幣基金相比。

此外,專家還表示,投資者購買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時應注意申購費、提前退出費和管理費三大費用。雖然多數保險理財產品允許提前退出,但是退出費用比較高。

 

甄別網絡理財產品小貼士

眼下在互聯網上銷售的理財產品很多,但其中很多並非我們傳統意義上說的銀行理財產品,而是由保險產品、基金、票據等包裝而成的“理財產品”。在宣傳造勢時,往往會給出比較有吸引力的預期收益,但能否真正實現,卻值得投資者在心里打個問號。

網絡理財產品選擇時要把握兩個關鍵點

業內專家支招,投資者在面對這些產品時,要把握兩個關鍵要點:一是看清產品本質,了解預期收益的“含金量”到底如何,是否連本金都無法保障。二是把握產品的流動性與“早退”成本。

投資者在看到一個產品的時候首先要分析它的實質,而不是被它的預期收益率所迷惑。比如淘寶上銷售的弘康人壽在線理財產品,預期收益6%,最低持有365天,1000元起購,實質為投連險產品;

珠江人壽寶贏一號高收益理財預期收益6.4%,最低持有1年,1000元門檻,實質是萬能型保險;

還有百度金融曾銷售的百賺180天產品,預期收益6.5%,期限180天,1000元起購,其實是萬能年金保險,等等。

這些產品廣告當中給出的收益率其實都是預期收益率,並不是一定都能實現的,而且這些產品如果需要提前支取的話都會遭遇一定的損失,其流動性遠遠比不上貨幣基金。

圖片0

看清網絡理財產品本質 了解預期收益含金量

從“定活寶”的簡介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產品的類型為非保本浮動型、風險等級中等(三級)、預期年化收益率6%、持有天數366天、退保扣費為首年賬戶價值的10%、猶豫期15天。看到這里我們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款保險產品。

再細看《產品條款》才明白,“定活寶”是一只不折不扣的投連險產品:光大永明智富年金保險(投資連結型)。

說到投資連結保險,想必有經驗的投資者都有所了解,其特點是不保底、不保收益。那么,為何產品會給出6%預期收益的介紹呢?我們只能揣測,這或許是一種營銷方式,但對投保人來說,必須了解所謂的預期年化收益率6%並不能當做保證收益。自然,在《保險條款》中,是找不到任何相關說明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給出6%的預期收益有多靠譜呢?從今年上半年投資連結型保險公布的數據看,情況並不算太樂觀。

華寶證券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指數型賬戶、激進型賬戶、混合基金型賬戶平均收益為負,其他類別投連險分類賬戶平均正收益;各類賬戶平均收益為:增強債券型(4.17%)、全債型(3.78%)、貨幣型(2 .52%)、混合保守型(1 .63%)、混合激進型(-1.31%)、激進型(-1.86%)、指數型(-5.46%)。

由於光大永明智富年金保險(投資連結型)實際投資賬戶為該公司的“精選投資賬戶”和“光明財富惠選投資賬戶”,因此,要想達到6%的預期收益,這兩個賬戶必須有不俗的表現才行。

圖片0

把握理財產品流動性與“早退”成本

在“定活寶”產品條款中可以了解到,如果在猶豫期內要求解除合同,保險公司會在扣收最高不超過10元的成本后退還已收的全部保險費,而一旦超過猶豫期,就需要扣除一定數額解除合同的手續費,並退還保單賬戶價值。

“定活寶”首年的退保手續費為賬戶價值的10%,之后無手續費。不過產品合同對這一規定留有“余地”,申明有調整解除合同手續費的權利,調整后的接觸合同手續費最高不超過首年10%、次年9%、第三年8%,每年依次遞減1%直至第十年1%的標準,這無疑對投保人的流動性是一種束縛。

值得注意的是,在猶豫期內退保,投保人最多損失10元工本費,而超過猶豫期退保,由於賬戶價值有波動,投保人除了承受手續費損失外,還可能面對賬戶的虧損。

有沒有辦法在不退保的前提下獲得流動性呢?“定活寶”的確提供了這一條出路。當投保人急需資金,又不想退保損失時,可以選擇保單質押來換得流動性。不過,這一“定與活”的轉變並非零成本。

根據產品說明,持有“定活寶”產品進行自助質押貸款,需要按照固定貸款利率支付利息,按日計息。這可以理解為,你拿回自己賬戶中的資金,卻要付錢給保險公司。所以,我們並不推薦投保人輕易這樣操作。

通過上面的分析,你應該已經比較清楚地了解到“定活寶”是怎么樣的一個產品了。如果你錯把保險當成存款,那么利用10~15天的猶豫期,還是可以低成本拿回保費的,請不要錯過這一時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