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貨幣崩潰機制(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6 11:44


內容提要:有序的搶購潮機制是市場價格機制的一個片段,無節制發展的搶購潮會引起市場價值體系的紊亂和貨幣走向崩潰。貨幣走向崩潰的過程也是市場交易關係和信用關係體系瓦解的過程,從而導致市場中的絕大多數人的生存危機。“惡性通貨膨脹”是對貨幣崩潰和市場體系瓦解的曲解。配給制是市場體系瓦解后產生的一種社會生存的組織形式或者手段。

正文:


自從紙幣“自由本位制”產生之后,貨幣的觀念性特征也就凸顯出來;貨幣是被某個市場體系中的人們廣泛接受、從而作為人們從市場體系中獲得生存的工具而存在的;一旦不具備這種意義,那么作為貨幣的紙幣同樣會喪失其社會屬性的一面。既有的經濟理論對紙幣的產生及其在市場中存在的基礎的解釋多種多樣,而在這些理論中貨幣的社會性特點及作為人的社會性生存的工具的本質是不會被提及和展開的。通過信用摻水機制,我們了解了作為自然形態的貨幣材料在資本的推動下向貨幣的社會角色轉變的過程。紙幣作為市場的社會性工具,既然它能夠產生與存在,也就能夠崩潰和死亡。貨幣的社會屬性來源於市場中人與人的的交易關係體系;如果市場交易關係走向消解,貨幣會褪去它的社會屬性,復歸其材料的自然性質,這個過程也就是貨幣崩潰過程。在貨幣范疇中,迄今為止的種種貨幣理論,因為缺乏對貨幣崩潰過程的考察,它們都是不完整的。在本文中,我們展開對紙幣崩潰問題的探討,使之成為貨幣理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市場價值體系的重設

市場不僅是一個資本循環體系,同時也是一個社會性的勞動產品的評價體系。物價的上漲首先是由壟斷資本推動的,並且在整個社會產業鏈的鏈條上具有傾向性。由於壟斷資本操縱而導致的單方面的賣方報價得由它的買方(就整個體系而言要由最終消費市場的買方)來接受,進而形成交易價格或者市場價格,貨幣價值尺度因此變化;壟斷資本或者市場主導資本操縱市場價值體系變動的過程也就是人們通常而言的市場定價權內容;工資上漲又是市場價格整體上漲的一部分,其意義在於資本推動的物價上升得到了作為社會生產與消費中消費一方的勞動者的承認和接受,盡管這種承認與接受是被迫的。就單個的商品而言,因為物與物的對比數量上發生變化,同樣的商品需要更多的貨幣價值尺度來衡量並且換位;那么單個貨幣的價值尺度本身被變格了;如同一個尺子的定格規定,將半尺的長度重新規定為新的一尺,那么用新的標尺去衡量同一個物品的長度,原來舊尺度的一尺也就變成新尺度的兩尺。一個個市場交易關係的形成和以新的價格成交,進而擴張到整個市場體系的幾乎所有交易關係的維度,市場價值體系也就在人們的交易行為中逐漸變遷。資本主導的物價上漲過程將市場體系中最為廣大的工資勞動者的生存條件持續壓縮到某個較低的限度;與這個較低的生存限度相對應的是,工資調整雖然滯后,在遲滯之后的工資上升相對於物價上漲,意味著在某個更高的水平上工資與物價的相對穩定,從而在今後的一個時期內勞動者的最低限度的生存重新獲得保障,市場價值體系因此在一個新的水平上重新獲得穩定,貨幣的價值尺度本身同時被重設。

在工資上升滯后於物價上漲的過程中,資本因物價上漲的額外利潤,實際上絕大部分來自於我們通常而言的“儲蓄縮水”,也就是勞動者的既有收入中被暫時積存起來的部分,對應於變動的市場體系,能夠買回的實際消費資料減少。這一點,在我們前幾年物價翻倍的過程中,勞動者的小額儲蓄的所謂貶值以及領取退休金的人們的生活因物價上漲而日益拮據的情形中得到證實。物價上漲對人們或者社會組織的既有貨幣收入的影響是相當廣泛的,在壟斷形成的前提下,因為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完全控制和私人聯合占有所有人的生存資料,消費者只能被迫以更高的壟斷性的賣方報價購買消費品,不僅個人及家庭的生存質量下降或者相對貧困化,而且政府財政的積存收入也出現不敷使用。或許有人認為,諸如儲蓄利率的上升或者退休金的資本性運用能夠應對這種狀況;對於這種觀點,我們只能指出,因儲蓄利率上升而增加的利息部分,即使通過最簡潔存貸款過程,也只是總利息構成的一部分,因為總利息構成中還有銀行獲得的利差;如果金融環節不限於存貸款,儲蓄利息在總利息的構成中的分量還會下降;而儲蓄利息只不過是利潤構成的一部分。在資本化的市場體系中,即使儲蓄利息進入物價構成中的利潤部分,也會因為其利益歸屬於非壟斷資本,在物價上漲過程中它們和工資一樣具有滯后和被動性質。退休金的資本性運用,同樣因為它的非壟斷資本的屬性,一方面在物價上漲過程中具有滯后和被動性質,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場有可能被主導資本操縱的金融絞肉機所絞殺,比如在參與證券投機過程中成為肥羊。

在市場關係體系作為人類的生存的基本組織方式的情況下,資本的利潤目標優先於人的生存目標本身。但是人的生存畢竟是經濟活動本身的終極目的或者基礎;如果市場運行的最終結果與人的集體生存目的最終背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參與市場體系的並且居於市場的最終消費環節的所有人,他們手中用於購買其生存資料的貨幣量的多少,不僅決定了他們的生存的現實條件,而且也成為整個市場中社會資本循環不可或缺的動力。

搶購潮的市場大眾行為機制

這種市場價值體系的重設過程,常常以市場搶購潮的形式具體表現。資本主導的市場機制是由三個要件組成的:主導資本、市場價值和市場大眾。選擇性資訊釋放和主導資本(壟斷資本)操縱市場價格形成是主導資本操縱市場運行和價值體系變動的一種常見形式,壟斷資本作為市場的主導資本,提高商品報價的行為和操縱市場價值的變化是相輔相成的,圖謀的是以盡可能高的價格賣出盡可能多數量的商品,極力擴大自己的利潤。搶購潮的發生,常常源於某種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的訊息釋放,被釋放的關於這種商品的所謂供不應求或者出現即將脫銷的訊息常常是精心編織或者刻意為之,通過某種被刻意選定的訊息傳播途徑到達消費者面前,從而對消費者的行為進行暗示,並且因為這種商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性質,消費者會如散布訊息者期望的那樣采取行動,於是與這種商品消費直接相關的市場人群開始不安;同時“配合”著訊息的傳播,這種商品的賣方報價開始緩步上升,不斷以新的越來越高的市場價格進行交易證明了“訊息”本身的正確;從而越來越多的潛在消費者趕往商品的區域銷售網點,爭奪“有限”的供貨。因為足夠多的帶著貨幣的潛在消費者到來,商品銷售速度明顯加快,以某個賣方報價出售的商品存貨數量會迅速減少,讓商品的賣方發現即使提高賣方報價銷售也毫不困難,從而賣方報價以及實際成交價格在洶涌而來的人潮中不斷上升。

在市場某個時空位置上,因為訊息傳播以匯集而來的人群為受眾,買賣雙方的相向選擇機制具有拍賣機制的特征。在這種交易環境中,買方對交易對手的選擇是依照賣方報價最低到最高依次進行;但是由於賣方的區域壟斷,在獨家供貨的條件下,他們面臨的壟斷賣方報價常常是唯一的;而在聯合壟斷條件下,賣方報價可能交替上升。壟斷性賣方對買方的選擇則是由賣方報價最高到最低依次進行,出價最高者優先獲得匹配並且進行交易;攢集的買方和不斷以最高報價出現的成交,也會推動壟斷性賣方在將足夠數量的商品能夠賣出去的情況下不斷提高賣方報價。在這里,很顯然,面對突然勃興的商品市場交易活動,壟斷性賣方在市場中的意志得以充分表達和肆意張揚,它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有利的報價賣出自己最大量的商品,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充分地完成自己的資本循環,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不是所有的買方都能夠達到目的,或者因為收入的有限導致的個人及家庭預算不足而猶豫觀望,一些潛在買方在賣方報價能夠承受的情況下沒有和賣方成交,在迅速竄高的賣方報價出現后卻又無力成交,這些買方實際上被擠出市場交易過程;或因為擔心這種商品今後脫銷的時間無法預計,一些買方會購買商品的數量常常會超出自己的實際需要量,比如前些年就流傳過關於食鹽的謠言,在搶購潮中就有人突擊購買了一個家庭十年也用不完的食鹽。買方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到達交易地點的時間先后,成為了他們從潛在消費者向消費者轉變的關鍵因素,賣方嫌貧愛富的現實門檻成為現實收入水平的高低和帶著貨幣的多少的試金石,他們當中注定會有一部分買方以高價獲得商品,而另一部分買方報價太低者也就被市場淘汰。商品買賣雙方只有進行數量與價格的實際匹配,雙方的買賣成交,由此發生的市場活動不僅對生產和供應、而且對消費才有意義。

在一般情況下,搶購潮是被刻意策動的,造成買方在某個地點或者時間段的聚集並且導致市場拍賣機制形成,引發買方競相提高報價,賣方因此能夠擇買方報價最高者賣出。在某個區域市場發生搶購潮和市場價格上揚,在更大范圍的市場區域中起到“市場價格島”的示范作用。如果價格島凸顯的時間較長,遠高於其他地區的市場價格,就會引起其他地區的商人將商品販運到“價格島”地區,當然這種跨地域販運在多大程度上發生,視市場情形的演化而定;如果訊息的傳播向其他域的市場擴散,引發這些地域的賣方提高銷售價格,考慮到販賣途中的運輸成本雜費、在商業網絡已經被壟斷的“價格島”地區新開網點與銷售渠道的成本、地區差價等等因素,商人們的販賣活動能否發生或者在多大規模上發生不能一概而論。更常見的情況是,“價格島”地區的商人們會從已經形成並且長期運行的市場渠道獲得后續的供貨,從而盡可能抓住賺錢良機。

在搶購潮發生時,我們應該明確,其一,只有買賣雙方成交,完成商品與貨幣的轉手,市場交易關係才能形成,從而商品從賣方手中轉到買方手中進入消費,交易行為的發生才有意義。其二,並不是所有到達交易網點的買方都能夠成交,在所有的買方中,收入以及因為收入原因攜帶的貨幣數量的多少,成為買方之間相互競爭的前提,高買方報價者或者能夠接受賣方的即時報價的人才能成交。搶購潮實際上會將后知后覺、低收入導致的低報價者淘汰出市場之外,並且隨著市場價格的躥高,被淘汰的人會越來越多。其三,在搶購潮當中,賣方的資本循環以最有利於賣方的條件高效完成,在單位時間內以最有利的價格賣出盡可能多數量的商品。其四,搶購潮是資本推動的市場買方的羊群行為。搶購潮出現本身也證實了一些買方對這種商品未來可能出現較長期的推銷的擔憂,因此導致一些盲目的買進行為。追漲行為的人群在區域銷售網點攢集和原本預定在未來某個時間購買這種商品的人將行動提前,在這個區域的這種商品的賣方庫存有限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導致商品的短期脫銷,從而一種被刻意設計或者街頭流言導致的情景騙局得以兌現。

一般而言,搶購潮的平息同樣因為推動搶購潮發生的市場主導資本的行為變化。就市場主導資本而言,它追求的是資本循環順暢以及利潤最大化,並且以市場體系的正常運行為前提。隨著市場價格在逐筆的交易中上漲,這種商品的消費越來越歸於高收入者,對高收入階層而言,他們有能力接受商品的高賣方報價,但那是因為消費者個人及家庭的生理限制以及這個人群數量的大幅度下降,會使得能夠實際賣出的商品數量大幅減少,從而有可能使得在某個區域市場賣方的資本循環未必能夠充分實現。或者因為賣方備貨充分,或者新生產或者從其他地方調撥的待售商品開始到達,如果在以高賣方報價成交后商品數量還有剩余,賣方就會開始尋找賣方報價的次高者並且試探性地開始降低賣方報價,從而推動市場價格回落;隨著降價拍賣活動的繼續,貨源充足的資訊流傳和逐筆交易價格的次第下降,買方對於商品脫銷的擔憂也就隨之消失,並且開始等待賣方報價的繼續下降,攢集的買方人群和排隊現象也就消失。市場價格機制因此維持它的升降循環模式,即使新的價格低點高出搶購潮之前的低點。

搶購潮的發生並不限於某一種商品,也能夠同時發生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多種生活必需品市場上。如果搶購潮在越來越多的生活必需品上面出現,就會引起消費物價指數的短期迅速上揚和一時的市場交易熱潮。搶購潮是一種買賣雙方互動促動的自我強化過程,具有羊群行為特征。

無節制發展的搶購潮

搶購潮發生,不過是主導資本利用壟斷地位操縱市場價格升降循環的一個片段,市場體系是在它們控制與操縱過程中運行的,這也是它們進行資本循環和獲取利潤的基本樣式。在社會生產特別是與人們生存直接相關的生活必需品的生產與交換被破壞的市場環境下,比如在災年引起的糧食的大幅度歉收、工農業生產被戰爭破壞,它們導演的搶購潮就有可能超越它們的掌控。在此情況下,主導資本就未必有充足的貨源與買方報價最高者進行充分的匹配和交易,拍賣機制運行無法推動和實現從買方報價最高到次低的市場相向選擇,從而阻止搶購潮的自我強化過程。隨著多種生活必需品的賣方報價和買方報價交替上升,市場交易在勃興后更加熱絡,商店貨架上的商品被洶涌而來的人潮掃蕩,價格波動方向向上明朗化,並且搶購潮機制自我強化,就會導致市場體系一系列的新變化。

對賣方而言,有限的供貨來源抵擋不了搶購潮洶涌的勢頭,新放上貨架的商品很快消失;面對明確的價格上漲勢頭,所有的賣方為了更多利潤的緣故都會開始惜售;在過早或者倉促的賣出后他們很快發現,行動過快是個錯誤的主意,因為隨后的買方報價很快躍至更高,要是等一等會獲利更多;這樣即使被擺上的貨架也是少數樣品,價格標簽被商人們標上他們自認為不太可能賣出去的賣方報價;一旦這種報價的商品仍然被人買走,轉瞬之間就會在新的上架商品上標上更高的賣出報價。惜售行為逐漸在所有的賣方中出現,存貨開始轉向倉庫,也就是所謂的商人“囤積居奇”。到達市場並且仍有購買能力的買方面對變幻著躥升的賣方報價,會在第一時間將貨架上的商品搶到手中,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猶豫等待的結果可能很快就買不起更高賣方報價的商品,最終一無所獲。市場的漲價過程在買賣雙方的互動促動下自我強化,實際的市場價格飛升,而且在越來越高的報價上能夠匹配的買方和成交數量越來越稀少,曲高和寡。面對暫時看不到盡頭的搶購潮,不僅零售商會惜售和囤積居奇,這種行為傾向會沿著既有的市場渠道向批發環節和生產環節蔓延。在市場渠道中,所有供應商都不肯因為快速出貨而吃虧,而所有的采購方會在遇到市場對手、自己有足夠數量貨幣的情況下迅速拿下對方的貨物;這樣不僅導致物價飛漲和成交稀少,而且首先是圍繞這些生活必需品的產業資本循環和商業資本循環開始停滯,生產企業開始買不到原料,商業企業拿不到新供貨。

這種普遍性羊群行為因此將市場機制推向其反面。市場體系是資本循環與運動並且獲取利潤的基礎和前提,它們操縱市場價格對依賴它們的銷售而生存的人們進行掠奪;就個體資本而言,它因為利潤的貪婪而采取的行為以資本的價值觀來判斷並無失當,這些“經濟人”也足夠冷靜和理性,盡可能地獲取利潤似乎天經地義;在這里,以資本的私人占有為前提的資本自利行為,發展成社會性的羊群行為和匯總成社會性的非理性局面,開始凸顯資本的利潤目標與人的生存目的的衝突,與人的生存直接相關的生活必需品的市場體系失能,開始危害社會中收入較低的大多數人的生存。市場體系運行開始被打上死結,同時賣方報價和實際成交價格可能不斷更新到天文數字,只有極端富有的極少數人才有可能成為市場的偶爾買家,越來越多的人望價興嘆。為了能夠生存下去,面臨生存危機的低收入人群就會開始采取沖擊資本私有的行動,既然買不起,為了活下去也就必然偷盜和搶劫作為私有財產生存資料,比如民國時期多次出現的“搶米風潮”和上個世紀的日本也多次發生“米騷動”。(待續)(本文作者清湖漁夫系和訊博客著名博主)

善財有道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