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國民黨意外潰敗的啟示:兩岸關系牌未必有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04 08:29


國民黨意外潰敗的啟示:兩岸關係牌未必有用
國民黨意外潰敗的啟示:兩岸關係牌未必有用

有文章指出,國民黨在台北的大敗,連勝文的所謂權貴形象可能是一個方面,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因為連戰在兩岸關係上的聲望在台灣是首屈一指的,如果藍營的人,特別是新選民在乎兩岸關係的話,那么即使不那么欣賞連勝文,考慮到連家在兩岸關係上的能量,也應該支援連勝文,而事實不是。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台灣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以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告終,不僅選前民調落后的台北、台中果然國民黨落敗,連較有勝算的桃園吳志揚也落選,而國民黨中形象最清新,選前民調領先百分之二十幾的朱立倫,面對實在說不上有什么明顯優長的民進黨老將游錫堃,在新北這個全臺選民最多的都市,竟然也只贏了一萬多票。這樣的結果,不能不說多少有些超出多數人的預料。

這樣的結果說明了什么?筆者認為,這一選舉結果至少可以給人們七點啟示:

一、馬英九以“不統不獨不武”討好選民無用。馬英九上臺后,在兩岸關係上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原則,筆者覺得這是不智的,原因是,“不武”不是台灣方面說了算的,是兩岸關係情勢說了算的;而明確講不獨,綠營民眾討厭他;明確講不統,大陸政府、民眾及台灣的統派不高興,所以“三不”雖然可能穩住了一點兒中間選民,但支援綠營的人,絕不會因你講“不統”就支援你。而中間選民本身搖擺,當你其他方面被詬病之事多了,那么“三不”就是個三不靠譜的政策,中間選民一點也不買你的賬。

二、兩岸關係牌未必有用。國民黨在台北的大敗,連勝文的所謂權貴形象可能是一個方面,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因為連戰在兩岸關係上的聲望在台灣是首屈一指的,如果藍營的人,特別是新選民在乎兩岸關係的話,那么即使不那么欣賞連勝文,考慮到連家在兩岸關係上的能量,也應該支援連勝文,而事實不是。

三、藍營后代未必藍。連勝文在台北的失敗,也可看到選民結構變化的效應。隨著入臺國民黨的孫子輩人物在選民隊伍中的比率不斷增加,以及許多台北以外的年輕人到台北工作,人們想象中的台北藍綠版圖實際上已不是那么回事了,除了南台灣來台北工作的以外,藍營的第三代們在觀念上也未必繼承祖父輩,他們對大陸沒有感情,沒有鄉愁,對統一有興趣的人比率很低。

這種情況,在入臺第二代段宜康、王世堅等人身上已經表現出來,像龍應臺這樣的人,都講“別跟我說血濃於水”。所以藍營在選戰造勢過程中仍用統獨、藍綠來催票,打動不了多少年輕人,不僅沒有多少正面作用,或許還有負作用。

四、中間及藍營民眾有強烈的求新欲。南台灣的民眾,多數是屁股指揮腦袋的,他們曾經說“肚子扁扁也要阿扁”,所以楊秋興德能勤績再好,一旦身份投藍,就休想在南台灣獲勝;黃秀霜挑戰賴清德,本來就希望不大。柯文哲、林佳龍之勝,則意味著台灣民眾對現狀的不耐煩。胡志強有政績,無奈當政太久,市民對他這個老面孔興趣已淡。

林佳龍形象上都看上去比胡志強年輕有活力。而柯文哲這個政治素人能大幅領先,更是說明台北人非常希望有一個跳脫藍綠的人來試試。台北的人一定是受夠了藍綠斗爭帶來的厭煩。不管柯真正的底色是什么,畢竟他看上去沒有政黨背景或家庭背景。

五、內斗必被看低。馬英九第二任內民調很低,許多人認為是施政方面的原因。雖然有食品安全等問題的沖擊,然而民眾也知道這種問題並不是最近才發生。高雄氣爆問題、食安問題主要發生在民進黨執政地區,但民進黨在選舉中未受影響。馬英九第二任期的政績,比起其第一任期來,也並未降低,他能連任,說明至少到2012年他還能得到過半民眾支援。而近期民調跌到9%,被稱“九趴總統”,顯然與他扳王(金平)不倒反被弄有關。

處理王金平的失敗及之后的固執堅持,強烈地凸顯了馬英九的能力問題和性格問題,當這件事被媒體、民眾與其施政聯系起來后,口水就淹到了他的脖子。國民黨高層的明顯不和,大大降低了這個黨的威信,無論是道德形象還是能力形象都大大受損,堡壘未被從外部攻破,自己就先已破裂了。

六、大陸惠臺政策及“寄希望於台灣民眾”須重新思考。2008年以來,大陸一直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推出了不少惠臺政策,許多方面做到了“大以仁事小”。然而這次九合一選舉,特別是新北市當著國民黨最佳候選人朱立倫,仍有那么多人挺極獨的游錫堃,說明惠臺政策用場不大,他們也不在乎,他們不怕綠營勢力壯大后兩岸關係變壞。而大陸的“寄希望於台灣民眾”,顯然也得重新思考。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