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炸彈”三重推手:劣質電芯 電路板 外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8 13:58
你也許不知道,你身邊攜帶的移動電源,有可能是一個“移動炸彈”。
質檢總局在今年8月展開了一場移動電源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觸目驚心。此次檢測共采樣32批次品、224件樣品,而這32批次品均存在質量安全風險。其中,9批次品電芯重物衝擊測試不符合,存在發生內部短路時起火爆炸的風險;28批次品輸齣電氣性能測試不符合,存在損害被充電設備的風險;20批次品外殼材料可燃性測試不符合,存在無法對電芯起火進行阻燃的風險;17批次品電芯 0.2ItA放電測試不符合,存在容量虛標問題。
正處於快速發展期的移動電源業目前亟待整頓。
殘次品打造低容量電池
在所有移動電源的品質量問題中,“容量虛標”是最為普遍的。
8月25日,央視詳細報導了質檢總局對32批次移動電源品進行檢驗的詳細過程,其中,17批次品存在容量虛標問題。其中,“小米”牌5200毫安移動電源、“愛比酷”牌2600毫安移動電源、“邁特威”牌12000毫安移動電源、“去哪兒”牌5600毫安移動電源和“傲宇”牌6500毫安移動電源等9批次品的容量偏差率均超過了50%,也就是實測值連標注容量的一半都不到,虛標容量最大的一款品容量偏差率甚至達到74.6%。
針對容量虛標問題,21世紀經濟報導實地走訪了中國移動電源最大的製造和銷售基地——位於深圳市的華強北市場,結果發現虛標容量問題確實十分普遍。
記者在華強北一個專門銷售移動電源品的櫃檯,拿起一個由4節18650電芯組成的移動電源品,向銷售人員詢問。銷售人員毫不避諱地表示,這4節電芯的容量分別都在2000毫安左右,所以4節電池的總容量就在8000毫安左右,但這款品標注的容量是12000毫安。他表示虛標容量在行業內是普遍做法,虛標30%屬於正常情況。銷售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們的品屬於擁有自己品牌的品,而一些山寨品的虛標現象則更加嚴重。
隨后,記者又來到一個銷售移動電源電芯的櫃檯詢問,店員告訴記者,他們出售的每顆18650電芯容量僅在1200毫安左右。他解釋:“仿冒大廠家品的山寨貨,一般都使用這種容量僅1200毫安的電芯製造,連1300毫安的都很少。”
移動電源製造商陳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電芯企業生的18650電池,其標準容量為2200毫安至2800毫安左右。但在生過程中會有一些殘次品,容量最小的不足1000毫安。電芯的容量越高,價格也就越高。
陳先生給了記者一組數據:一個2000毫安容量的電池,其出廠價為6元;一個1800毫安容量的電池,出廠價為5元;1200-1600毫安容量的電池,出廠價就只有3元;容量再低一點的電芯出廠價就只有2元左右,有些甚至更低。
陳先生告訴記者,每一家電芯企業都有自己的篩選設備,可以將合格的電芯篩選出來,企業會設定一個標準值,符合規格的品每一節的容量在標準容量正負50毫安範圍內,這些符合標準的品稱為A級品。在A級之下,還有B級、C級、D級等幾個等級,這幾個等級都屬於殘次品。
“對於殘次品的正規銷毀途徑,應該是把他們交還給電芯的原材料供應商,材料商可以將殘次的電芯拆解,提煉出裏面有用的金屬元素,作為新的原料生新的電芯。”陳先生告訴記者。
但是他也表示,目前即使是大的電池企業,能夠做到如此規範流程的也很少,每個企業的殘次品都有人來收購再轉賣出去,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完整的業鏈。這也是導致市場上低容量電池充斥的主要原因。
另外,陳先生也表示嚴格的國家標準對於一個行業非常重要。比如從中國出口到國外的品,就會經過嚴格的檢驗,需要額定容量全部高於規定的值。
三個層面的爆炸隱患
除了虛標容量問題以外,最讓消費者擔心的就是移動電源的爆炸隱患。近年來,公共場所的移動電源燃燒事件頻頻發生。
去年5月,廣州地鐵機場南站丟棄的鋰電池短路自燃,濃煙瀰漫,導致列車一度越站而過;今年3月,廣州地鐵六號開往黃花崗的列車上,一名乘客的移動電源突然冒煙,導致大批乘客慌忙逃竄。
記者向一位從事移動電源製造的人士請教導致移動電源可能爆炸的原因,他告訴記者,電芯、電池管理系統和外殼都有安全隱患。
他解釋,在移動電源結構中,保障安全的屏障有3重。第一就是電芯自身保護。好的電芯自身有一個安全閥,在已經短路的情況下,即使電芯發紅也不至於會燃燒。第二是管理系統,也就是電路板,它是一個升壓和降壓模組,可以調節電壓。第三是外殼,就牽涉到組裝工藝,正極、負極的焊接等。
首先,構成移動電源最主要的部件就是電芯。電芯的安全隱患包括:漏液、鼓脹、燃燒和爆炸。
在質檢總局的電芯重物衝擊測試中,32批次移動電源裏的6批次發生起火爆炸。如果消費者隨意擱置移動電源,使其遭遇擠壓、針刺和重物衝擊等外部衝擊,就可能造成內部短路,從而發生起火和爆炸。
除了電芯以外,電路板也是移動電源第二關鍵部件。一位電路板製造商劉先生告訴記者,在電池的構造中,電路板雖然是一個非常小的部件,其成本只有10元,占整個移動電源總成本只有10%到15%,但是其在移動電源中卻非常重要。而其中,有一個保護IC,成本只有1-2元,為短路模組和升壓、降壓模組,是保障移動電源安全的一個關鍵部件。
質檢總局在上一次的檢驗中,檢驗了移動電源的輸齣電壓,結果顯示32批次移動電源樣品的“輸齣電氣性能”測試僅有3批次符合要求。而輸齣電壓過高會導致用戶給移動設備充電時,把移動電源燒壞。質檢總局測試表明,有些移動電源品的電壓甚至達到十幾伏。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有些劣質的移動電源為了節約1-2元的成本,根本就沒有保護IC這個部件。
最后是外殼和組裝工藝。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國內銷售的充電寶外殼主要分為塑料和金屬兩種,其中塑料外殼占3/4以上。本次監測對32批次充電寶的塑料外殼阻燃性測試中,僅有5批次符合要求,也就是,大多數充電寶一旦發生電芯起火,這些塑料外殼將無法進行有效地阻燃。另外,有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在正極和負極的焊接上非常粗糙,也容易引發事故。
隨移動電源安全事故的頻頻曝光,行業內的廠家也紛紛大打“保險”牌。記者查詢各移動電源品牌的官網介紹后發現,部分廠家把“為自己生的品買保險”作為一個賣點,在廣告中大量宣傳。
如羅馬仕(ROMOSS)品的介紹網頁上描述:“品已經有中國平安財險 300萬美金安全責任險”。小米官網上對品的介紹中也提到:“每款正品小米移動電源,均由中國人保財險承保。每人每筆承保額為 50 萬元,讓您用得更放心!”
行業調整期來臨
在採訪中,幾位業內人士都表示,之所以目前移動電源行業準入門檻低、品質量差、無序競爭,沒有國標對整個行業起到規範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目前一些大的廠家已經參照鋰電池國標等現有國標制定了自己的企業標準,保證自己的品質量。但由於山寨品太多,“劣幣驅逐良幣”,導致很多廠家利潤太薄,無法生存。
上述製造商劉先生對記者坦言,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移動電源這個行業,導致很多企業不計成本的降價,做壞了整個行業。他的一批生移動電源的朋友,都已經紛紛撤出這個行業,有的進入智能家居領域,有的進入電視機頂盒領域,而這樣轉行的企業不在少數。
劉先生告訴記者,在整個移動電源的業鏈中,只有上游的電芯行業是最專業的。因為電芯行業的投資一般都在幾千萬元,進入的技術和資金門檻都很高,所以企業都是大廠家。但是移動電源的下游組裝環節,企業層次就相差很大,大到專業企業,小到家庭作坊都有,導致品價格差距也很大。大型企業的品售價比山寨品高出很多,其生存空間被大量蠶食。
而小米移動電源的出現,更是讓移動電源價格戰達到高潮。身為大品牌的小米,推出低至49元至69元的移動電源品,讓其他大廠家承受巨大降價壓力。記者在華強北也看到,小米移動電源專賣店每過幾米就有一個,成為最熱銷的品。這些店鋪都標榜自己為正版小米商品。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像小米這樣的大型廠家,之所以推出如此便宜的品,目的是以移動電源的銷售,帶動手機銷售,其移動電源品應該是不以盈利為目的。
劉先生認為,移動電源在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發展后,最終消費者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從注重價格到注重品質。(蔣卓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