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國強硬介入南海爭端接連向中國發難 北京進退維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1 09:45


南海爭端
南海爭端

美國在南中國海爭端中隔山打牛,借力使力,已經成為華盛頓落實亞太再平衡政策的著力點。前階段北京打算著手在南中國海逐鹿,如今卻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態勢,陷於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估計中美兩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碰撞會持續下去。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認為,講到底,“老大、老二”之間的矛盾業已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軸,其他的碰撞和協商屬於這個大框架下的衍生品,均是題中應有之義,何足為怪。看來,美中如何達成有效地管控分歧的機制及應變途徑,乃是當務之急。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及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7月10日在北京閉幕。此輪對話和磋商最終達成的成果,包括戰略對話116項、經濟對話近90項和人文對話104項。

當前美中關係處於微妙階段。評估雙邊關係未來走向,與其讀公諸於世的報導,不如著眼於雙方在閉門會談中發生尖銳爭論的內容。在此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后,美國軍政高官在迭次發表的系列講話中,均聚焦於中國周邊海域發生的領海、領土的爭端上。

7月1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要求中國在南中國海克制,不要建立防空識別區,不要對主權爭議區提出擁有管控權,並指責中國的“威脅性行為”是旨在改變現狀。11日,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針對南中國海爭端愈演愈烈的局勢,舉行一場基調是“讓中國意識到挑釁行為的代價”的研討會。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福克斯出席講話時,提出各方凍結當前行動從而降低衝突風險的具體建議:一是各聲索國承諾不爭奪2002年《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前已經被他國控制的區域;二是不再奪取南中國海島礁並建立前哨基地;三是不改變地形地貌的現狀;四是不針對他國采取影響另一方經濟的單邊行動。

最近幾個月,美國擺明了以更積極的姿態介入南中國海爭端,接連向中國發難。福克斯在講話中首次提出各方凍結行動的具體建議,是謀定而動之舉,以彰顯美國的主導性。顯然,這是沖著北京而來。下個月,亞洲各國外長會議將在緬甸舉行,估計美國將在會上再次提出這個建議,漣漪所及,就會產生持久的影響了。

除了美國參議院和國務院密集性的表態以外,近期美國軍方也就中國周邊海域的高度爆炸性的動態接連有所宣示,而且對中國實施威懾的針對性越來越明確。例如美軍駐沖繩最高指揮官、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marine expeditionary force)司令威斯勒中將近日在華盛頓新聞發布會上宣稱:“我們在太平洋(601099,股吧)需要兩支全天候兩棲戰斗群,需要有六艘兩棲艦艇全天候在海上。”他還說“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24艘兩棲艦艇,這樣兩棲艦艇才能接受例行的維護”。在回答如果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被占據,美國是否會幫助日本奪回該島的問題時,他直截了當地說“會這么做”。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年和去年的香格里拉對話中,美國前后任防長次第宣布,美國將繼續落實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的海軍、空軍、陸軍和陸戰隊將保持60%的海外軍力的比率。迄今為止,美國僅有32艘兩棲艦艇列裝,卻將部署四分之三到亞太地區,可見四大軍種的作戰部署向亞太地區傾斜的力度之大。

況且,美國海軍陸戰隊是對外用兵的利器,凡是狼煙蜂起之處,只要華盛頓認為涉及美國安全利益,陸戰隊往往就是先鋒隊,與航空母艦編隊同時抵達。陸戰遠征軍則是陸戰隊最大的作戰編制,每支陸戰遠征軍各自轄有一個海軍陸戰師以及其他的作戰和后勤保障部隊,據稱在任何強度的戰事和任何地理環境中,都能執行全面的作戰任務。

美國僅有三支陸戰遠征軍,其他兩支部署在國內,只有第三陸戰遠征軍部署在沖繩和韓國。一旦中國周邊海域發生軍事衝突,如果美國決定介入,則第三陸戰遠征軍勢必首當其沖,是最早被考慮使用的一支快速反應部隊。

事態之嚴重決非空穴來風

無獨有偶,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卡萊爾7月13日在美軍橫田基地接受共同社等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中國戰機多次“異常接近”日本自衛隊戰機,也數次接近美國戰機至“危險的距離”;同時朝鮮也接連發射了短程彈道導彈。他強調,隨著中國加強在東海、南中國海的活動,憂慮“誤判導致不測事態的可能性有所上升”,亞太地區局勢“日趨緊張”。他還表示,美日兩國必須與中國、朝鮮保持坦率的對話。

毋庸諱言,設若在中國周邊爆發了軍事衝突,只要華盛頓決定實施軍事介入,則無論“維持穩定”還是“力挫強敵”,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首先考慮使用的武力就是前述兩位美軍司令屬下的突擊部隊。如今由這兩位美軍司令做出針對性的表態,說明事態之嚴重,決非空穴來風,具有“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意味。

據此觀之,在此輪閉門會談中,以克里國務卿居首的美方高官必然會告誡中國切勿試圖以單方面的行動甚至武力威脅的手段,來改變南中國海的現狀,並告誡中國切勿在有爭議的海域,以海警船巡邏、鉆井平臺開鉆等形式,形成常態化,從而達到改變現狀的目的。據分析,在此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以及今後的雙邊事務中,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可能是美國向中國施壓的主要手段。

然而,即使日本、韓國等美國的盟國,或者菲律賓、越南等美國極力爭取的國家,在領海、領土主權爭端中,囿於國內政治和輿論層面的影響力,也不可能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何況是向來頡頏不屈而又綜合國力躋身為世界老二的中國?看來在涉及主權的南中國海爭端中,中國不可能由於美國施加的壓力而向鄰國做出多大的讓步。

美國在南中國海爭端中隔山打牛,借力使力,已經成為華盛頓落實亞太再平衡政策的著力點。前階段北京打算著手在南中國海逐鹿,如今卻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態勢,陷於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估計中美兩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碰撞會持續下去。

講到底,“老大、老二”之間的矛盾業已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軸,其他的碰撞和協商屬於這個大框架下的衍生品,均是題中應有之義,何足為怪。看來,美中如何達成有效地管控分歧的機制及應變途徑,乃是當務之急。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