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永泰能源與泰坦強強聯手 迎充電樁發展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6 09:29


日前,永泰能源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00億元進軍油品業務,公司同時公告稱與中國泰坦能源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計劃組建合資公司佈局新能源汽車業。公司表示此次合作是永泰能源在新能源領域進行戰略佈局的重要突破,將發揮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優勢,整合新能源汽車上下游資源,打造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生製造、城市電動公交營運以及充放電基礎設施等為一體的綜合平台。

切合國家發展規劃充電樁行業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國家對於充電樁行業政策性支持,連續發布了多項補貼政策。2012年6月份,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能力達200萬輛、累計銷量超過500萬輛。”《規劃》還提到:“充電設施建設與新能源汽車銷規模相適應,滿足重點區域內或城際間新能源汽車運行需要。”並從運營模式角度對充電設施的發展提出了要求。《規劃》指出:“試點城市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根據當地電力供應和土地資源狀況,因地制宜建設慢速充電樁、公共快速充換電等設施。鼓勵成立獨立運營的充換電企業,建立分時段充電定價機制,逐步實現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市場化、社會化。”這對長期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壟斷電力運營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9月17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出台的《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正式出台,具體的補貼額度也得以落實。政策的穩定奠定了新能源汽車業飛躍的基礎,作為新能源汽車業的核心充電設備行業,將迎來確定性的發展機遇。

此外,各地配套規劃也連續出台:2013年12月,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支持北京、天津等城市或區域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等28個城市或區域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2014年1月,上述四部委又聯合發布了《關於支持瀋陽長春等城市或區域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支持瀋陽、長春等12個城市或區域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

與此同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鄭州等城市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設施配套規劃也相繼出台。以上海為例,2013年3月2日,上海市發改委、建交委、經委、科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 《上海市鼓勵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暫行辦法》。《辦法》對鼓勵企業組建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公司進行財政支持有明確明:“鼓勵電力等企業發揮技術、管理、資金、服務網絡等方面的優勢,組建專業的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公司。對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公司投資、且符合扶持條件的充換電設施給予不超過30%的財政資金支持,補貼資金在市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中安排。”其后,在2013年8月23日,上海市發布的 《上海市建設交通委研究中心城區公共充電樁規劃建設方案》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本市已建成約1800根充電樁(160處)。主要佈局在嘉定區汽車城、閔行紫竹交大等地區的支線道路、P+R停車場、黨政機關、高校。”根據規劃,上海市還需佈局700處充電莊,其中中心城區130處,郊區570處。

在2014年3月,上海市建交委編製了 《上海中心城區公共充電樁2013年~2015年建設行動計劃》。按照《計劃》,上海市中心城區每5平方公里設置1處公共充電設施點,需佈局130處,郊區按每10平方公里設置1處公共充電設施點,需佈局570處;總共需700處。在已建成公共充電樁網絡的基礎上,規劃2014年~2015年上海市公共快充網絡建設。具體建設目標為:2014年,總建設46處公共快充網絡,共計184台快充設備,其中在中心城區設置快充點40處,重點區域設置快充點12處(其中包含中心城區6個);2015年,總建設51處公共快充網絡,共計204台快充設備,其中在中心城區設置快充點41處,重點區域設置設置10處。

由此可見,國內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號已經明確,此前猶豫不決的充換電設施建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充電樁市場有望全面開放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然而現實的建設情況遠不及規劃。根據《國網電網公司社會責任報告》(2013年)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建成電動汽車充換電站400座,充電樁1.9萬台,離“十二五”規劃相去甚遠;南方電網公司的情況更為滯后,根據《南方電網公司社會責任報告》(2012年)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南方電網公司共建成充換電站18座,充電樁3229個,且建設進度自2012年后明顯放緩。有數據顯示,南網2013年全年僅建設47座充電站。

電網獲得對充換電市場的壟斷后,與電動汽車生商形成了“生蛋還是蛋生”的怪圈。先建設充電設施促進電動車發展,還是等電動車發展再建設充電設施,實際上是個命題。只要放開售電權,就會有非常多的投資者來建設充電設施,深圳市場爭奪戰充分明了這點。

事實上,電網想一統充電市場是不太實際的想法,充電設施建設除了資金外還需要地盤,社會上有大量的停車場、路邊停車位、樓宇停車庫、小區停車位、加油站等與汽車相關的現成的土地資源,也是發展電動車非常需要的資源,但電網想要進入還是有非常大難度。

2014年“兩會”期間,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充換電設施,將對社會‘全面開放’,誰想投資,誰有錢投資,誰就投。”這一表態極大地鼓舞了充電樁行業的市場投資信心。劉振亞的表態讓充電樁行業市場投資看到了希望,引入競爭機制,將極大促進充電設施建設和電動汽車的發展。

有業內人士稱,從政策角度和公關角度看,城市公交市場最為確定,目前大部分充電設備製造商都在進行類似的探索,即在項目城市以總包形式,設計建設運營公交線路。永泰能源和泰坦能源此次合作,正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強強聯手。

以充電樁為突破口 打造新能源汽車業鏈整合平台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1992年的中國泰坦能源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坦能源),為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企業(02188,HK),電動車輛充放電設備是公司新的發展重點。自2005年受美國軍工企業委託開發品開始,泰坦能源一直專注圍繞電動汽車充換電設備的技術開發、品研製及現場應用,逐步形成了交直流充電樁、分箱式充電系統、整車式充電系統、單機大功率充電系統、變流器、儲能系統、微網系統、併網逆變系統等諸多不同用途的系列品。並承擔了國家“863項目”關於“電動汽車充電機業化技術攻關——場站直流快速充電機”的研發課題,是國內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的領先者。公司參與承辦建設了國內所有重點或大型電動汽車充放電站項目,覆蓋了全國大部份區域。

泰坦能源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是銷售傳統直流品和近幾年新啟動的電動車充電設備。2011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業務收入和毛利首次超越傳統直流品業務,充電設備收入和毛利分別占當年收入和毛利的45%和50%;2012年從收入角度看,傳統直流品和充電設備收入占比相當,各占當年收入的46%,但是充電設備由於較高的毛利率,仍然保持了50%的毛利貢獻;2013年新能源汽車政策遲遲不落地,導致當年充電設備招標情況不理想,公司充電設備收入和毛利的大幅下降,當年傳統直流品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總收入84%,毛利貢獻達到75%。進入2014年從各級政府的表態,以及國網招標情況判斷,公司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業務收入將大幅回升。

永泰能源作為國內領先的大型煤炭企業,一直以稀缺能源資源的整合者姿態傲居資本市場。截至目前,永泰能源四年時間內整合了18家煤礦企業,目前擁有稀缺煤炭資源保有儲量20余億噸,焦煤及配焦煤能規模達到1095萬噸/年,迅速發展成為骨幹型煤炭企業。但出於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需要,為避免煤炭行業周期性所帶來的風險,永泰能源自2011年開始謀劃“煤電一體化”發展戰略,首先在長三角地區獲得了江蘇省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的建設批復,之后又與國電陝西電力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合作投資建設靖邊6×100萬千瓦項目(一期2×100萬千瓦項目),優先消化永泰能源位於海則灘億華礦業生的煤炭。2012年12月,公司又通過國家第二輪頁岩氣資源公開招標,作為兩家民營企業之一成功中標貴州風岡頁岩氣二區塊探礦權。

泰坦能源自身擁有充放電設備的核心技術能力、充電站的成熟建設維修經驗以及可靠的雲計算系統。三者集於一身,使得公司在探索新的運營模式上成為可能。有利於打造新型城市交通網絡,享有物聯網時代的紅利。但是類似的BOT運營項目,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資和較強的政府公關能力,永泰能源和泰坦能源的合作使得兩者互相彌補了對方的短板,永泰能源借助自己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可以給泰坦能源提供建設所需資金以及相關資源,泰坦能源自身多年的設備製造和運營管理經驗使得BOT運營模式盈利及外延式複製成為可能。此番合作可謂強強聯手,未來可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