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伊核談判今大限 各方加緊外交努力 分歧嚴重期限或被迫延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24 09:35


11月24日是目前伊朗核問題談判的最後期限,伊核會談各方加緊外交努力,但在此次維也納談判中如期達成協定的可能性越來越受到懷疑。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伕羅夫於23日飛抵維也納,加入其他5國與伊朗就核子計劃進行最後一輪談判。就他在抵達後不久,就分別與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以及美國國務卿克里進行不公開會面。美國和德國均表示,各方正在努力縮窄「嚴重分歧」,一些意見認為最後期限可以延後。


中新網24日報導,伊朗核問題六方會談(即「P5+1」)中的各國希望伊朗縮減其備受爭議的核項目,以換取聯合國撤銷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則否認有意製造核武器,聲稱其核項目純粹是出於和平的能源目的。

BBC記者稱,談判結果關係重大,協議可能將改變中東政治局勢;但她表示,各國能否作出艱難的政治決定仍屬未知之數。一些觀察家則認為,達成共識需要更多時間。

法新社引述一名歐洲人員稱,談判仍然「沒有重大進展,達成協定機會甚微」。

一名美國官員則說,各方仍在以在當地時間24日晚上之前達成協定為目標,「但我們內部以及跟合作方都在討論一系列的選擇」。

BBC則從伊朗的消息源中得知,談判團隊仍然相信有可能達成共識,但表示期限可能會延後幾天。

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伊朗外長扎裏夫會談後曾表示,各方正在努力,但仍然存在「嚴重分歧」。他與伊朗外長扎裏夫3天內舉行了4次會談,並因此推遲了前往巴黎的時間。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主要的關注點之一在於要防止伊朗在沒有被監測的地方製造核武器。

「P5+1」與伊朗在一年前就核問題達成的臨時協議,最初約定今年7月達成永久協議,但最終失敗,於是將期限延至11月24日。

一年前的今天,在經歷了4天高強度的馬拉松談判後,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在瑞士日內瓦就伊核問題達成了一項被媒體稱為「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階段性協議。根據協議,伊朗部分停止該國的核計劃,並接受國際社會監督,以換取放鬆對伊朗制裁。

這份協議仿2014年1月20日生效,有效期6個月。至今年7月協議臨近到期時,伊朗和伊核問題六國再次在維也納進行了將近3周的談判。但各方沒能在協議到期前達成全面協議,商定將談判最終期限延後4個月,延期至11月24日。

在一年的密集談判與磋商中,各方就全面協議取得了不少積極進展,但在限制伊朗鈾濃縮計劃、解除對伊制裁等焦點問題上仍存不小分歧。本月18日起,伊核談判進入最後一輪。

美國國務卿克里20日晚抵達維也納後就與伊朗外長扎里夫和其他談判代表展開了高密度會談。克里和扎里夫原定於21日離開維也納的計劃也因持續的高密度談判而推遲。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當地時間22日在維也納表示,伊核問題談判迎來了最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從未「如此接近」解決伊朗核問題。儘管在許多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但談判氣氛富有建設性。

事實上,在最後一輪談判之前克裏曾經強調,達成協定的責任在伊朗,伊朗必須讓步,向全世界證明有意推進和平。伊朗總統魯哈尼則指出,若美國等參與談判的國家不提出「過分要求」,仍可能達成協定。

報導指,伊朗方面並未明確說明「過分要求」是指哪些談判條件。但根據此前消息,經過多輪談判,各方都已將「牌」攤到桌面上。伊朗的訴求是快速徹底地解除制裁,同時保留相當數量的核設施和離心機。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認為,伊朗未來需要大量離心機。

與此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認為,伊朗已經安裝了1.9萬台離心機,因此最多允許伊朗繼續運作其中的數千台,而且現有制裁措施不會立即解除。截至目前為止雙方均無讓步跡象,英美未表樂觀,伊朗核問題風險仍存。

評論普遍認為,伊核談判的意義早已超越核問題本身,不僅關乎伊朗與西方關係正常化,而且對於地緣政治、反恐與區域穩定乃至國際格局均有重大影響,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此輪談判再次失敗,各方分歧無法彌合,這將意味著歷時一年的談判努力付之東流。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時期的惡性迴圈可能重演:西方國家重拾經濟制裁大棒,伊朗則在“民族主義”情緒下加快核計劃推進,反過來刺激西方制裁加碼。任其演化,都可能導向戰爭。

目前最為集中的預測結果是談判期限再次延長。此前有美國官員暗示,如果此次仍達不成協議的話,他們將要求再次延長談判:他們押注在油價的不斷下跌、實施新制裁的威脅,以及加強破壞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上,可能會共同促成一份協議。

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坦言,他對達成協定並不樂觀,但此次談判期限有可能被迫延長。哈蒙德說,英國希望結束談判,但寧可不簽協議,也不會「在原則問題上低頭讓步」。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西方外交官的話稱,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在24日前達成某種臨時協議或建立協議框架,從而在未來幾個月內達成最終協議。來自伊朗方面的消息也暗示,鋻於雙方在一些關鍵技術性問題上的分歧難以在短期內彌合,談判有可能推遲到明年3月結束。

在伊核談判走向最後期限的同時,伊朗總統魯哈尼和美國總統歐巴馬也迎來了一次執政「大考」。無論從內政還是外交來看,他們所能掌握的時間都相當有限。

從魯哈尼政府方面來講,如果談判破裂,其可能會在國內面臨更大壓力。去年當選後,魯哈尼作出的最重要承諾就是解決伊核問題。核談進度一再拖延,他的支援者的信心和耐心逐漸損耗,強硬的反對派勢力蠢蠢欲動。

對伊朗來說,如果全面協議得以達成,將結束伊朗因核計劃而與西方國家對立的歷史,並有助於伊朗和西方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還能為伊朗所受的經濟制裁鬆綁。

對於歐巴馬而言,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一項外交成就,補充自己的外交「政治遺產」。考慮到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不斷坐大,一個與美國達成和解的伊朗政府,將可能幫助減輕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壓力。

目前而言,留給歐巴馬改變中東局面的時間正變得越來越少,而反對達成協定的勢力則非常強大——不光是哈梅內伊以及伊朗的強硬派,還有重掌美國國會兩院的共和黨、一些民主黨同僚,以及美國的許多最親密盟友。

據此前報導,歐巴馬上月給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寫信,敦促他克服10年的不信任,通過談判達成一份限制德黑蘭「核抱負」的協議。美媒評論認為,這或許是歐巴馬為與伊朗達成和解,從而改變中東局勢所做的最後嘗試。

然而美國針對伊朗的制裁涉及多項法案和總統行政命令,民主黨目前失去了對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即使歐巴馬政府有意解除對伊制裁,恐怕也難獲國會支援。

歐巴馬已經表明,如果伊朗能遵守協議,他將在近期動用手中的行政權,逐步暫停制裁;而撤銷這些制裁的表決可能未來幾年都不會成為現實。但只有在達成協定的前提下,他才會面對這個問題。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