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中國工人為何未到集體漲工資的時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8 11:49
《經濟人生》書封
提要:當收入差距拉大時候,就要求政府干預,要求搞社會福利,加大政府作用。很多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什么?政府應該花錢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應該花錢解決那個問題。如果這些東西都靠政府解決,又回到計劃經濟,又是一個無效率的制度。編輯節選了一段著名經濟學家樊綱關於《經濟人生》的演講,看看他是如何解讀經濟與人生的關係。
20年前大家對這些問題說的不是很多,那時候也沒有什么經濟周期。那時候經濟周期覺得該是政府鬧的,1992年一個經濟周期還覺得是地方政府(鬧的)。因為我們的體制不好,所以還是要搞市場。但是那時候搞市場確實比較明確了,你不能讓政府起太大作用,你不能讓國企起太大作用,你必須有民營經濟,你必須有金融體制等等,已經開始有一些新的東西了。但是對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討論不多。但是現在,20年之后我們都看到了,因為發展了,因為搞了市場,你還可以說市場還很不完全,我們的很多問題,一半是市場,一半是政府鬧的,很多是一些決策的錯誤等等,咱們可以去分析。但是最基本的問題,我們還是搞一個基本的市場經濟的框架,說是國有企業大、多,但其實國有企業在產值gdp占的比重其實也不到30%。而且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那個行為,很多國有企業跟私營企業現在也差別不很大,它有很多怪異的行為,但是它也追逐利潤,它經濟過熱的時候,它也瘋狂,經濟一下跌了,它也虧損,他也過剩生產能力,一樣的。它在經濟周期當中的他的作用也都一樣。收入差距,國有企業什么的都是收入差距的一個源泉,當然,國有企業的收入差距源泉有多方面的。但是你想,多數的國有企業,現在它用的人,它上面有上層建筑,就是國有的身份,但它的真正下面的工程,雇的也都是農民工。農民工的收入跟其他農民工的收入也不一樣,那邊是年薪可以是上百萬,那邊年薪可以是只有兩萬,三萬,這個也是一樣。跟那個私營企業在這個意義上也是具有市場的行為了,這時候我們就要回過頭來分析分析,為什么搞了市場經濟,為什么我們經濟發展了,這些問題就逐步逐步暴露出來了。
為什么這些問題就出現了?問題在哪?怎么解決?中國的特殊問題是什么?一般的問題是什么?發展經濟學,你就想一個經濟開始發展的時候,收入都非常低,大量的勞動力過剩。中國1978年的時候,84%的勞動力是農業勞動力,只有百分之十幾的人工人,服務業什么。這時候農業顯然大量的過剩。這時候就工業開始起飛,開始有了一個新的部門,這個新的部門就開始吸引勞動力,從農業傳統產業就開始出來。這時候經濟處於一種過剩勞動力的狀態。這種過剩勞動力的狀態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模型,重要的理論,叫做劉易斯曲線。這曲線什么曲線?就是說你工資不變,勞動力無限供給,到了一個定點,農民基本轉移完成了,這時候開始出現劉易斯拐點。這是諾貝爾獎的得主,黑人,牙買加人,倫敦經濟學院,他了解發展中國家的事情。
其實他講的故事跟馬克思當年講的故事一樣,馬克思講的是固定必要勞動,固定工資,他也講的是必要勞動,固定工資。這時候就有一個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工資基本上是給定的。但是工資給定了,勞動生產率可是在不斷提高的。我們如果學經濟學的就要學到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就是如果是勞動生產率提到了,工資就跟著提高了,就是你的勞動需求曲線,供求曲線,工資不增漲。但這個時候工資不跟著漲,勞動工資不變,而生產率是不斷提高,隨著投資不斷的增加,生產率也會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會不斷提高。
你就想2007年以前的中國故事。將近30年的時間,中國的每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是10%到14%之間,而這個期間的農民工的打工仔的工資基本沒變。大家記得2009年的時候深圳富士康的跳樓自殺事件,cnn的大標題就是,富士康工廠是自殺工廠。它還算是一個比較高級的公司,做iphone的,但它那的工資是每個月不到900塊錢,20年通貨膨脹,實際工資可能還是下降的,這個說明什么?說明確實有一個很長期的固定工資的一個過程,而工資固定,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工資沒漲,多的那塊哪去了。利潤了,利潤率就提高了。
劉易斯拐點
所以中國這些年來是世界上利潤率最高的我們之一,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大量外資都到中國來投資。因為利率潤高,收入差距的基本的道理,你先不要想腐敗,腐敗是利潤的一部分,你先不要想那事,那只是一個差頭。基本的邏輯關係是這個關係,是因為多數人的收入不能增加,他們收入比起農民還是要高的,農民的收入在哪?勞動離全部總額的,這邊的多了,這邊的少了。農民的收入,總是比他低一點,農民的收入在這,你高一點,他就出來打工。現在中國什么情況呢?有人說中國現在到了劉易斯拐點。咱們把這個事先說說,工資有的地方說上漲了,有的地方說到劉易斯拐點,我說一個基本的論證沒有到劉易斯拐點的原因在哪呢?如果出現劉易斯拐點,什么時候出現劉易斯拐點?為什么工資會上漲呢?是因為到這個時候,農民基本走完了。剩下的農民,因為少量的人耕作更大的土地了。你不用假設技術進步什么的,規模擴大了,收入提高了,所以農民的工資開始提高了。提高到這個水平以后,你再打工他就不感興趣,出來的動機就小了。這時候你必須隨著工業工資進一步提高,人才不斷的出來。那個時候就叫劉易斯拐點,劉易斯拐點一個經濟學的均等條件是什么呢?是農業工資等於工業工資,農民的收入等於工人的工資。
而我們現在什么情況呢?現在是,我們70%的勞動力要么是農民,要么是農民工,不到70%,65%左右。一半是農民,一半是農民工,而農民的收入是多少呢?農民的收入是農民工的一半。農民工一年要掙兩萬人民幣的話,農民的收入是一萬,因此它遠遠沒到均等,還遠遠沒有轉移完。轉移到什么時候算完了呢?這個很難說,不同的國家當然有不同的情況,一般的國家來說是要轉移到百分之十到十五,農民剩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時候差不多轉移完了。差不多第一階段劉易斯拐點到了,第一階段工業化完成了,工業化第一階段完成之后,還有第二階段,然后后工業化時代。后工業化時代農民剩多少呢?美國現在剩了1.7%,美國那么大的農田1.7%,美國那么多葡萄酒2.3%,葡萄酒都是人工去采的,2.3%的農民。日本又種精細稻米,又去給神戶牛做按摩,現在剩的不到4%。我們還有35%的勞動力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35%不是官方的統計數據。在農村不是以農業為主要收入的勞動力仍然算多,農民的話我們還有30%到35%,遠遠沒有完成工業化第一階段。
一會兒我要講中國為什么,盡管現在還沒完全工業化情況,但是勞動力為什么短缺了。那是中國特色的問題。這是講一般的,所有發展中國家,所有國家早期經歷了故事。你去找所有國家,你說哪個沒有經歷過這個故事,你來跟我講。馬克思講的什么時候?馬克思講的就是在這個,劉易斯講的是這個,這時候工資很低,血汗工資,農民,英國式圈地運動把農民趕了出來,拉美國家也是失地的農民之后,進了城,進了貧民窟等等,都是這個過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