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富士康轉型基本失敗 與蘋果捆綁更緊 生產8成iPhone 6

鉅亨網新聞中心


儘管富士康(2038-HK)曾一度想轉型,但一系列動作未能成功擺脫代工廠之王的局面,而在短暫向外界宣戰後,憑藉獲得更多iPhone 6的訂單,富士康與蘋果(AAPL-US)捆綁得更為緊密。據稱,iPhone6有80%的訂單在富士康,20%的訂單在和碩,而iPhone 6 Plus更是全部交由富士康生產。

中新網18日援引《證券日報》報導,蘋果公司官網日前發佈消息,宣佈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首日預訂量高達400萬部。而據了解,在首發的香港市場,在預訂開放的當日,第一批貨就被一搶而光。


資料顯示,2012年發佈的iPhone5首日預訂量為200萬部,而去年蘋果並未提供iPhone 5s和iPhone 5c的首日預訂量。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接受預定後,24小時內的預訂量超過400萬部,創下了iPhone首日預訂量最高紀錄。

蘋果表示新款iPhone的市場需求已經超出了預訂供應量,雖然蘋果會在本週星期五開始向部分顧客發貨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不過有部分iPhone的訂單只能等到10月份才開始發貨。

華融證券認為,這從側面可以反映出iPhone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擁有如此高的預訂量應在意料之中。蘋果依舊在延續iPhone系列的偉大,對應於7000萬部—8000萬部的備貨,蘋果信心十足,提振供應鏈的景氣度。

而據iSuppli中國區研究總監王陽表示,iPhone 6有80%的訂單在富士康,20%的訂單在和碩,而iPhone 6 Plus更是全部交由富士康生產。

據悉,到今年年底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訂單有8000萬台,而明年的訂單則是2億台。

分析師表示,在蘋果新機蜜月期帶動下,鴻海營收將逐月揚升至年底,單月營收高峰將落在11月份至12月份左右,全年營收高峰也將落在第4季。除了利好股市,對郭台銘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

此次蘋果新發佈的兩款機型不僅在訂單量上遠超此前的iPhone 5S和iPhone 5C,由於螢幕尺寸更大、機身更薄,組裝難度也隨之提升。

訂單增加和難度加強,這使得郭台銘不得不多次親赴工廠一線,實地監督生產,以確保產線最佳。與此同時,為了趕工發貨,富士康在鄭州、太原等主力組裝廠區啟動了大規模招聘。

富士康與蘋果再次展示出了緊密的捆綁合作。(接下頁)

[NT:PAGE=$]

實際上,蘋果與富士康的合作出現過鬆動,而將部分富士康訂單轉移至另一個蘋果代工廠和碩手中,也已是蘋果公開的策略之一。

但蘋果不可能完全放棄富士康,即便是找到了另一家可以短時間內產能和代工品質的和碩作為替代者。從研發、技術、設備、工人熟練水準來說,其他代工廠與富士康不是同一個級別。與其他蘋果代工廠相比,富士康的優勢在於其模具開發能力,以及較為成熟的生產線和相應產能。並且富士康能夠給予蘋果合理的代工費也最合理的,能夠確保iPhone 6的良品率。

在王陽看來,給蘋果代工是富士康的強項,富士康在生產上有既有優勢,其他代工廠在投資設備、培訓工人等方面與富士康相比還是有差距。

但代工生產利潤極為微薄,中國代工廠在蘋果產業鏈上僅有2%的利潤。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多項生產成本的提升,代工顯然並非一門長久生意。

為了解決代工利潤不高和防止被蘋果套牢後的風險轉嫁,郭台銘曾一度提出加快機器人應用推廣工廠自動化,並推出自主品牌電器以及佈局終端渠道以求轉型。

郭台銘曾砸下鉅資打造賽博數位廣場,而後又開「萬馬奔騰」電器超市,並推出了「飛虎樂購」網站涉足電商,甚至攜手全球第5大渠道商麥德龍開設3C賣場「萬得城」,還在渠道上密集佈局;同時,富士康不惜通過投入鉅資打通產業鏈,推出整機品牌「睿俠」電視和消費電子品牌富可視;也通過收購「TaTop品至智慧手機」,切入手機產品;甚至連手機外設,富士康也曾做過。

但這些嘗試都收效甚微,對其營收無法產生正向推動,甚至被外界斷定為基本失敗。

雖然就在日前的公司年度會議上郭臺銘還對股東表示,「業務轉型是富士康在未來10年內可持續增長的關鍵。」但作為上市公司的富士康,還存在對股東承諾的業績壓力,無奈還要重新走回蘋果代工廠的軌道。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