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民兵擊落烏兩軍機 美情報官:無證據指俄直接參與襲MH17
鉅亨網新聞中心
頓涅茨克叛軍組織在網站icorpus.ru發布據說是被擊落烏軍蘇-25戰機的照片。當時戰機殘骸仍在燃燒。
擊落馬航MH17真兇未明,但該區昨(23)日接連有兩架烏克蘭政府蘇-25戰機遭擊落,基輔政府稱是俄羅斯發動襲擊。另一邊廂,美國高級情報官員周二稱,相信是烏克蘭東部「欠缺訓練」的親俄武裝分子錯誤擊落MH17,原因可能是他們缺乏訓練及沒有大型雷達網偵測和分辨客機。官員同時承認,目前沒證據顯示俄羅斯「直接參與」襲擊,只可「確切說是俄羅斯創造條件」導致事件。俄羅斯總統普京同日要求各方克制勿作倉卒結論,亦勿發表政治化聲明。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頓涅茨克叛軍指揮官斯特萊爾科夫(Igor Strelkov)昨表示擊落了一架戰機,機師逃出,另一架被擊中受損,飛向北部盧甘斯克州,可能已經墜毀。他們的組織在網站icorpus.ru發布據說是該戰機墜地燃燒的照片。上周三,一架同款戰機亦遭叛軍擊落。
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說,叛軍昨日下午1時半(香港時間昨晚7時半)左右,在頓涅茨克(Donetsk)地區薩烏爾蒙吉拉(Savur Mogila)附近,使用導彈防衛系統擊落兩架蘇-25戰機。兩機機師俱彈離機艙逃生,惟未知其下落。烏克蘭軍方發言人稱,兩架戰機被擊落的位置,距離馬航MH17墜毀地僅約25公里。不過,後來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擊落兩機的導彈在俄羅斯境內發射,當時兩機在5200米高空飛行。
蘇-25是前蘇聯的一種亞音速近距離空中支援攻擊機,其裝甲堅固,易於操作維護,適合在前線戰場惡劣的環境中對己方陸軍的直接低空近距支援作戰。戰機在無搭載武器下,最高可爬升至7000米(約2.3萬呎)。目前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伊拉克、伊朗和朝鮮(北韓)等都有使用。
另外,多家美國傳媒周二引述多名匿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報道,來自照片、社交網絡、聲紋分析和環境證據,令他們推斷是一枚由親俄武裝控制區發射的SA-11型導彈在17日擊落MH17客機。美國情報機關亦提供一張圖片,推斷導彈是由斯尼日內(Snizhne)射出及其擊中馬航射程。
情報官員用詞謹慎,指美方現時推斷大多基於環境證據,「並不能進一步肯定俄羅斯參與擊落(客機)」。其中一名官員說,現階段仍不清楚是誰「扣動扳機」及原因,「最合理解釋是擊落客機是一個錯誤」,相信導彈是在「俄羅斯協助創造下的環境」,由「缺乏訓練的隊伍」發射。
另一情報官員指出,SA-11原是作為「整體空防系統」一部分使用,本身只有窄波束雷達。當日發射SA-11的人看來只用了導彈連中的單一雷達,而非一個大的雷達網絡來辨識空中情況,以致出錯。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指,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副顧問羅德前日指,華府仍在判斷導彈發射與俄有否直接關係,包括事發時有否俄羅斯人在場,以及俄國訓練親俄分子的程度,「操作SA-11型系統不易,起碼要經過數天訓練」。不過他表示華府依然認為,俄國需為向親俄分子提供武器和訓練而負責。
俄羅斯外交部昨日引述線報指,烏克蘭保安部門曾經在未有通知國際組織的情況下,秘密接觸軍事及民間航空部門職員和資料庫,批評烏方竄改MH17的航空交通紀錄,有違客觀和持平的國際調查準則。
馬航客機兩個黑盒昨日由烏克蘭運抵英國,將進行破譯分析。荷蘭專家檢查後表示,無證據顯示黑盒內資料遭到竄改。不過多名專家指出,即使能讀取事發前客機狀態及機艙對話,黑盒對找出罪魁禍首的效用也不大。
黑盒昨日由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送交英國航空失事調查局(AAIB)總部,英國運輸部發言人表示,破譯工作估計可在24小時內完成,專家會檢查駕駛艙通話記錄器的資料,以及研究飛行資料記錄器的內容。
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指出,分析數據可能需時數周。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將派人協助調查。航空律師界格林表示,黑盒恐怕無助找出導彈是由誰下令和發射,不過可知道機師在客機遭擊落前有否收到警告。
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根據地面線索,找到可能是擊落客機的導彈發射位置,該處能清楚看到馬航飛行路線。
《今日美國報》引述國際觀察員稱,客機殘骸駕駛艙被人用電鋸鋸成兩半,機尾也顯然被人「動過手腳」。多名目擊者說,機頭附近的罹難者遺體,是遺體殘骸中首批被移走的部分。國際觀察員質疑,可提供失事證據的重要機身零件或遭到破壞。
荷蘭政府昨表示,馬來西亞官員已將MH17兩個黑盒交給荷蘭主要調查人員。荷蘭將把黑盒將送往英國,由專家下載數據分析,結果會交荷蘭當局,由荷蘭決定哪些資訊可以公開。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二表示,俄國將盡己所能令調查充分透明,希望各方勿作出任何倉卒結論。
《星島日報》報導,烏政府軍現正向盧甘斯克州及附近頓涅茨克市的親俄武裝分子據點節節推進,令周圍一帶的戰況更趨激烈,政府軍甚至奪回盧甘斯克區及頓涅茨克市外圍的村莊及近郊控制權。烏克蘭「反恐行動」總部聲明表示:「在頓涅茨克,叛軍全面棄守他們的據點,逃往該市中部。」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