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迪:家族企業需要傳承創造價值的能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04 08:28
國際家族企業協會亞洲分會中國區代表朱晨迪
由《家族企業》主辦的2014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11月30日在北京舉行,國際家族企業協會亞洲分會中國區代表朱晨迪在論壇發表主題演講。
以下為朱晨迪發言實錄:
謝謝主持人,感謝《中國經營報》,感謝即將要發行的《家族企業》雜志。我們在過去的25年當中在全球打造這樣一個家族企業互相交流的平臺,看到今天來了那么多企業家,還有關心家族企業傳承的專家、教授,能夠到這樣一個平臺上交流家族企業的傳承應該是怎么樣子的。因為它是一個概念,所以很難描述,主持人剛才說到一個圖,曲線是上升的還是下降的,大多數傳承過程當中曲線並不是那么的好看。
剛才專家講了經濟上的大的數據,我也想引用一個專家的家族企業方面的研究。前幾年CNN和BBC(音)引用華人一個非常有名的家族企業研究的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范博宏(音)先生他的一個研究,他當時做了一個亞洲的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價值的跟蹤性研究,發現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當中,在真正接受之前的60個月到接手之后的60個月,也就是說將近10年的這樣一個傳承過程當中,上市公司總體價值消散可以達到70%左右。這是一個大數據的,有幾百家的家族企業上市公司在這個研究對象當中,有新加坡的、香港的,很多都是華人企業。當時這位教授提出說,如果我們想象在經濟體中有很多家族企業,占有這個經濟體一半以上甚至60%以上經濟作用的家族企業,在同一個10年當中一起來傳承會是什么樣一個情況呢,肯定這對宏觀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研究和面對這個問題。
我今天通過講一些故事,讓大家想象家族企業傳承什么、會是什么樣子、傳承過程中碰到什么問題。
先說一個關於小船的故事,2006年在香港聖誕夜,也是很冷的,在晚上,香港民眾用蠟燭做了一個集會,叫“盼望天星的聖誕”,大家向政府請愿保留中環天星的碼頭(音)。香港的天星小輪(音)大家都做過,小船現在超過百年的歷史了,它本身是一個英資的集團洋行下面的兩大產業,一個是九龍倉(音)和置地。這個小船在1880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運行了,當時擺渡民眾,也在戰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疏散難民、運送軍隊等等。
我們看這個小船的歷史,就會看到它影響很多香港的民生和一些政治事件,九龍的人民因為它漲價分錢而產生暴動,那是六十年代的事。但是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產業它貌似就是產品,但是那么多民眾把它作為一個地區的標志、一個歷史的標志、一個城市的標志。對於九龍倉而言是家族企業下面控制的一個集團,只有家族企業能夠去理解、認同、守候這樣一個地區夢想、這樣一個歷史、這樣一個文化名片。當時九龍倉被收購的時候,從怡和洋行(音)撤出來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家族和家族的合作,看到的是華資的崛起,看到家族企業尋找它的收購標的對經濟、政治、文化因素的綜合考慮。
會德豐汪玉剛(音)最後的傳承對象不是他的女兒,是他的二女婿。吳光正1996是香港特首的候選人,我們看到這個案例能夠看到文化上的非常高超的商業合作手段,商業上面的很好的家族傳承模式,一個特殊的有政治抱負、地區經濟抱負這樣一個家族企業繼承人和領導人的作用。這就是家族企業的傳承,它傳承的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它傳承的是一個地方的故事,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地方的歷史。
我們不用去看歐美很多百年企業一代代怎么樣傳承下去的,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我們去CBD,那些半島、香格里拉都是家族企業,或者7天便利店也都是家族企業,這些家族企業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無法去回避它們。這些商業成就它其實也創造了我們亞洲的經濟發展、我們亞洲的商業文化。這些商業之間、家族企業之間的合作也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
我們現在參加一些論壇,經常會討論家族企業傳承有什么樣的面對形勢、有什么樣的反應。我大概總結了在面對家族傳承過程中有三種反應:一種覺得很理所應當,如果我有一個獨生子女,我把股權傳給他、財富傳給他,這是很理所應當的事情,大家不需要討論研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還有一種是壓力很大,受西方管理學引導的或者規模比較大的集團,會反復研究模式,推反自己的研究,組織很多專家來論證,但是因為害怕風險就遲遲不肯交辦;還有一種是大家知道這個事情很緊迫,上一代下一代都想要去傳承,但是不知道該怎么做,因為很少有教科書告訴你怎么做,而且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你不能照搬全抄別人的經驗。
但是家族企業面臨的問題有一致性,所以我們面對的時候應該不去回避,去系統的考慮家族企業傳承可能會發生一些什么樣的情況。我們現在中國的家族企業基本上是一代到二代的過程中,可能有一些是二代到三代。這個當中從一個兩代的家族企業發展到多代的家族企業當中是有一定的趨勢和規律的,我們可以看到家族成員數量會一代代增加,那它的復雜性就會增加,里面婚姻、血緣造成的關係有各種各樣的組合,這種管理非常困難。家族企業成員在成長過程中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而且對於你生活在哪里都會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可能是五湖四海全世界范圍的去覆蓋,使得家族企業成員股東之間很難達成一致、很難溝通,家族的凝聚力也會下降。這些都是已經碰到的問題,有很多經驗告訴我們這就是會發生的事情。
我們怎么樣系統性考慮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呢:我們分了五個方面,我們認為這是層層遞減的關係,而且是不可忽視的內容。第一,我們考慮怎么樣處理家族關係和定義家族的價值觀,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我們強調對於家族制度的管理;第三,我們要去關注家族成員和非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多研究支援如何進行信任和委派關係的建設;第四,就像我們主題今天說的變革能力和創新的能力,要主導商業的變革和創新一定是需要很強的領導力,那我們家族成員有沒有這個領導力、怎么樣培養這個領導力?最後是傳承,傳承不是我把股權交給你那么簡單,傳承它是一個需要考慮這個企業、需要考慮自己的社會持續發展的非常大的愿景考慮,是一個戰略性的思維,所以整個家庭成員甚至企業成員要參與當中,才能把問題想明白,什么做、什么不做都在這當中。
家族企業研究是一個相對來說特殊的研究領域,其實的確是這樣子的。在三十年以前,我們沒有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是關注家族企業的,但是估計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候就有一些文章發表有關於家族企業治理的特殊性進行了一些定義,主要的是講父子關係或者內部競爭、或者裙帶關係之類的,當時呈現雙體系的系統,一個是家的系統,一個是企業的系統。后來又對所有權和管理權進行了非常嚴格的區分,形成了現在家族企業治理的三環模型,這個三環就是家、企業和股東。在這個排列組合當中有很多不同層面的觀點和角色,大家當中的每一個個體他所帶來的角度、他所看問題的方法、他的貢獻對這個企業都是不一樣的。
跟大家簡單總結一下每一個環都需要關注些什么樣的內容,我們先說商業吧,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商業需要去做的良好商業治理就是創新。這個創新特別新一代里面,新生代的接班人當中需要非常強有力的鼓勵,不是口頭說說,而是要非常有實質性的鼓勵和幫助,家庭騰出資源、空間、金錢去幫助下一代實現夢想。非常有名的意大利品牌又出名了,因為趙又庭穿著它結婚了,它是一個意大利的品牌,1910年就有的,1910一直到六七十年代它就是一個布料的生產廠,沒有品牌的。但是在六十年代的時候他的上一代就問它的兩個年輕人,你們將來如果接受了以后想要干什么。它的下一代人說“我要做成衣”,當時在倫敦也好、巴黎也好,是沒有賣成衣的男裝的,大多數都是裁縫那邊做衣服,所以這是非常大膽的想象,當時上一代就義無反顧支援他們,這個支援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成功。但是我們要看到當時這樣一個創新思想怎么樣獲得上一代支援的,上一代為了下一代這樣一個夢想堅持十幾年虧損在巴黎開了第一家門店,接下來有了大規模的發展,這是實質性的創新的支援。
第二個,談到股東,什么是優良的股東?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成功的商業領袖。在您考慮引進一個基金或者引進一個外部投資人的時候,你會考慮希望他有充足的資金並且有長期的決心聽管理層的建議。
第三個,關於家族管理,關於家族管理當中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或者我們歷史本身文化中都會對家族管理產生影響。這里面我們列舉一個重點,我們認為在家族管理當中正確的認識到自己和社會的關係自我的角色非常重要,這是上一代大的責任,幫助下一代尋找自己的獨立性,把自己的特權意識轉換成責任意識,這是角色的重新定位,如果做到這一點,家族企業就沒有問題。現在我們經常聽到“傳承”,傳承的是一個文化、傳承的是一個價值觀,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很多教授都在轉向這方面的研究。
我有一次對一些年輕的二代接班人提到過說,其實我們看一個家族企業的時候要把它看成社會價值的創造者,這樣的個體中你傳承什么?不是股份、不是財富這些東西,而是這個企業本身它創造價值的能力,它有能力創造價值嗎、你是不是能夠讓它繼續或者更好的創造價值。有的時候企業可能不復存在,但是為什么有的優秀的家族能夠傳承百年,因為它認識到如果產品沒法傳承那企業能不能傳承,如果企業不復存在那么家族可不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如果家族人數分散太多,那么作為個人能不能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很多家族成員最後選擇在政治界、律法界、醫學界做出大的貢獻,他們就明白了自己傳承的是創造價值的能力。
謝謝大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