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北京與香港的爭執并非孤立事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1 09:45


香港
香港

迪米 戴維•皮林認為,對香港而言,這場斗爭不只與民主有關。香港之所以贏得利於經商的名聲,正因為它被視為中國唯一的法治之地。就連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也登廣告宣稱反對親民主運動,它們擔心騷亂可能影響企業經營。因此,香港作為商業中心的名聲可能遭遇雙重打擊。一方面,隨著北京方面樹立更多威權,香港商業中心地位所依托的制度可能被削弱。另一方面,對此類威脅的反抗可能造成不穩定,令跨國企業在香港開展業務時要三思而后行。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117年前的7月1日,香港在滂沱大雨中舉行了隆重的主權移交儀式,飄揚在香港上空的英國國旗最後一次被降了下來。時任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強忍淚水,在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時任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等一干英國政要顯貴面前發表了其任內的最後一場演講。他說:“我是第28任香港總督,也是最後一任總督。現在香港將會由香港人管治,這是承諾,也是一個不容改變的進程。”

如今,香港許多人懷疑這一承諾和進程開始動搖了。香港正面臨可以說是自主權移交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因為親民主的活動人士和中共中央圍繞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治理方式產生了分歧。

按照《中英聯合聲明》,北京方面承諾維護香港的集會自由、出版自由和司法獨立——這些都是內地所未享有的,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依托於此。后來中國政府以該聲明為基礎,制定了香港的“小憲法”——《基本法》。

最近香港與內地關係緊張的直接症結是,香港在2017年選舉行政長官(大致相當於市長)時可以采用哪種普選形式。此外,香港民眾還對香港的制度和文化特性可能受到的影響日益感到焦慮不安——香港許多人擔心本地制度和文化正受到權力、金錢和大量涌入的內地人的侵蝕。

上周,超過10萬人(組織者號稱有51萬人)參加了紀念香港主權移交的親民主游行活動。

一個名為“占領中環”(occupy central,簡稱“占中”)的團體還組織了一場與普選有關的模擬公投,80萬港人參與了投票。北京方面宣稱,此次投票是非法的。

自中國政府上個月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闡明香港自治權的限度以來,香港的反抗情緒加重了。白皮書聲稱,“一國兩制”的存在不是因為任何固有權利,也不是因為中國與一個沒落殖民大國簽署的檔案,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中央的授權。香港學生領袖周永康(alex chow)表示,白皮書就像“核彈,激怒了香港人”。周永康是因“七一”游行而被捕的500多人中的一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把坦克開上香港街頭的說法聽起來似乎很不著調,那種場景或許會徹底破壞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然而,上個月就有一位前中國高官警告稱,如果“占中”真的如其威脅的那樣讓中環陷入癱瘓,中央可以宣布戒嚴,並在香港部署解放軍兵力。中共喉舌小報《環球時報》(global times)上周警告稱,親民主的示威活動可能讓香港陷入與泰國和烏克蘭類似的動盪局勢。

北京與香港的爭執並非一起孤立事件。在整個亞太地區,姿態日益自信的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與多個鄰國存在領土爭端。在自治的台灣島,人們正在不安地關注著香港局勢。中國政府認為台灣只是它的一個省份。

今年3月,台灣數百名學生占領議會以示抗議,他們認為當局正在危險地與北京方面接觸。上周中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臺,因隨行人員被潑漆而縮短了行程。張志軍是60年來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的大陸官員。

在香港,爭論主要集中在誰能夠參與行政長官選舉的問題上。北京方面堅稱,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候選人必須經過提名委員會的審查。它還表示,任何候選人都必須“愛國”,這一要求被許多人解讀為候選人要忠於中共。親民主活動人士希望采取一種公民提名的普選形式,這樣不那么親中央的人士才有上臺希望。

除了圍繞如何選舉行政長官(以及最終關於立法委員會的選舉)的技術層面爭論以外,更深層次的擔憂則與香港的生活方式有關。

許多居民的感受是,香港的經濟發展成果被當權者瓜分,那些原本效忠英國殖民者的當權派很快倒向了中共。香港的收入差距在亞洲名列前茅。隨著內地大量資金的涌入將香港房價推至天文數字,許多窮人已經放棄了買房的念頭。

除了感到社會不公和經濟不平等之外,香港人還對內地人的“入侵”心存怨恨。充滿敵意的對峙已經爆發,香港人指責內地人在諸多方面有冒犯失禮之舉,包括買光所有的嬰兒奶粉(因為內地人擔心內地牛奶被污染),以及在干凈的地鐵上進食。香港政府正在考慮限制遊客人數,以緩解公眾怨氣。

香港人還擔憂一點:香港既有制度正在被削弱。當一位受尊敬的報紙編輯先是被解雇、而后被持刀歹徒攻擊時,一些人匆忙得出了未經證實的結論:內地勢力可能是幕后黑手。2012年,香港政府擬設立“國民教育科”,這被廣泛視為意圖教授粉飾版歷史、迎合中共之舉,但在抗議者壓力下,港府不得不作罷。一位曾在台灣避難的香港職業女性表示:“我再也認不出香港了。”

在接受采訪時,“末代港督”、近期從bbc信托(bbc trust)主席職位退下來的彭定康表示,他認為自己必須打破在香港事務上一貫的緘默。

“按照(香港的)法治,法官是獨立的,根本不應指示或迫使他們將自己對正當程式以及何為合法的看法置於某種別的政治考量之下,”彭定康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北京方面認為彭定康在民主權利問題上故意挑起事端,而英國從未賦予過香港民主權利。彭定康進一步表示,如果北京方面當初使用與現在一樣的語言,那么英國政府絕不可能簽署《聯合聲明》。“我們不可能簽署一份聲稱《聯合聲明》其實是單方聲明的白皮書。”

香港現在有個不太吸引人的名稱——“特別行政區”。有人表示,中國向香港施壓已經產生了事與愿違的結果。“當香港回歸中國時,本來以為50年內都不會有什么根本性改變,”居住在北京的歷史學家章立凡表示,“但才過了17年卻已經變化了這么多。”

章立凡稱,比起對香港局勢的擔心,北京方面更擔憂香港局勢激發內地的普選要求。

對香港而言,這場斗爭不只與民主有關。香港之所以贏得利於經商的名聲,正因為它被視為中國唯一的法治之地。就連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也登廣告宣稱反對親民主運動,它們擔心騷亂可能影響企業經營。

因此,香港作為商業中心的名聲可能遭遇雙重打擊。一方面,隨著北京方面樹立更多威權,香港商業中心地位所依托的制度可能被削弱。另一方面,對此類威脅的反抗可能造成不穩定,令跨國企業在香港開展業務時要三思而后行。

未來幾個月的事態發展至關重要。“占中”抗議者威脅稱,如果政府沒有拿出民眾認可的普選提議,他們將按照計劃讓香港一個重要商業區停擺。這實際上是逼中國攤牌。北京方面作出什么反應,將影響未來17年及以后的香港前途。

朱莉、萬麗補充報導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