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影子銀行的脈絡分析 規模之大岌岌可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1 09:45
影子銀行
最近《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了一系列關於影子銀行的文章,其中一篇文題為“中國影子銀行風險波及淡馬錫投資”。這是由於市場對影子銀行的擔憂,導致銀行股價下滑,波及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雖然文中所述影子銀行目前對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負面影響不大,但不禁又讓人再度關注影子銀行所潛藏的巨大風險。作者陳定遠撰文指出,從2002到2011年,中國國內社會融資額增加迅速,銀行信貸占比卻由91.9%下降至58%。影子銀行的份額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熱銷。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報告,2012年底,影子銀行的規模已發展到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根據估計,自2007年以來,中國影子銀行業提供了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貸款。中國央行數據顯示,2013年影子銀行融資占中國融資總量的近三分之一。中國社科院金融所2014年5月9日發布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4)》也聲稱,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規模已達到約27萬億元,以2013年中國gdp總值為56.88萬億元來計算,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已占gdp的47%。由此可見中國影子銀行規模之大。這一論述具有參考意義。
影子銀行(shadow bank)是一個很新的詞匯,數年前由美國人麥卡利(paul mcculley)首次提出,也叫平行銀行。它指的是一些具有銀行功能卻不受政府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銀行金融機構指的是商業銀行和金融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則包括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對金融市場有巨大影響的金融機構。他們能和銀行一樣,可以給有多余資金的人提供理財產品,給需要資金的企業提供信貸融資,它們能完成銀行的存貸功能,只是做法和銀行不同罷了。然而,曾幾何時,一些銀行機構也伙同其他非銀行機構形成了影子銀行。影子銀行主要表現為銀信合作和民間金融等形式。
由於金融機構在美國不受或少受政府的監管,在次貸危機期間,投資銀行設計出如擔保債權憑證(cdo)、信用違約互換合約(cds)等金融衍生產品,大力推銷,后來無力贖回導致違約,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推手之一,這是影子銀行危害國家社會的最佳例子。
早在2012年,人們已經對中國的影子銀行所可能造成的風險提出警告,有的甚至警告商業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也屬於影子銀行產品,也可能還是龐氏騙局,這樣的說法,並沒有言過其詞或夸大之處。原來商業銀行的部分商業活動也成為影子銀行的活動了。 銀信合作,即信托公司加上銀行的理財產品,可說是中國最大的影子銀行。
數年前,影子銀行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從2002到2011年,中國國內社會融資額增加迅速,銀行信貸占比卻由91.9%下降至58%。影子銀行的份額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熱銷。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報告,2012年底,影子銀行的規模已發展到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根據估計,自2007年以來,中國影子銀行業提供了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貸款。中國央行數據顯示,2013年影子銀行融資占中國融資總量的近三分之一。中國社科院金融所2014年5月9日發布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4)》也聲稱,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規模已達到約27萬億元,以2013年中國gdp總值為56.88萬億元來計算,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已占gdp的47%。由此可見中國影子銀行規模之大。
地方政府也涉足銀子銀行
影子銀行主要表現為銀信合作和民間金融等形式。 影子銀行經營的產品主要有三種。銀行理財產品是主要的一種,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產品是另外兩種。
商業銀行發現一個漏洞,理財產品屬於表外資產,它們並不被計入資產負債表,因此可以用來規避監管,不受信貸額度的限制。近年來,銀行熱衷於大力推銷理財產品,尤其是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的理財產品。這些信托產品,是一種回報率高但風險也高而又類似儲蓄的投資,頗受投資者的青睞。銀行籌集到的這些資金,一般流向房地產等高回報的行業。
除了銀行推銷理財產品,許多地方政府也發覺建立融資平臺,推銷此類理財產品,可以籌到資金,用於各種發展項目。地方政府盡其最大可能籌集,大事建立這類融資平臺,規避了國家禁止地方政府舉債過多的法律限制,導致中國地方政府債臺高筑。去年年中,地方政府通過影子銀行融資平臺已經籌集資金共17.9萬億元,占2013年中國gdp幾近三分之一。萬一地方政府違約無法兌付,將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造成極大的傷害。
今年初,就有此類理財產品到期而發行者幾乎違約的事件發生。幾乎發生違約的有一款名為“誠至金開”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30.3億元,到期幾乎無法兌付,后來經過迅速重組才免於違約;另有一款名為“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從9.8%到12%不等)也瀕臨違約。
2008年以前,美國投資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各種金融衍生產品證券,有的產品極其復雜,供投資者購買,籌集了大量的資金。后來,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違約無法贖回這些證券,這家大而不能倒的投行終歸倒了,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全球金融危機,這是影子銀行造的孽。中國的影子銀行現今的規模如此之大,情況又如此之凌亂,倘若不嚴加管制和整治,另一個金融危機也許很快就要發生了。1998年被當時的總理朱镕基關閉的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可以說是影子銀行失敗的一個生動例子。
中國政府最近發布了《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銀行完善其理財構架,並規範化理財產品,目的顯然是防止影子銀行的系統風險進一步惡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